上周末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老师发起的产品家训练营第四周的导读分享中,苏杰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产品需求分析这一块,特别提出了他创立的需求分析Y模型,如下图所示。
Y模型.png在Y模型中,我们往往直接得到的是用户需求,或者可以说是用户的要求。而产品经理的职责是要根据用户的要求推导出用户的目标,再根据用户的目标来决定如何做产品。另外,还有一些产品经理厉害就厉害在TA会根据用户的目标进一步往底层需求深挖,到最底层挖掘出最底层的人性诉求。
那么最底层的人性诉求都有哪些呢?
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 尊重的需求
- 自我实现的需求
除了这五层需求外,还有一个理论定义我们人类最强烈以及最本能的原始欲望,即有些人所谓的“七宗罪”:
- 色欲
- 懒惰
- 嫉妒
- 贪婪
- 暴食
- 愤怒
那么当我们接收到了一个用户需求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归纳出用户的目标是什么。在得到用户目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往底层挖掘,这也是我们可以判断当前的需求是不是一个真实的需求的标准。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当前的需求推导出人性底层的诉求的话,就说明这个需求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而对于我们这些道行还不够深的产品经理来说,我们暂时做不到根据需求推导出人性诉求的话,可以先从现有产品的功能中推出底层人性诉求来培养自己洞察人性的习惯。下面我举一些我们周围的一些产品有哪些功能让我印象深刻,并且这些功能反映了人类哪些深沉诉求:
-1- 微信红包功能
微信红包.png相信这个功能对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经常在一些微信群里看到有一些人从来没有发过一条消息的。可是,一旦群里有人发了个微信红包过来,比谁都抢的快。可见红包这个功能有多牵动人心。那么微信红包功能到底反映了哪种人类深层诉求呢?
人都是贪婪的:当我们不需要花什么脑力和体力就能得到一些小利益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欲罢不能,即使这红包里的金额非常小,他们也乐此不疲的投入其中。
红包唤起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归属感需求。我们中国人都曾经有过小时候过年收红包的美好回忆,所以红包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童年的回忆。当这种形式重新出现在微信上的时候,我们不论年龄多大,都有重新体验收到红包的那种喜悦感,这种情感诉求和归属感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所以非常佩服微信产品经理,能把红包的这种模式迁移到微信产品中。
-2- 视频上的弹幕功能
弹幕.png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之前一直不明白弹幕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如此的流行。那一排排流动的评论穿过屏幕,影响我正常观看不说,那评论的内容也经常是让人哭笑不得,完全是自娱自乐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热衷呢?后来我在观看一档叫“蒙面歌王”的综艺节目视频的时候,突然开始被上面的弹幕吸引住了。在每一个蒙面歌手唱的时候,那上面的弹幕都是各种对歌手是谁的猜测,有些特别离谱,有些却又特别准。这些评论和视频内容本身反而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互动,让我除了欣赏了歌手精彩的演出,也看到了一些别样的精彩。而这精彩正式这些一幕幕的弹幕所创造出来的。那些观众并不是纯粹的吃瓜群众,而可以通过简单的弹幕功能一起创造这视频的体验。
-3- 跑步应用的路线轨迹功能
Paste_Image.png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不知道,设计这功能的产品经理事先有没有想到这功能可以被用户玩的这么出神入化。鉴别一个产品的功能有多好,就是要看这个功能是否只是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规则,剩下的就全靠用户来自发创造了,就像这轨迹功能,给跑步这一件其实很枯燥的一件事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也需要别人能看到才真正的有价值。所以这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分享的功能,能够让自己的朋友圈知道自己有多牛,从而满足了自己内心渴望被尊重的需求。
-4- 海底捞的服务
尊重的需求:在逻辑思维上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家海底捞的分店会给一个人去那边消费的顾客对面放一个小熊的玩具,以缓解TA内心的一些孤独感。如果这故事是真实的话,只能佩服海底捞里的每一个员工对每一个顾客的内心需求的深度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