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幸福而教》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谭传宝教授在青椒课堂,为全国一万多名乡村教师解读了,什么是幸福。
2008年9月1日,是世界人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是中国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展开,二是全国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再创新。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去追问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幸福与否时,得到的答案不尽人意。
我们身边的老师有多少在进行着不幸福的教育,又有多少人处于上班来了等下班的工作状态?“不陪作业母慈子孝,一陪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现在让很多新父母都有同感。这种不幸福的教育背后存在着很多危险,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进行社会的转型,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只有在快乐、幸福的状态,才可以进行创作,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那究竟什么样是幸福的教育呢,是不是分数高、排名前就是真正的幸福?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之后获得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他不热爱这份职业,他一定不会是幸福的人。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是为儿童美好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幸福与金钱无关,幸福与不幸福的人,分步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也许我们一直在追求富裕的生活状态,但那不是终极目标。幸福是梦想实现的生活,与动物的快乐、快感不同,人类追求的幸福是马斯洛提出的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
谭教授为我们对幸福做了定义——幸福是主体自由本质的实现。听到这里我有些明白了,幸福的奥秘也许就是快乐。
教师要作孩子的筑梦师,应试教育是不道德的,只有合乎道德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长。没有梦想是可怕的,教育是为大事而来,教师要用琐碎的片段来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机,我们再用父母不容易,老师盼你有好未来这样的说辞,劝解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是做无用功。只有在课业不再负担,孩子对我们有所期待之时,他才能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形成学习自主性。
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发展,不断向美好发展,这同样需要每一个教师的努力,我们能够做的是让孩子在情感上依赖我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从而提升幸福指数,拥抱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