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循北
国庆档上映的《湄公河大案》逆袭收获了10亿的票房,一部主旋律电影罕见的得到了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电影的故事情结根据2011年10月5日发生的“湄公河惨案”真实事件改编,紧张的情结、刺激的枪战、中国军人的血性阳刚,无一不激发着每一个观影者的荷尔蒙的同时,也将“吸毒”、“禁毒”、“毒贩”等一系列严肃而危险的词汇,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电影中的“金三角”再一次聚焦了人们的视线,那个充满了罪恶的三不管地带。
第一次知道“金三角”是从小学时发的一份禁毒读物上了解到的。32开的小册子详细的叙述了毒品的来源、种类和危害,“金三角”便是里面反复提到的一个地方。但是最令我触目惊心的是里面每一张的吸毒人员的照片。身体干瘦,就像是一层胶水涂在了骨头上,站起来好似两根长长的拐杖顶着一个脑袋,肋骨明显,整个人跟摆在实验室里的骨架模型快要毫无二致,更重要的是,这样孱弱的身体上竟然还密布各种注射针眼儿,跟筛子似的;他们的眼睛都不再有神,看东西直勾勾的,仿佛世界在他们眼中都没有色彩,那种感觉就像是美剧里面的行尸走肉。那时候还小,看到这些画面既感到可怜又十分的害怕,我为此好几个晚上都无法入睡,一闭上眼睛就心惊胆战。
一次吸毒,终生戒毒。毒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所谓的心理依赖,更是生理上的摧残。无数的吸毒人员在饱受痛苦的同时,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也带去了无尽的伤害。为吸毒而一贫如洗者有之,为吸毒而杀妻弃子者有之,为吸毒而抢劫杀人者有之,为吸毒而强奸施虐者更有之。这些吸毒人员既可怜的同时,也仿佛是一个社会里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拉弦儿走火。所以当看到有人评论,吸不吸毒是一个成年人的个人自由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后脊背一阵发凉——吸毒真的是属于一个人的自由吗?个人的自由,应该是在不会给其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应该是可以在选择接受和决绝的前提下,而吸毒无法满足任何一条。一旦上瘾,你已经不能选择主动的拒绝它了,就像是一个狰狞的恶魔,从此在你身体里根深蒂固,纠缠不休。如果你竟然还认为戒毒,只是需要顽强的意志力的话,我觉得你需要好好的系统的了解下什么是毒品了。心理依赖,还可以通过疏导的方式得到治疗;而生理上依赖,必须要靠外力的强制,因为它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吃饭和睡觉,缺少了就会死。意志力这东西需要有心里坚信的希望才能被执行,如同英雄相信正义的信仰,可是吸毒能够带给你什么希望呢?它带来的是无尽的绝望,是无尽的深渊,以及无尽的沉沦。我觉得发表这个评论的人,千万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不要高估你自己。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毒品的人大有人在,却从来没听过一个幸免于难的人。
中国的监狱风云已经有了很多吸毒人员走了进去。我虽然认为需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如果一味粉饰或者掩盖过去,我却无法苟同。明星之于普通人享受到了无数的荣光和追捧,同样的之于社会责任和公众影响也要付出更多。就如同明星的隐私从来都是被消费的,而他们同样也需要拿自己的隐私供大众消费。看到很多粉丝在他们失足的时候,还在盲目的说着原谅、盲目的说着支持、盲目的说着无所谓,真不明白大家为何在这些人面前失去最起码的理智呢?我们需要原谅,但是同样需要他们做出需要我们原谅的姿态,而不是一次次的出尔反尔,一次次的叫嚣着去辱骂不公,一次次的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甚至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如果你的灵感需要毒品去激发,如果你的作品需要毒品去交易,这样的东西我们宁可不要!千万也不要跟我说娱乐圈的水太混,那不过是你没有独善其身的借口。明星们的每一次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不是只有自己,还有无数受到他们影响的其他人,甚至包括没有完整判断意识的未成年人(有些成年人也没有完整的判断意识)。所以作为明星的公众人物更需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正所谓君子慎独。
最近《毒舌电影》公号专门推了一篇介绍介绍禁毒纪录片《中华之剑》的文章。读过之后也是感慨万千。禁毒是每一个公安干警用生命去付出的伟大的工作,拒绝毒品则应该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人生准则。所以最后还是要说——毒品,真的给不了你想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