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中值得注意的细节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前言

前段时间和朋友微信时聊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朋友感叹自己忽视的地方不少。于是,突然萌生写一篇更详细的关于此的文,希望能帮助到朋友,同时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特别说明,这里所谓的值得,只是从个人观点而论,并不是想灌输道理。之后所写,更多的是抱着建议的态度,采不采纳,凭君决定,我一不保证就算你采纳了会变得如何好,也不意味着你不采纳会怎样不好,但从自我意志来讲,或许注意一些细节,会无意中帮到你。

为了方便阅读,我做了几个分类,可能分类并不太严格,窃恕之。

一.恋爱类

1.别总是让一方听从于你

有些人会觉得,对方听从自己的感觉会很好,如果听从方是男性,可能有人会告诉女性那方“这男的可真够体贴”或者“你可真有办法”。也往往是这些话,导致一些女性内心膨胀,对男方越来越苛刻,“管”得越来越严。说什么某人没脾气,那个很多时候是假的,只是他忍耐限度有多大以及你有没有冲破他忍耐的限度。女方这样做,无疑不是给自己的恋爱埋下一颗随时会引爆的“不定时炸弹”。

若是听从方是女方,或许有人会调侃男方“调教有方”,男方可能会越发的大男子主义,别以为女人就是“软柿子”,惹怒了也许能把她自己吓到。

其实,当今的恋爱关系,理想的是一种平等地位,可实际上能如此的并不太多。生活中所见的,更多的是某方强势些。个人觉得,这种强势最好表现为更有主见,而不是更“蛮横”,商量着做事让双方都有参与感,心理上也会更舒服些。

2.恋爱中,别总是让一方花钱

这里要排除已婚,包养关系,双方都挺有钱和双方经济差距很大的情况。

对大多数而言,经济上都是“凑合”而已。基于双方的这种经济基础,按理说不该表现得所见的那样大方,可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却不是如此呢?

若花钱方是男方,一种可能是他为了追求女方,不惜花费血本,极力“讨好”,另外一种可能是自己的“男子主义"情怀较重,觉得恋爱中就应该男方花钱。第三种完全就是自我的虚荣心。第四种迫于女方明示或暗示,自己很无奈。

若花钱方是女方,一种可能是这段感情是女追男,女的为了讨好男的,不惜花钱。第二种就是搞不懂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要这样,人的心思普遍比男人难懂。

其实在双方经济或者双方的家庭经济都不算富裕而又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如今的社会,让某一方一味地花钱是没有多少道理的。特别是学生,对大多数来讲,所谓经济都来自家里,并不只有你的钱才是钱。可能有人会说是别人愿意的啊,当然我不排除完全心甘情愿,可是心里还是夹杂其他心思的决不是少数,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所怨言,这就是另外一个恋爱中的不定时“炸弹”。就算对方是心甘情愿,可你也不能保证你们不发生矛盾,而那时,这个事就可能会成为争吵的引爆点。

3.什么日某节之类悠着点

这个更多的见于一部分女生,对于她们而言,什么相遇纪念日,告白纪念日,接吻纪念日,还有.....纪念日,你懂的,等等,以及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还有自己的生日。她会觉得这些日子特别重要,若是男方忘了,就证明对方对自己的在意程度不够或是证明并没有那样爱她。

其实,这也不过就是一年中的被冠于一个名字的一天,或许的确有什么特殊意义,可真至于那么特别吗?一来忘记也不算奇怪的事,二来对不少人来说,那么多什么日那样节的,花钱啊,所以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选择性“忘却”。

要是就因为这样的原因闹矛盾导致分手,有意思吗?

4.发生矛盾后,别总是等着对方来道歉

这里的矛盾要排除什么不尊重对方父母,劈腿等恶劣的情况。

有人会说,明明是对方的错,我凭什么要道歉。其实恋爱中,不少事真要认真起来,难以说清到底谁的错,况且不是有句话叫做“我赢了对错失去了你”吗?

恋爱是一件感情色彩很重的事,别想着很理性地去分析它。有矛盾了,大家各自让个步,检讨自己的不足,很多小矛盾就无形的化解了,非要从逻辑学,心理学等方面理性地分析事件,把矛盾激化,你不累?很有意思?

二.出行类

1.随身带一包手帕纸

一包手帕纸并不会占用多大的空间,背包或者提包的就更没有什么了,有口袋的,也不是什么问题。

这样做,可能会帮你避免一些尴尬,比如入厕后发现厕所没纸自己又没带,或者打了一个喷嚏,鼻涕不小心到衣物上亦或是不小心沾染了秽物等等。同样,这也能在适时给忘记带纸的人帮助。方便自己又能帮助他人,还不算费事。

2.进出推拉门时,要是身后恰好有人,请拉着等身后的人先走。

这样做,并不会花费你多少时间,同时是一种礼貌和不错的习惯,千万不要想着只是在有同行友人或者是恋人时才这么做。礼节性的习惯不是做给人看的,专门做给人看,一来显得你很虚伪,二来说明你很有心机。而且,这种刻意的“习惯”也不能保证不会被别人识破,到时是得不偿失。

3.推拉门,轻轻让其关上

生活中会见到一些人把门推开后等自己出去了,就立马松手。这样做一来有些粗鲁,二来很可能给没注意到的身后的人带来麻烦。

建议的做法是慢慢的拉着门让其关上再离开,那种出去后一丢手转头就走的行为,其实并不能体现你的潇洒。

4上车,特别是出租车,坐后排时,让对方先上坐到司机左侧的位置。同时提醒对方注意别碰头,要是关系亲密的可以用手挡于对方头部上方。

要是同性别的一起坐车,这首先是一种礼让,若是异性,男的让女的先上,很符合“女士优先”的准则。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样做是把相对安全留给别人。若是后排是两个人,那么左侧的位置也就是司机后面的那个位置是最安全的;如果后排是三个位置,中间的位置最安全其次是左侧的位置。

时不时有些马大哈,进车或出车时会“咚”的一声把头撞到车上。所以在进车或出车时,提醒一下能很大的避免这个很疼同时又有些尴尬的事。当然不少时候这也许能让大家“哈哈”一笑,可还是不要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好。

5.单独坐朋友或者同辈的车,别坐后排

把副驾空着,自己坐到后排,那是总裁,上级或者长辈的做法。要不是这样的,请坐到副驾上。

一来是对别人的尊重,二来虽然那个位置相对来说是最危险的位置,可同时也能很好的观察到司机的行为,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话说回来,你说你想安全起见,其实真正发生车祸了,你就算坐在所谓最安全的位置,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就算是长辈,比不得以前的封建社会,在如今,坐副驾并不会显得有什么不好。

三.装与妆类

1.穿深色西装,比如黑色西装时,别穿白袜子

其实很直观就能发现这样做的不妥,试想一身黑色西装,突然出现一点白,难道不觉得有些突兀,抢眼,破坏了整体的和谐吗?所以还是选择和西装颜色相近的深色系袜子吧。

千万别记成穿西装不能穿白袜子,若你是穿米色或者白色西装,你装深色袜子,不是同样会有和之上类似的感觉吗?

2.选择图案繁复的衣裤,要慎重

相对来说,图案繁复的衣裤,从搭配上讲,更麻烦一些。所以你若不是时尚小达人,对自己搭配的眼光很自信,这一类的服饰还是慎重选择。以免让你自己眼中的潮变成别人眼中的low。而且,颜色图案的过于丰富,还会让一部分人眼花缭乱,很不舒服。

3.裙子的透明度很高,而且和内裤的颜色相差很大

现在有些女生,觉得穿带些透视效果的衣服,会更性感,这并没什么不对,但前提最好是身材足够好,再懂一些搭配。不然,透视诱惑可能变成了视觉“强奸”。不雅观,同时会让一些人觉得你LOW。

4.脸上打粉或用粉底液时,别选择比自己肤色浅很多的颜色

那样做,很容易导致的情况就是让人觉得你像是在哪儿去抹了“面粉”一样。美白是很多女生所追寻的,但弄得很不自然,突兀的白,是达不到想要的变美效果。记得一位化妆师说过,可以在脸上进行试涂来选择,有的会选择试涂在手上,可是手的肤色和脸还是会有差别,所以涂脸上更容易观察出效果。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柜台灯光下,效果可能不真切,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在自然光照射下观察,要是粉底的颜色能很好地与肤色融合,那样的颜色就适合你。另外,要想粉底颜色自然些,可以考虑选择比自己肤色稍微深一些的颜色。

四.饮食类

1.有长辈或客人在席,不宜先动筷

这其实算是一个很古的礼节,如今来看也并不算什么不合时宜。这样做也是表明对对方的尊重之意。

2.不宜用筷子在一盘菜里随意搅动

在中国,公筷的概念还没有普及,一桌人用自己的筷子去夹菜也算是很久以来的传统。或许,我们出去吃饭时不时会看见有人拿着自己的筷子不停地在菜盘里翻找。虽然并不会有多少人说什么,可并不意味着在座的其他人对此就没有看法。特别是初次见面的人,有时就因为如此的小动作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3.吃饭别吧唧嘴,喝汤时不宜发出太大的声

当然,这在有些国家是不适用的,相反,在一些国家这样的行为还能让人很高兴。可是,俗话说在哪个山头唱哪里的歌,在国内,这样的行为还是注意比较好。即使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随便多了,有些人并不会在意,可你不敢保证你身边所有的人都不会在意。何必给人留下不懂礼貌的印象呢?

4.席上,别劝人喝酒

这里排除上下级之类的应酬类酒席。

我们其实都理解,在中国,劝酒好些时候是代表一种友好。所以,很多时候,被劝者碍于情面,只好硬着头皮喝了。

不要觉得能喝很多酒就潇洒,别人喝不了多少酒就不要使劲劝。这样对别人的身体损伤也挺大的,这难道就是你自己的为了别人好吗?就像你不擅长的,别人劝你去做,你会很高兴吗?

而且,从法律上讲,一旦因为你劝酒导致事故,你也是要负责的,这样的实际案例是存在的。故而,喝多喝少全凭自己的量,就不要劝酒了。况且,因为劝酒当场闹矛盾的事件,也不算鲜有耳闻。

后记

本文只是就几个方面简单的列举一些,事实上,生活中需要我们注意的事情和细节太多了。

俗话说细节最能显出一个人真实的一面,而其他的一些大的方面,好些是可以通过“表演”来伪装的。虽然我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如此细心,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做了什么,就一定要别人看到,那也未免功利了些。

更多时候,我们做了,是要追求一种内心的愉悦,况且,当你真正成为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时,自然而然就会让人感受到,这比故作姿态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