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子叶是学姐的缘故,所以对待感情很成熟,并没有我们的开玩笑变得面红耳赤。那天子叶离开新区回老校区,留下了电话和联系方式,也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以后的日子,我时常发微信去问她是否帮我找到适合的人,她总是再找找看来搪塞我。
我渐渐发现子叶的优点,她性格温和,成熟稳重,我也渐渐的迷恋她,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龙寒雪,龙寒雪笑着说,一般都是学长和学妹的感情故事,你怎么喜欢起学姐了,我说或许是因为我离家的时间太长的原因,缺少温暖,所以成熟稳重的女孩让我产生温暖的感觉。
喜欢就去追,怎么追,写诗歌吧,写多少呢,一首两首估计太少,直接写一本诗集送过去吧,一本诗集大概一百首诗歌,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洛雅,李洛雅说我是不是疯了,现在流行送玫瑰,不流行送情诗,这是个一个浮华的年代,情诗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李洛雅又不反对我送情诗,李洛雅推荐我看叶芝的诗歌,她说会有所借鉴。
我从图书馆借来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李洛雅让我读叶芝的诗歌,她意不在诗歌而在于叶芝的爱情经历,叶芝喜欢上一位毛德岗的女子,并一直深爱着她,为她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当你老了》,可是这位女士一直没有接受诗人,并留下这样一行话:“他(叶芝)一辈子恨我,但世上的人因为我拒绝他而感谢我。”可能李洛雅也担心我的感情遭遇和叶芝一样,对诗人而言算人生的悲剧,或许我也注定是悲剧收场。
是不是这样的悲剧呢?我没有想太多,两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把诗集写完,然后匆忙的把它送给子叶,连序也没有作,其实诗歌总共只有70首,我实在没有耐心写完,只好冒充99首送给子叶。
还记得那个下午,我约了子叶散步,然后带着复杂的心情把诗集送给她,厚着脸皮告诉她我喜欢她,然后等着她用所有女孩都会用的台词对我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女孩。我清楚这场真实的“戏剧”有个上帝在导演,我只用机械般的真情流露,认真把上帝给的演出表演完毕。
李洛雅说,对付子叶这样的女孩一定要霸王硬上弓,强制拉住她的手。我没有听李洛雅的话,她不是上帝,我只听上帝的导演,既然他安排喜剧开头,悲剧结尾,我就顺从的听他安排。然后得出“主题”,诗人和爱情无法共存的结论。
这一切,似乎都在李洛雅的意料之内,他说我适合做旁观者,不适合入局,她听说我的诗集没有作序,想以诗人的身份为我作序。
一个星期后,她把序言给我,原来是刘若英的歌词《原来你也在这里》。我仔细的读读上面的歌词,然后发一个微信开玩笑的说:“李洛雅,你做我女朋友吧。”
李洛雅回微信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甩的男生太多,不忍心伤害你。”
或许碎了才能长大,但是碎得太多,感情将无法聚合,慢慢的认为这是宿命。但这并不是我和子叶的最后结局,又有谁能猜想到最后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