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千万不要向工作中的挫折低头

来源:华佗小知识
工作如有限游戏

我的一个朋友近期总是很焦虑:为什么自己粗心大意,总在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上犯错误?这使得他在工作中的印象及个人形象变得很糟糕,他很困惑却不知该怎么办。

我就想,如果我遇到工作上的失误怎么办?

「分析错误原因,避免二次失误」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的确言简意赅。朋友的失误总怪罪于自己不够细心,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人的记忆法则就只有7±2,仅靠大脑刻板地记忆是有点勉强了。但我仍然喜欢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一点,这样才不至于把负面情绪传导至团队中。

个人认为遇到失误可以处理的应该有以下几点:

1.对整个我所在的工作系统进行理解剖析。职位就是一条生产链上的齿轮,如果不对整个系统有所认知,那么就很难定义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好比我本身是一位UI设计师,如果我不能明白 产品-交互-设计-研发-测试-市场 这条具体的链路,那么我也就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就更难说避免发生失误。

2.明白自己的岗位是怎样的职责。如果前面搞明白了工作系统,就能明白自己职位上担任着什么样的职责,了解自己应该做一些怎样的输出。当前社会发展如洪水猛兽,换个思路,让自己从个体思考到整体思考,那就能更加清晰地认知整体,认知个体也就是我自己的职责。

3.重要的反复校验,及时的设好闹钟。输出时要立马对当前工作进行判断:是否重要?是否及时?重要的反复校验文件后输出,及时的设好闹钟或定时发送,两者结合可以让自己的工作轻松不少。

这三点做下来,工作中90%的失误都可以避免,虽然仍有失误不能避免,那也尽量分析,完善自身。有的时候的确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失误,但也别忙着推脱,「团队」永远优先于「个体」,团队失误也应该让自己承担一份责任。做好自己,规整文档,才能为团队避免失误做出一份贡献。

为了避免工作输出失误,我学会整理自己的工作文档。

1.文档按主题、时间、分享人进行记录更方便记忆,善用搜索或者设置搜索规则更能帮助到我找到我想要的文档。

2.与外界交流,换角度看问题。原本我以为我整理的工作文档非常合理,但是一和业界大佬沟通,就发现他们的整理方式更为科学,更适合自己。

3.定期对资料进行脱水,留下具体的数据及案例。互联网时代数据为先,留下覆盖有宝贵数据支持的文档,更能帮助我「做对」方向。

4.定期抽个时间进入静思,将碎片的知识进行拼接和补充。这不仅锻炼思维更能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组合能力,还能帮助自己认知到团队内部动向。从「我在做什么」到「团队目标是什么」,这是一种细微的感知,只有静思自己的工作文档才能得到。

我说完这些以后,朋友大为惊喜,随后又想起今天上午出一个方案出了很久,因为需求方对协作不熟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导致项目延期了,挨了总监的批评,他感到委屈。这就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失误,但是也可以分析自己。

我遇到批评不会太激动,批评使人成长。

因为批评分两种,公正的与不公正的。那些不公正的,言自一些嫉妒且攻击性强的人。不用急着反驳,听完忘记就可以了,说不定这样做还能赢得对方的尊重。重点说说公正的,公正的批评是一种礼物。它能让我迅速把握工作的要点,明白自身短板处于何处。遇到批评先判断是否属于公正,但无论判断结果如何都不要急于反驳。冷静下来,分析批评能给我带来什么?哪个部分的确没有做好,完善自身,减少失误。

勤于写日报及周报总结也能避免失误。

日报&周报是对自身工作的回顾、总结,是一个思考反省的过程,一般我都会认真对待。无论上司是否会看,我坚持每日做一次梳理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克服记忆力的淡化,也能获得更多的要点。每每在写总结的时候,会有灵感擦肩而过,我就可以马上记录下来,留以备用。灵感是积累的,而不是总靠灵光一闪。如果无法将零碎的东西进行表述,恰恰更需要写总结,每天进行提炼概括的练习,就帮助自己提升表述能力。

最后,日报周报是更深的思考,对项目突发情况的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让自己提升效率,只有思考,才不会让自己在工作中向挫折低头。


无戒90天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