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评|人性的悲凉--读《桥》有感

来源:华佗小知识

文/伊春雪

作品简介:

张扬,出身贫穷的农家小伙子,为筹彩礼,进城务工,所见所闻,新鲜多彩,保安生涯,横财一笔,回乡提亲,突发事件,二弟身亡,亲家悔婚,双亲打击,复返城内,偶遇初恋,苦命鸳鸯,口角不断,一语不中,失手无悔,步步深渊,无法回头,人性悲凉,尽收眼底。

初如一束油菜花般纯净

现实讽刺小说《桥》序,交代了笔名的由来,以及写作的由来。面对选择的时候,人往往是贪婪的。

开篇便一语点睛

通往对岸的事物是桥,那么通往人心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桥,一字传神,开篇首句,便道出这部小说的主旨,引人深思。

张扬,27岁,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境清寒,学习优秀,却迫于贫穷,帮助父母下地劳作。得村长女儿许云爱慕,两人不离不弃,他决定赚足八万八彩礼,再来迎娶心上人。许云,村长女儿,24岁,善良姑娘,媒约无数,被张扬这双明亮眼神和一颗善良质朴的心所吸引,非他不嫁。文中对张扬初进程的描写,活灵活现,寥寥数语,如此饱满地将初进城的张扬,对所见所闻的好奇,描写地生动逼真,令人惊叹。

这是一个农村的父亲来城里看儿子的场景。可叹他们的关系是兄弟,相差只有两岁。命运就是这般无情,它在每个人身上,不公平地雕琢着。

三言两语,兄弟二人不同的境遇便一清二楚,更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前后对照,只会觉得更加地悲惨难言。活着,竟是如此令人窝心的一件事情,可是,却依然要坚持活下去,不然,还能怎样?

吃洋煎饼,汉堡的一段,看着看着,忍不住落下泪来。天真,醇厚的农村少年,在这里似乎格格不入,却真切地令人心疼。

人物

张扬,这个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深深地痛恨他的无知,贪婪和狠毒。带着农村男子特有的淳朴善良,他也曾希翼美好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可是造化弄人,被退婚,弟弟离开,遭遇出轨,灭口,堕落,狠毒,他一步步步入了贪婪和泯灭人性的的深渊。

环境描写:深邃精准,意味深远

深秋的太阳,虽然大大挂在了头顶上,但是大街上还是有些许的寒意。刚刚铺满雪的路面上,留下漆黑的脚印,就像在白纱布上,不小心留下一个个的污点,显得那样得不协调。

环境描写的恰到好处,为人物的心理做足了渲染,每每读到文中的环境描写,都像是一件艺术品,熠熠生辉。

入夜的南方小城,安静而又甜美。没有大都市金戈铁马的喧嚣,却多了几分玉帛笙歌的恬静。路灯扑朔迷离地笑着,与路灯相伴得是终年都绿意盎然的树。灯带着昏黄的笑脸看着树,树随着微风便向灯撒起娇来了。

灵动出彩,生灵活现。将惬意的生活跃然纸上,尽现眼前,将人物兴高采烈,激动欣喜,跃跃欲试的心理,烘托地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环境与人物互相映照,让整个章节的文字,都仿佛活了一般,多一句嫌肥,少一句则嫌瘦。

故事情节

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故事中的人物引领着我们往前走,时间的推移,事件的推进,已浑然不觉,好似有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故事发展,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又令人惊颤。

讽刺

纵观全文,讽刺意味无处不在,张扬,这个最大的讽刺人物,从最初的令人同情,到后来,无法直视,人心到底是怎样,从最初的善良纯真一步步地踏入万丈深渊,令人惊颤。

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扬与徐云的讽刺。最初的山盟海誓,到后来,赤裸裸的现实,金钱,曾经的约定早已荡然无存,甚至如此残忍。许云,可怜的女子,消失那么久,竟无人关心,即便亲身父母,也不曾找寻,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