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识暴食症

来源:华佗小知识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判断依据:企图阻止体重增加,此种暴食——清除行为,通常在隐秘下进行,若每周发生两次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符合[神经性暴食症]之诊断标准。

暴食症起源于心理,反馈到身体吃的行为中,再度作用于心理。虽然轻度的暴食症对人的影响较弱,但是一旦加重,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所以,我们要认识暴食症的特征以及潜在信号,以便及时的进行自我疗愈。

【主要特征】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患者渐渐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由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 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 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潜在信号】

  1. 周期性的暴食(短期内吃掉大量的食物)。
  2. 周期性的吐泻(自行催吐、服用泻药、严格的节食或过量运动)。
  3. 尽管经常运动和节食,仍然保持或恢复原有的体重。
    4.虽然没有增加体重,但一次能吃掉大量的食物。
  4. 在盥洗室长时间停留以便自行催吐。
  5. 经常滥用药物、酗酒或有偷窃行为。
  6. 长时间感到抑郁。
  7. 月经周期不规律。
  8. 牙齿出现问题,腮腺肿大,由于催吐手背肿胀或有疤痕。

遇到问题不要害怕,我想要一步一步的了解暴食症,并且一步一步的治愈暴食症。

接下去,我会对暴食症进行论文检索,统计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起因以及治疗方法。

让我们共同见证,迎难而退,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约束自己的嘴巴!

 just believe:it will never be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