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人背着背包,三三两两,说说笑笑的往那山的更深处有去。
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竭尽所能往上爬,直到筋疲力竭之时,终于看见前方巍峨的高山之间有一道道黑色的剪影,那是瀑流曾经经过的地方,现在早已经干涸了,只留下几条黑色的水痕,让我们领略滴水穿石的魅力所在。
沂蒙山,有文化的山再拐几个弯,好不容易登上几十级台阶,终于看见了百丈崖瀑布的全貌。本以为山高水长,气势不小,走到跟前才发现,只不过几条细流从山崖上跌落下来,也没有深不见底的深潭,只有几条小溪流而已,并没有见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场面。也许现在淡水资源匮乏,连百丈崖瀑布都缩水了吧。
站在崖底,还是能感觉到水汽的湿润,溪水很清澈,哗哗的流着,欢快地奔向远方。同行的孩子们并未坐下来休息,他们在溪流里洗个脚,打水仗,摔一跤,弄得全身湿透,欢笑声不绝于耳,这就足够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旅行的目的就是要放开胸怀,和大自然来一个亲密的接触,有没有大瀑布又有什么关系呢?
沂蒙山,有文化的山百丈崖瀑布,是临朐“八大景”之一。古来名士学者、骚人墨客为之题诗赞美的很多。明嘉靖西塘名士陈庆赞曰:“银河直似九天发,泄落沂山万仞冈。下有虬龙蟠石窟,中浮云雾接穹苍。晴空解布枯苗雨,白昼纠飞绝壁霜。”乔宇《沂山瀑布泉诗》:“山深六月少炎暑,水晶影动帘栊移。”据不完全统计,自唐宋至清末民初,载入史书文献的赞文颂诗等,有300多篇章,仅东镇碑刻载诗词歌赋,就有百余首。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不会错过我遇到的每一处题字,拍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这首吕三才的作品我尤为喜欢。
镇宇名山蔼瑞烟,白龙倒挂绝崖前。
半条素练翻提海,一线银河泄自天。
满谷飘风吹不断,盈眸飞玉岂须钱。
愿分爽气为霖雨,常润东方万顷田。
沂蒙山,有文化的山 沂蒙山,有文化的山下了百丈崖,我们直奔旅途的最后一站东镇庙。在东镇庙前合个影,大家自由活动。庙门为三山门,匾额“东镇庙”三字为欧阳中石先生所书。古时候只有皇帝来东镇庙祭拜才由三山门的正门进入,东镇庙内供奉的主神是“东镇沂山之神”,为道教神府,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虽不是皇帝,但也趾高气扬的从正门进了东镇庙。进了大门才发现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高大雄伟的七样绿琉璃瓦的建筑物,一座连着一座,楼宇勾心斗角,飞阁流丹;长廊色彩华丽,美轮美奂。最引人注目的是庙前的两颗银杏树,东面一棵据说是雌雄母子同体,有七百年的历史。这棵树树干很粗壮,十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吧,其树冠枝繁叶茂,现在遮天蔽日,硕果累累。这“天下第一”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沂蒙山,有文化的山 沂蒙山,有文化的山给千年古树拍张照,在树下的长凳上休息一下,感受一下东镇庙的古朴庄严,我们的沂山之行也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