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排水系统普及之前,家家户户都只能用马桶,那时城市里有专门收集粪便的职业人群。在旧北京这种职业叫粪夫。
在人们的记忆中,老北京的粪夫可上溯至明代。从明代到民国,北京粪夫多数来自山东的平阴、德平、齐河、荘平。一般来说,一名粪夫会承包下一片区域的收粪工作,这片区域就是他的“粪道”,从业者把上工收粪叫做“上道”。有时承包人自己不收,而是雇佣他人代劳。工作时他们会推着一台独轮木车,车两旁各放一只荆条筐。另外还有一种没能承包粪道的粪夫,只能背着一只大木桶穿街过巷,随见随收,这种被称为“跑海”。不论是推着筐的还是被着桶的,盛具一般都没盖子,平日大白天的到处收集,走到哪儿都臭气熏天。
民国时期,不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想规范收粪业,改变其恶心的状况,但总是不得要领,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