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学习》的作者在科学理论的支持下,为我们解释了我们在思考、记忆、解答问题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哪些因素能增强我们的表现,哪些因素在阻碍我们。针对这些因素作者给出可行的5个做法。
1、先考试,后学习
背后的原理,叫「必要难度原则」:
你的大脑越是费尽力气挖出某项记忆,你对其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深,因为提取能力与储存能力都被增强了。
2、利用场景唤醒,去记忆
背后原理:「场景还原」的原理,还原场景就能还原记忆。
实验证明,我们的记忆和周围的环境相关联。我们的大脑会把知识和听觉、视觉等感觉关联起来。熟悉的感觉就有可能唤醒我们的一段记忆。
3、在不同地方,学习相同的内容
大脑在记忆时,不是单一地存储知识,而是会把知识和我们的感觉建立一种联系,一起存储下来。
如果你更换不同的地点,去学习一段知识,知识会和你对周围环境的感觉,一起储存在大脑中。关联的感觉越多,知识被你的大脑唤醒的概率就越大,记忆的效果也越好。
4、不能只练习你不会的东西
这样的学习方法称为「交替学习」。
大脑特别擅长发现不协调,一旦看到什么东西超出了正常的秩序和或范畴,大脑会立刻警觉起来,敦促潜意识,更深入地处理信息。
人为创造一种「不协调」,时常重新唤醒一下大脑,才能让大脑一直处在高速运转的状态。
5、适度「打断」有助于学习
蔡加尼克发现,一个人越是在关键时刻被打断,那么他对那件事情的记忆就越是长久。
这种结论被称为「蔡加尼克记忆效应」。
二、感:
大脑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了解它才能更好运用它。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事半功倍。
你了解你的大脑吗?三、思:
我们常说“劳逸结合,文理交替”都是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知道有道理但不知道原因,今天恍然大悟。
5个学习方法简单,越是理解背后的原理,接纳这个方法,重视,越是会经常使用,从而改变行为和结果。
四、行:
多换几个地方背诵相同的内容,增加记忆的挂钩。
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或学习时,适当地加入「打断」,用番茄钟强制休息。
到考试的教室复习,熟悉场景。
不同学科交替学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