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回眸1864年末——《林肯》伪影评

来源:华佗小知识

(篇幅较长,对这段历史没兴趣的可默默跳出。文中个别数据是随手百度及维基所得,准确性待考,反正只是篇影评,别太较真。)

趁春节长假,补了几部一直没时间看的电影。看完斯皮尔伯格的《林肯》,很难得地想写篇评论。

我们对于兲朝以外的影视作品中,伟人被赋予更人性甚至有瑕疵的形象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作为一部以伟人命名的电影,却高度关注细节而放弃宏伟,整部影片只取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截面,分明是内战时期却几乎没有一个壮丽的战场场面,确实是与想象中的人物纪传体影片不同。

这其实只是一部19世纪的《纸牌屋》。故事主线就是林肯的共和党怎样搞定众议院通过宪法第13号修正案。先怎样在共和党内部统一意见,然后计算所缺票数,然后往民主党内找动摇分子,各种威逼利诱个个击破,最终微弱优势通过法案。其中贿票的各种手段,和《纸牌屋》里的Underwood并无二致,甚至更夸张——比如林肯作为总统居然通过玩文字游戏向国会做伪证。

下面开始,其实不算影评,只是对那段历史的思索。

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们去思考几个被忽略的问题:1.内战起因究竟? 2.为何立法废奴后一个多世纪美国的种族歧视仍延绵不绝?3.为何诸多文艺作品中——比如《飘》,都美化奴隶制的南方而丑化北方?4.废奴之后,黑人的生活真的变好了吗?5.林肯为何执着于废奴?

1861年绝对是被中学历史老师划重点的多事之秋,课本上必须熟背的事件就有:中国开始洋务运动(曾国藩设安庆军械所,恭亲王奕訢设总理衙门)、俄国改革废除农奴制以及美国内战打响。

历时四年的内战的表层原因被普遍解释为北方要废奴南方不答应,于是林肯发表《解放奴隶宣言》,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追求自由平等的正义战争且最终胜利从而废除了奴隶制。

但影片告诉我们,当时北方人民压根不在乎也不希望废奴。如果废奴不是双方的矛盾焦点,那又是什么引爆了这场杀死60多万人的大内战呢?

我试图还原下当时的大背景:

1)新大陆移民时来到美洲的黑人并不多。黑奴真正大量地通过贩卖输入到美国的时间节点,始于18世纪末。其时轧棉机问世,使得经济作物棉花的价值大增,适合种植的南方各州于是大量引进黑奴劳力。美国的黑人人口随之陡增,且绝大多数都是奴隶身份。

2)南方诸州以种植园经济为支柱,权力受控于土豪农场主。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生产资料即为土地和农奴。然而当时正值西部大开发,土地极便宜(林肯《宅地法》规定每个公民交10美元即可获得160英亩),缺的是种地的劳力。因为土地不稀缺,所以自由民不会来给农场主打工。因此奴隶很昂贵。影片中我们看到林肯小儿子手上拿着的黑奴小孩图片上标价600美元,而购买一个青壮年黑奴可卖1500美元。按购买力换算相当于今天的15万美元。所以奴隶是当时南方农场主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废奴之于他们,就好像在兲朝的你一朝被没得商量地将你所有房产全部零补偿强拆。

3)内战前夕,北方与南方人口分别约为2200万和900万,根据1860年人口普查结果,其时北方奴隶人数只有寥寥数十,而南方奴隶人口近400万。个别州如南卡的黑奴比例高达65%。废奴之于南方各州,不仅可能摧毁其支柱经济,更将瓦解其整个社会结构。

4)而北方经济以工业为主,工厂主以雇佣自由民充作劳力。工业革命的本质机器取代人力的革命,所以生产资料中的机器最重要。自由民在乡村作为小自耕农糊口容易,但在城市却因没有生产资料而只能给工厂主打工。所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北方不需要黑奴的存在也能解决劳力问题。

5)内战前夕,南方虽然以农业为支柱,但比北方富庶很多。人均消费水平是北方的两倍多。这主要因为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积累了大量财富,以及人口分母小(原本更少的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为奴隶,不计入内)。

6)北方的废奴运动长久以来一直在稀稀疏疏地开展着。时至内战爆发前二三十年,北方各州内几乎已不存在法定的奴隶。但是,北方的黑人并不享有白人公民的权利——如投票、教育等权利,基本从事着类如仆人、苦力、手工匠等低层次的职业。一个词概括,属于比“奴隶”略好的“贱民”。

7)所以废奴离平等还很远。废奴只是从法律上确认了黑人是“人”,但离“公民”还很远。影片中所展现的,当时“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观念是被社会上下普遍认为是荒谬至极的。即使是北方的平民阶层也不支持废奴,他们担心黑奴解放后大量涌入会严重挤占他们的生活资源,甚至危害社会治安。这种担心大概相当于当下“占中”港人的负面情绪放大数倍。

8)1854年成立的共和党是推动废奴运动的主力。主张自由和团结是共和党的根本,而倡导废奴是其凝聚和宣传的一面大旗。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是共和党首次上台执政。被认为必将推动全国废奴。于是南方11州宣布推出联邦政府,成立了自己的国家“美利坚联盟”。

9)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州自愿加入联邦,也意味着可自愿退出联邦。所以南方各州退出联邦是合法的。

大背景回顾之后,再回到前面的问题。

1.内战的起因,其实并非北方寄望通过武力解放南方的黑奴,而是南方脱离联邦在先,林肯的共和党为了不使“国家分裂”发生在自己任上从而动用国家权力开战。如果没有南方的闹独立,共和党应该会计划通过把持政权而通过立法来推动废奴,且时间进度上不会那么激进。毕竟在当时,自由平等这些今天的普世价值观在当时完全不具备群众基础。

重点在于,美国是联邦制,作为联邦制下的一个州退出联邦政府,却被武力讨伐,这是违背宪法和人民情感的,联邦政府若以“统一”为名出师,其性质就成了发动侵略。于是“废奴”是一面帮助联邦政府师出有名的道德大旗。发动战争必须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原则不然失道寡助,放之四海而皆准。

2.废奴的本质,是从法律上承认了原先的黑奴不再是奴隶主的财产,而是“人”。但废奴离真正的平等还很遥远。这个遥远并不仅限于种族不平等,也不仅限于美国。诸如“男女平等”当时在全球也都是荒谬至极的——女性也是没有投票权的。事实上作为西方的信仰根基的宗教本身也是强调人是分“我们”和“他们”的,并不宣扬“众生平等”。美国在内战后长期未能禁绝民众自觉的种族歧视,可能也因为此。

3.虽然成王败寇,虽然名为南北战争,但这场内战的战火主要是在南方肆虐的。所以更多的烧杀抢掠家破人亡发生在南方。像亚特兰大曾经繁花似锦,被一把大火烧成焦土。而被摧毁了支柱经济和贵族阶层的南方,战后的长期积弱也与战前形成鲜明对比,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大多同情受害者,所以涌现出不少站在南方立场描写这段历史的优秀作品。

4.战后的废奴可能并没有给黑奴的生活带来实质的改善,甚至可能更糟。战前的黑奴价格昂贵,是极重要的财产及生产资料,所以奴隶主一定不希望奴隶生病甚至死亡,甚至还希望奴隶间更多繁衍从而为子孙积累更多的奴隶。所以,我们可以猜想,普遍情况应该是黑奴们至少在温饱层面是会受到奴隶主较好的照顾的。而作为自由民的黑人,由于其尴尬的“贱民”地位,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从温饱的层面而言确实未必比农场主管吃管住的黑奴要过得更好。

但,奴隶作为奴隶主的财产,被奴隶主肆意地践踏其人权甚至是生命,是无可避免的。保护其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这是“自由”的意义所在。

5.最后一个问题,又拉回到电影中。基于以下原因,林肯必须力推废奴法案通过:

废奴必须成功。不管共和党人起初是什么动机,“废奴”是保证联邦政府占领道德制高点,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最终不能促成全国性的废奴成功,战争的正义性将不复存,将变成纠合北方各州对南方各州发动侵略的性质。

而战争性质决定了并不是取得胜利就能顺利解放南方黑奴。因为联邦政府对这场战争定性为“消灭南方国土上存在的叛军”,即不承认南方11州已脱离联邦的事实。而按法律规定只有在对敌国战争中才能将敌国政府的财产收缴。但既然不承认对方是敌国,则南方仍是本国领土,南方人民的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而按照南方州法律,奴隶就是农场主的个人财产,所以不可侵犯——除了宪法,联邦政府的法律并不能凌驾于州法律之上。而且如果从“没收财产”的思路出发寻求解放黑奴的办法,本质上还是视奴隶为财产,本身就违背了废奴的本义。

所以废奴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达成。即将相应条款写入宪法。所以林肯希望众议院能够通过13号修正案——且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固然困难重重——民主党必然作梗,民众也并不支持,但好歹投票将只在北方的联邦政府的国会中开展。如果战争结束,南方各州重回联邦再展开投票,毫无疑问地反对票数将大大增加,法案再无望通过。

时值1864年末,南方军已是苟延残喘之势,战争即将结束,留给林肯折腾通过修正案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事实上南方军已派出和谈代表与林肯接触。尽管林肯不希望战争更快地结束,但刻意拖延会造成巨大的且无谓的伤亡,压根不在他的选项之内。于是就有了影片的主线内容——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林肯及共和党员们如何用各种不光彩行为促成这部光辉的法案通过的故事。

林肯的伟大之处,还是在于他至始至终,都在寻求着如何“合法”解放黑奴。尽管声望极高,且民主国家每逢战事为保障效率最高行政长官可获得高于平时的权力——比如古罗马共和时期每逢战事即会认命独裁官,林肯从没有像独裁者那样去行使权力。他始终保持着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难能可贵的是美国历史上每一位总统,都保持着这样一份敬畏之心。所以,相比之下,古今多少强势独裁者生前的大手笔政策都在其尸骨未寒之时便遭灰飞烟灭。而当林肯成功使废奴写入宪法时,他所言的“永远的取消”却真正实现了。

那么,历史上的林肯被认为并不是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那么废奴对于他,究竟只是其实现政治目的的一面大旗,还是这确是他的政治理想?我倾向于后者。如果他的欲求是权力,或荣耀,或青史留名,没有13号修正案,也已戳手可得;若修正案未通过,反会成为他荣耀之路上的一片阴影。作为一名稳健的政治家,不计风险得失力推之,应该是为了理想。

最终,他的敌人也以愚蠢的刺杀,反助他以伟人的完美方式谢幕人生。他的功绩,却与历史和宪法一起永世传承。

13号修正案第一款正文:

“Section 1. Neither slavery nor involuntary servitude, except as a punishment for crime whereof the party shall have been duly convicted, shall exis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any place subject to their juris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