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书笔记《如何收集写作素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因为今天还不知道要写什么,可能是输入不够,或者是思考过少,然后回来认真听弘丹老师第二次课分享《如何收集写作素材》,满满干货,里面很多都是自己犯的错,写书评影评都是把作者的金句直接引用  不过听过一遍之后我还是不能内化成自己的,所以我想把它做个笔记,建立成自己的素材库;

在回顾时候发现自己会直接去忽略自己大概知道的方法,的确是想了解未知的领悟;

从4个方面来分享:

1.解密写作全过程:

完整过一遍分6个步骤,无需按顺序:

前:选题--->收集材料--->切入点

中:大纲-->组织结构-->写作

后:修改-->取舍--->润色/发酵

2.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输入)

  素材来源:书籍:读书笔记、积累观点、触发灵感、积累例子

                    电影:影评、场景、台词、故事

                    生活  :职场、育儿、旅行、热点               

  eg:书籍: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学会选书-->了解出版社一般出怎么样的书籍,多次出版,原著,书评;

  找到自己的领域,专注长期读这部分书籍,读经典的书籍,做读书笔记。摘抄笔记,收集例子,总结。

  拆书法:RIA 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去。

花时间整理素材

eg:李敖,他通过  把书肢解分类到文件夹,资料分类(越细越好),记忆标题;

引用金句:著名散文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生活中的素材(眼耳鼻舌身意)

间接素材(书籍,资料,电影,电视剧)

人们使用的语言

3.挖掘生活的素材

      提升3个基本能力:思考力,思考力,好奇心。

      随时记录(可借用工具,印象笔记,科大讯飞等),重新认识世界(放开眼界),感官+直觉

4.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总结:弘丹老师说了这么多方面的收集素材,原来是我们自己思考太少,输入太少,不会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没有意识使用工具,胸中无墨,难怪无从下笔,现在开始有发现新鲜血液会慢慢注入,慢慢去更新自己的素材库,多思考,多练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