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说武功,单论做人境界,张三丰高出王重阳太多

来源:华佗小知识

张三丰

射雕三部曲中先后出现两大道教门派,一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全真派,二是《倚天屠记》中的武当派。

全真派创始人是王重阳,武当派创始人是张三丰,二人均是一代武林大宗师。

要论武功,王重阳曾是“天下五绝”之首,黄药师、欧阳锋、段皇爷、洪七公均认可其“天下第一”的地位;

张三丰以百岁之龄,是他所在年代武功修为最高之人,应该也无异议——玄冥二老中的鹤笔翁是《倚天》武功最高者之一,连杨逍、韦一笑、灭绝师太都不是其对手,但在张三丰面前毫无回手之力,张三丰只“身形一晃”,便“左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上”将其制服。

在武学修为上,王重阳创出全真派好些绝学,特别是天罡北斗阵,能让丘处机等武功并非一流的七弟子联手抗衡黄药师这样的超一流高手。

而张三丰更是了得,不光创出七人联手对抗六十四位一流高手的真武七截阵,而且以百岁高龄坐关十八月,悟出以柔克刚的至理,创出太极拳和太极剑——这两样功夫都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武功,而是这两位大宗师的另一面——做人的境界。

王重阳

1.气节

从气节上说,王重阳、张三丰均可算一生问心无愧——他们都有志于抵抗鞑子,救民于水火。

相较而言,王重阳走得更远,他曾组织义军和金兵交战——在给林朝英的信中,有“我师与鞑子于恶波冈交锋,中伏小败,折兵四百”的记载;而且,他筑活死人墓,本就是作为藏兵、迂回之所。

遗憾的是,在数次兵败后,王重阳一蹶不振,便躲于地下古墓不出,以示与鞑子“不共戴天”。

总之,于民族大节上,王重阳属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已算难能可贵。

再看张三丰。

张三丰虽不曾如王重阳那样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倚天屠龙记》有许多地方透露出他抗击外族入侵的行动和决心——汉水中,见有人遇险,“他生平最恨蒙古官兵残杀汉人,当下便想出手相救”。

以百岁高龄,张三丰依然壮言“老道生平,专杀鞑子”,其一生为国为民情怀,不输于后期独善其身的王重阳。

2.侠义

王重阳对抗金兵不成,先入古墓,后创全真,此后专心致志于武学研究和道学修行。

他也确有异乎常人之处,其武学终有大成,参加华山论剑得“天下第一”,垄断《九阴真经》。而道家修为,他也在努力提高——这从其认可弟子中清静无为的马钰,却不认可脾性暴躁、争强好胜的丘处机可知。

王重阳在自知不久于人世时,想到的是传先天功于一灯大师,以克制西毒的蛤蟆功;而他自己也设下假死之计,终于重伤欧阳锋。

总之一句话,王重阳虽曾入古墓,虽曾出家为道,但其一生,终究名归江湖豪杰,其侠义精神从未离开。

而张三丰的侠义精神,主要体现在武当派特别是“武当七侠”的仗义之举上。

“学武之人,当以郭大侠夫妇为国为民的仁风侠骨为榜样”,这是张三丰对武当门下的要求。得知有人冒名成昆做下三十几个大案,张三丰便命弟子查访;得知龙门镖局有遭人灭门之险,张三丰便派弟子俞岱岩与莫声谷速往救援,而二人在途中还于江西路见不平出手救十数人性命。

在得知是张翠山妻子当年杀害龙门镖局七十余口后,宋远桥想了个救赎办法:六侠及殷素素分别出手救十人性命。也许有人说,此举挽不回已逝者的性命,而且有作秀之嫌。但面对此事,不如此,却又有何办法?把殷素素一杀了之?那于事有补?至少,他们没来个死不认帐,而是想法救人赎罪,已算难能可贵。

从侠义精神上说,张三丰和武当派当得起那个“侠”字的。

3.心胸

个人感觉,王重阳、张三丰虽在民族大义、侠义精神上均无亏欠,但若论心胸之开阔,二人则有不小差距。

先说张三丰。

首先,张三丰没有正邪偏见。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张翠山一家从冰火岛回到中土,他一直惴惴于师父如何看待他不告而娶魔教女子之事,哪想,张三丰对此毫不在意,说出这样一番话——

张三丰仍是捋须一笑,说道:“那有甚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其次,张三丰没有门户之见。

为了给小无忌治病,张三丰以百岁高龄、一代宗师之尊,前往少林寺求见比自己低了两辈的空闻方丈,想以自己掌握的《九阳真经》求教少林寺所掌握的内容。

事有不成,而且连寺庙都没让进,只在半山一苇亭奉茶见面,张三丰竟也不恼,虽暗叹空闻“如此宥于门户之见,胸襟未免太狭”,却也便“躬身行了一礼,牵了无忌之手,飘然而去”。

俞岱岩曾说:“恩师常言,天下如此之大,武当一派是荣是辱何足道矣”,正可为张三丰心胸的广阔做最好的注脚。

要知道,凡江湖人士,几乎没有不想着如何光大门第、称雄江湖的,像灭绝师太,生平两大心愿之一就是让峨嵋派成天下第一。

再看王重阳。

王重阳夺天下第一,是为密藏《九阴真经》,以休止武林中因此经书所起的争端,这是有胸怀之举。不过,他一生却在个人声名、武功输赢上总看不开,虽然他总是拿清静无为要求弟子,自己却始终做不到。

生时与林朝英比拼,王重阳曾存容让之心,但他总不甘愿,终于在她死后,于古墓留下他所发现的克制玉女剑法的九阴秘诀,并刻下“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之语,以让林朝英后人得知他的厉害。

这是死后也要争强斗胜!

从心胸之开阔、豁达看,王重阳不能与心存“天下如此之大,武当一派是荣是辱何足道矣”之念的张三丰比。

4.性情

江湖各门派,即便是名门与正派如少林、峨嵋、昆仑、全真、华山、黄药师时期的桃花岛等,给人的感觉全不免是冷冰冰、死沉沉的。

特别是峨嵋派,在郭襄、风陵师太手中时什么样子不得而知,在灭绝师太领导下,却一派死气。《倚天屠龙记》中,该派奔赴昆仑山光明顶围攻魔教途中,张无忌见她们默默行路,全没声息,弟子们想问灭绝师太个问题都不敢开口。

虽不像灭绝师太那么阴冷,但王重阳也不是个性情随和之人。

他很固执。兵败后苦守古墓,直待林朝英那般激骂,他才终于现身;与林朝英纠缠多年,他宁愿出家也不娶其为妻。

他很心冷。这从其严令弟子不得靠近古墓一步,全真派因之与古墓派虽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终致在杨过出逃之事上大生误会可知。

在王重阳气质的影响下,全真七子除了丘处机还有些豪迈性情,其他六子虽久已出家修行,却也未见多少洒脱、豁达。

像马钰,虽在重阳宫遭火时一派淡然模样,却总让人感觉“蛮不在乎”和“心胸豁达”是两个概念。而全真五子在晚年费大力精研“七星聚会”之功,却也不过是为对付身边的古墓派,总让人感觉格局不高。

张三丰却全然不同,他随和却不失热情,冲淡却不乏真性情。

读《倚天屠龙记》,我时时为武当山上的温情感动——

心伤于弟子俞岱岩的遭际,张三丰独在庭中以掌凌空书写《丧乱帖》,大开大阖,挥洒悲痛,让人感动;

百岁生日前,张三丰开关而出,陡见失踪十年的弟子张翠山跪在眼前,已垂垂百岁的他“欢喜得流下泪来”,让人激动!

而当眼见少林派惨遭不幸,张三丰从怀中掏出一对珍藏百年的铁铸罗汉,欲以此保存少林武学一脉时,一个真性情穿越百岁的饱满形象更是跃然纸上。

论真性情,张三丰超越王重阳太多太多。

金庸笔下那么多武学宗师,达摩祖师、黄裳、独孤求败、王重阳、张三丰、风清扬、袁士霄等等等等,但若论人物性情的饱满真挚,我觉得当数百岁张三丰。

(作者:飞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