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汀雪·记】木心美术馆日常(一)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三月的江南,雨缠绵的像扯不断的相思。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的下呀,不知又惊落了多少刚含苞的桃花,是否弄破了燕子刚筑好的新巢?

先生说,江南有两个,一个,是有骨江南,另一个,是无骨江南。

如今,雨侵花残,应算作无骨江南了吧……

风啊,水啊,一顶桥……

美术馆像一顶桥一样飘在乌镇的元宝湖里,被雨天笼罩的烟气朦胧,像是天堂盛景。

雨滴在元宝湖里,跟滴在美术馆咖啡厅外是不一样的。一种荡漾,另一种静谧;一种感性,另一种理性。美术馆里的先生,是感性的迷狂的酒神与冷静到极致的耶稣所化身的精灵。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斗转腾移,开天地间的玩笑。玩笑开到出神入化,已然成圣。


晨会

八点十分,我开始清洁美术馆的展柜。先生的手稿和遗作在灯下又一种近于圣洁的光芒,我想象先生会在此时慈笑着看我,我读了读展柜上的诗,说了自己的所得,先生摇了摇头,走了。

八点四十,我们要开晨会了。所有员工在前台集合,站成两排,女生前排,男生后排。班组长说,大家站站挺。她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大概超过了一米七,西装穿在她身上格外得宜优雅。班组长的皮肤好的令我羡慕,透亮如玉。她的口红是自己做的,嫩粉色。我从来没见过有人能把嫩粉色的口红擦得这样娇俏,这样可怜(惹人怜爱)。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无非是个美人而已,还不值得我倾心。最妙的是,她开会的时候端庄的不怒自威,私下里玩儿的时候,就是个没长大的小姑娘。上天,能造出这样有趣的人儿,人间才有意思呢。

班组长组织在前台开会,提醒大家注意仪容,待客有礼,提问了上次考试的试题,木心先生的作品,举办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特展的原因,布置特展的弧形展墙和扇形展墙的含义……班组长弯腰向下击掌,晨会结束。


工作

在读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木心著作之前,我不知道世间的美,可以美的如此简洁有力;也不知道世间的留白,可以白的让人如此激荡。我以为这便算是极致了。

后来我去了木心纪念馆,看到淡灰的墙,浅黄的墙,如此令人心驰的日本新宋体(存疑),我呆的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莫过于此了。

流年斗转,我在美术馆工作了。开始痴迷于美术馆的灯光。每一缕光线都亮的有缘由,简洁的没有分毫杂质,光线引导你关注的点,必是展厅的重点。你或许会以为自己是被艺术吸引而关注展品的,殊不知你是在被光线牢牢掌控。

于是,墙壁,墙上的字,光线,展品,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宇宙。在小宇宙里,展品就是造物主的圣物,光线就是永恒的时间,你就是时间里的匆匆过客,倘若谁能在这小宇宙中体味些真意,便是谁的造化了。

斜挎着包,穿红色运动衫的男士,步履轻快,在各个展柜面前毫不留连的穿梭, 像是在展柜的缝隙中跳华尔兹。我忍不住叹息,忽而他又停住了。原来,他停在了珠箔飘灯手稿的展柜,大约十几秒后他离开了。目光在先生儿时所读经典上瞟了几眼,匆匆奔赴下一个展厅。

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咖色的毛衣外套了一件红色的羽绒坎肩,在各个展柜前驻足良久,轻轻哼唱木心谱的简谱……嘴里判断着,木心大约是不会作五线谱才写了简谱的。

有一行五六人像是大学教授模样的中年人,(问了才知道是画画的)指着墙壁上的字,“我连虚构的手法,都是虚构的”,称赞着,真是牛逼极了!又指着另一行字,“隔了几代的代沟,也是一种风景”感叹道,木心真是气量大呀……

这些游客,有被展品吸引眼睛发亮的孩子,有十分不解要闹着划船的儿童,有想着各处自拍的美少女们,有心怀敬意,频频回顾的姑娘,有采蜜般忙碌的男子们,也有看展品看呆了的扎着小辫子的少年,也有老年人,看着《三号防空洞》充满感怀的想起文革故事。

这些人,有的问我下一展厅怎么走,有的问我木心的画册在哪里买?有的问我可不可以拍照,有的问我木心的原名,有的想让我讲讲木心的故事,有的问我看什么书,也有人什么都不问。

他们有人会感谢我,眼里很是热烈,我会心生愧疚之情。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感动不是来源于我,是来源于先生。他们的感动与感谢,先生会听到。

就这样从早到晚,由昼至昏,看着美术馆的影子渐渐西移,看着咖啡厅外的瀑布浠潥落下,我要是在工作的时候与美术馆融为一体那该多好……

(不定期更新,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未授权的一切商业非商业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