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军
编辑 | 如今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
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她”
——泰戈尔
每一年的贺岁档都是话题满满的档期。原因之一便是中国电影界常常集一年之力的冲刺都要在这一时刻展现自己骄傲的实力。2016年,我最有幸的便是遇见了这部独一无二的电影《生门》。它异乎寻常地向人们直接地揭开了孕妇生产当中和其背后的惊人现实,震撼性的镜头从分娩室直至医院内外和人心内外。
什么叫“生门”?女人生孩子的地方。什么叫“生门”?社会方方面面能让一个生命诞生的全部环节,从准母亲,从准父亲,从产科医生到产科护士,从产妇的父兄亲属到每一张真切的人民币!从每一道抢救手术的关键时刻,到分娩室里外的人情冷暖。
什么叫“生门”?这一瞬间的拼死努力、高超医术、满满的爱,和对于生命的敬畏。一部来自远离电影界的中国电影,一个国人并不熟悉的电视台编导拍摄的真实大电影,《生门》一出现就抓住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至少有三种令人惊诧的现象伴随着片尾字幕的出现而汨汨传播。
其一是目瞪口呆,仿佛整个身体遭遇一次重击,内心精神底线被深深撞击。影片记录(不是描述)早产孕妇(真名实姓)要保留子宫还是避免生命危险的刹那画面,只有在分娩室的直击面前你才会体验出什么叫“险象环生”“命悬一线”,而面对优生科已经宣判问题的胎儿生还是不生,所有人站在不同的伦理角度的纠结,也让你大脑崩溃。
其二是泪如泉涌,生命何其神圣,生产过程何其神圣,母亲、亲人、医生、医务工作者那份真情何其让人动容。惊心动魄之际是止不住闪电回放,所有你见到的画面都无法从脑际抹去,然后你就任由泪水流出。
其三是观影中间没“尿点”,人们屏息抑气,观影之后则速速给母亲打电话:妈妈!(后面的话省略一百个字)这种商业片的节奏完全不是因为商业片的元素,这种“另类型片”的拍法也许一开始就非为稻粱谋,但却同样能够抓观众。2016年的中国电影未必以现实主义深度彪炳,然而《生门》确实扛起了这一年国产片现实主义最优秀的电影大旗。
但是,《生门》又是怎样担负起这面现实主义优秀电影大旗的呢?当下中国电影不同于过去的最根本之处,是集中笔墨于关注人在社会当中的确定位置。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现实主义命题。传统的中国文学作品和电影在回答现实主义题目时,一般以关注人的命运云云为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命运”和“人的社会生活位置”彼此主题不同,在于前者已经把人抽离于独特的社会形态与生活环境,抽象为孤立的人和绝对的人,似乎其命运可以只是与时代相关而非与人在时代背书下的特定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以及由此造就的人的社会角色相关。
传统的关于人的命运和人性的理解是,人物的命运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看过很多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它们基本上直指时代背景,人是时间环境的产物而非空间环境的产物。什么是时间环境?不同的时代背景就是时间环境;而空间环境则是指赋予人既定社会角色的生存环境。
相比之下,当下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全然不同,时代背景是一样的,但不同生存环境下的人的状态与命运会截然不同。即不同的社会角色中的人,其命运会非常迥异。
指出这种差异并透过人的命运去揭示世界与社会的状况,是当代电影的历史性改变。产生这种新现实主义风格转变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当下的矛盾早已从时代变迁的过渡进而成为单个的人如何面对一个今非昔比的社会。在前一种社会矛盾中,每一个人的命运大同小异,在当下的社会矛盾面前,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会很不相同。譬如在反映文革的作品中,老干部和老百姓的命运是一样的,这就是在时间(时代)环境下人物塑造的逻辑。
在今天的作品当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不同行业职业的人,其命运都会完全不同。做外贸的和做电商的会很不同,做公务员的和做企业家的,命运会很不同。做国企的和做私企的,同样,其命运会很不同。这是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社会环境给一个定位了社会角色的人的命运背书的时代。
这个时代从中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以城市化大规模改变社会形态为高潮,以每一个独立的人很勉强地寻找到一丁点传统关系,而最终要靠社会建设(包括个人的信用实力)提供的资源找到归宿为价值观支撑。社会建设的健康程度和个人的社会信用共同造就了人的价值,而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关系则是一个需要寻找和提升的过程。
《生门》就是一个独立的产妇在家人和医生帮助下完成自己和胎儿以及一个家庭价值实现的过程。影片主题所以新颖正在于此,而它竟然开始于能不能够得到家庭和医院(环境)的帮助。不要以为耸人听闻,前者指的是家人能否提供钱,医院抢救需要钱。后者则是医生能否在整个医疗系统支撑下救死扶伤,钱不到,再高明的医生徒叹奈何!评论一般都会从对于生命的敬畏这个角度生发,但影片真正揭示的是生命在这个位置的艰难救助。
本质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就是当代生活命题。这个时代正从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渐变出来,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我们人的属性是阶级属性,或者人性本身。而当代生活要求关注的是人和环境的关系,人不是独立单个的,人有与社会强联系和弱联系之分,人会有多助和寡助之分,人有支配环境和被环境支配之分,人有改变环境或者成为环境的牺牲者之分。《生门》的可贵在于告诉在这当中人的努力就是这个社会环境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的证明,就是社会进步还是社会退步的证明,人在与环境关系中赢得胜利才是人性的真正光芒。
传统的电影讲述人战胜人,现代的电影讲述人战胜或者失败于环境。《生门》用了三年时间,在武汉中南医院取得了四十位产妇与其家人的授权,采用镜头直击的手法,最后选择编辑了其中四位早产儿产妇在医院里里外外的故事。没有明星,没有既成剧本,没有大投资,就凭对于一个生命从哪里来和怎样来的关注,影片反映了一个个体生命和他周遭环境的关系,这个环境就包括了他出身的家庭,他辗转经过的医院,他被生产(过程经历抢救当中的种种困难与惊险)的医护人员,他还在娘胎里的外面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院的治病机制,等等。
一个无比现实的环境,一个不再将传统的救死扶伤理念放在第一的环境(如果你没有钱就要调低你对于迎接生命的“期望值”),一个等待着你的、需要你将来成为强者的环境。幸运的是,这个环境在当代中国不失人性的温暖和医生的职业神圣,不失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的奇迹发生。我们以此感谢上苍,感谢大地,感谢所有帮助一个生命终于走出“生门”的人们。说一句煽情的话,影片的开场白是泰戈尔的一句诗:“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