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只是内化,而不是为了写作取悦他人

来源:华佗小知识
阅读只是内化,而不是为了写作取悦他人

连续半年,一直都在阅读人物传记历史书籍,读史可以明志,读人可以知方向。

之所以写这篇读后感,想看看自己内化了多少内容,也希望喜欢看人物传记的人也可以看看这本人物传记,确实很值得一看。

从13个品德切入,反观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不足之处有很多。之前看公众号一直提过一点,阅读要的是知行合一,才能更好的内化,这本书也陪我走过最后的考编冲刺期。

这一个星期我一直在实施有序这一品德,以前我一直容易丢三落四,东西喜欢乱放,不爱整理,身边熟知的人也经常说这是7秒记忆。从蒙台梭利的敏感期出发,我应该是在自己0-6岁的时候没有抓住自己的秩序敏感期,所以一切比较混乱,杂乱无章。但是这个坏习惯有时候真的会让自己也很窝火。因此,我准备用一个星期去改变,希望培养自己有序的好习惯。每天晚上睡前检查所有东西是否归为原位,衣服,物品是否整齐,接着用文字复盘自己的行为。比较欣慰的是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说自己去朋友家做客,包括去一个地方,我入眼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东西摆放是否整齐,是否归类,是否有序,从而能观察到这个家庭,这个人一日生活的关注点,时间是否有序。就比如自己坐火车,心里一直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有序,自己的垃圾带好了垃圾袋不乱丢,下火车时睡被子枕头叠放,回归原位。

生活中我也一直秉持着节约,在看自控力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意志力是个比较神奇的东西,过于自控反而会失去平衡,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在每个月,每周做好记账时,可以适当的给予自己小奖励,去寻求节约的平衡,不至于偏颇,最后欲望站了上风。就比如富兰克林提到的,你在更改自己每一个坏习惯时,骄傲自满如影随形,当你每一个小的习惯改正后,你会洋洋自得,接着另一个坏习惯就会冒尖。说到底,自律的生活在于你是否以终为始,知道自己最终的目的在哪里?

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结合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不要过于喜欢争辩,可能你最后的结果赢了,但是你失去的是和这个人相处过程中的美好。学会聆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对于这一点,刻意练习都未必能做的好。以诚相待,自己勤勉一些,多做一些,和经常相处的人里不要交恶,多承担一些责任,摒弃这个时代经常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存一份良知。

演讲,写作这两项,你会发现在每一本人物传记都会提到,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会演讲,会写作,你不仅达到这个程度,还要做的好。为什么呢?我们要以一个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从时代来看,富兰克林毕竟是18世纪的人,经典的书籍人物存在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实用,但是时代在进步,我们这个个时代发展更迭很快,每个人都知道要以终身学习者的态度去学习,大家都爱学习,都愿意自学成才,那剩下的就剩我们要把自己自学的东西做好。

和家人相处,你试试以长远的眼光去看,你希望你自己的下一代,每一个下一代都可以拥有什么美好的品德,而这些品德该怎么传承?从你自己本身做起,改变自己比改变其他人容易的多,经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果你一直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让自己变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人,那么你的下一代就会得到你这些很好的榜样。以身为正不止说的是教师,更应该是当代父母要有的素质,你想要你的下一代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可以给你的下一代留下哪些美好的品德?

工作的专业会让你脱颖而出,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画上一个标签。你会发现工作中人和人的相处,当你离开后,别人只记得你给她的相处的感觉。其实也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你会被人夸赞聪明,优秀。可是诚实,守信,专业的人不多,而如何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机会让你的领导,同事愿意信任你,依赖你,不可或缺的一定是你足够专业。专业—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能够走的长远的途径。

你若勤勉,你将站在君王面前,否则你将站在庸人面前

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缄默:避免空谈,言必对己或对人有益。

有序:你的一切应井然有序,一时一事都要有周全计划。

决心:当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节俭:对人或对己有益才可花钱,决不浪费。

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

真诚:不欺骗,有良知,为人厚道,说话实在。

正义: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义务。

中庸:避免走极端,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认为是你应该承受之事。

整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

冷静:不因小事、寻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

节欲:少做伤害身体或者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谦逊: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