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分析了一个极米Z4极光的众筹详情页,因为众筹的特点,产品介绍往往更有煽动性,力求缩短用户的决策时间。今天想分析的这个案例也是一非常典型的众筹成功例子,说起来与上次的案例还颇有渊源。
上次为了做那个Z4极光的案例分析,不得不打开淘宝众筹去找当时的项目,然而就在打开网站的一瞬间,首页Banner就是“喜马拉雅3D降噪耳机”,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连正事都暂时抛在了一边。点击进去详情页,从上往下只阅读了一遍就直接下单了,可见其介绍有多么深得我心。
当然,我这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否则就没有什么分析价值了,咱先来看一下它有多成功吧。
众筹完成度12,833%, 支持人数21,353人,累计众筹金额12,833,830.
这可是一款未上市的产品哦!未上市就筹到了上千万!超过2W人预付了全款还要等上至少一个月!这可能是所有制造业都梦寐以求的事。
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分析它的详情页之后我把它使用的招数归纳为这几招:
- “说人话”
- 创造想象空间
- 让读者“不明觉厉”
- 高品质、低价格,限时再让利
- 品牌背书
- 借助资源优势创造附加值
“说人话”
通常情况下硬件类产品的介绍都会突出各种高大上但一般用户又无法很好理解的技术指标,更有甚者经常宣称用了某种最新技术,“来自XX国、来自XX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通俗的说就是,全靠忽悠。
这篇文案就非常接地气,不仅不忽悠,还广泛使用类比的手法,让用户能有最直观的感受。比如这样:
它没有像一般耳机介绍那样用声场、高中低频这种专业的描述,而是用了3D电影做类比,“2D电影就是平面的,3D是立体的”这样的概念已经很普及了,几乎所有人都能很好的理解。
再给你描述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小提琴在你的左手边、中间偏后的长笛、大提琴在你的右前方”,连这都可以听出来,这就是3D音效。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能明白。耳机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用来听,好听才是用户的需求,你描述再多技术参数都不如直接告诉他“就跟现场听一样”来得有效果。
再比如,产品硬件介绍的时候,虽然也用了一些专业的介绍,但都会做一个总结性的描述。
关于音频实现的部分,列再多技术参数,其实无非是想告诉用户音质好,所以它会直接说“好声音,是一切的基础”,让用户知道,我们做了很多,都是为了好声音。
设计部分它直接说“耳朵旁边罩着一朵云”。像云一样轻质,舒适。对于舒适感,最好的体验就是毫无察觉。这可以强调舒适感。
质量部分,“用做飞机的材料做耳机”。如果说具体的材料用户可能还没有什么概念,而这样一说大家就理解了,做飞机的材料能不好嘛?这是在说质量很好。
创造想象空间
告诉你会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再让你看这样的图,看图中人物一脸享受和惬意,会非常有带入感,好似也听到了一种享受的声音。
让读者“不明觉厉”
各种炫酷得看不懂的参数,虽然不懂,但是配上了通俗的介绍,我能明白他们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来,越是看不明白的技术和参数,越觉得科技含量很高的样子。会在心里有个价值预判,这么厉害,应该很贵吧?
高品质、低价格,限时再让利
告诉客户,我们的产品很用心,科技含量很高,用料很足,品质非常好。但是,我们还不贵。
市场上大家普遍要卖2000,我们只卖1299,众筹期间再让利,只要499,结束之后立刻恢复原价。
为什么可以那么便宜?因为我们是一家做声音的公司,立志于给客户提供最好的声音体验,所以我们要普及高端耳机,而便宜,就是我们最大的诚意。
多情怀的理由,这么一说用户都感动了。
品牌背书
咱喜马拉雅那么大一家公司,在声音领域如此专业,做耳机保证不能坑你,还有顾虑?15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最后一道保障也有了,岂有不放心的理由?
借助资源优势创造附加值
喜马拉雅还有独特的优势,有那么多现成的内容资源。配套3D内容一网打尽,完美匹配,这是其他耳机没有的优势。硬件之外的附加服务。
从介绍上来看,此耳机的综合素质整个市场上的同级别产品无出其右,非常值得入手,所以我根本没有犹豫就下单了,相信那么多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