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单·心理学趣味版|这3本书让你爱上心理学

来源:华佗小知识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

        一个昏暗有暗香的房间,一张舒适柔软的长沙发,沙发上躺着的是一位患者,医生坐在Ta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

        这个场景或许是说起心理学时最常见的联想,它是精神分析学派治疗歇斯底里症病人的标准配置。

        即便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于大多数未曾真正研究过心理学的人来说,提到心理学关键词或许就只是弗洛伊德、催眠、精神病。

        但其实弗洛伊德的研究仅仅是异常行为,博大精深的心理学还有一大批学者呕心沥血地为正常行为的心理研究奉献一生。

        心理学的著作也是浩如烟海,可专业书籍难免读起来有些枯燥,这里就介绍我自己读过并强烈推荐的三本有趣的心理学。

-----------------------------------------------------------------------------------------------------------------------------------------

                                                       0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

        你一定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人,他们普通,在别人的印象中清一色的“很好”“平易近人”“工作/学习认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而已。

        然而突然发生一件事,他们成了一群人。

        这时你也许会看见他夹在人群中对坐在高层窗户的小姑娘叫嚷“要跳楼就赶紧跳,别耽误时间”“怕不是想红吧”......

        或者看见他跟着人群镇定自若地走过仍亮着红灯的马路,被迫让行的车辆在两侧慌乱地停着......

        另一个场景,装满橘子的小三轮倒在路边,一群人蜂拥而上争抢着将橘子塞进自己的口袋,你只是不经意那么一瞥,果然他也在人群中......

        如果你对以上的场景不感到陌生,并好奇为何屡见不鲜,那么我推荐你看这本《乌合之众》。

        看完你会了解,什么是群体?群体都做了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在群体中个体是如何失控作出平时绝不会做的事?群体又是如何带给我们成功也带给我们伤害和破坏?

        正如勒庞在书中所说“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

        心理学一直致力于研究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群体行为,可以避免我们随波逐流,盲目从众。

-----------------------------------------------------------------------------------------------------------------------------------------

                                                         02《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美]罗杰·霍克

        我们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必定是建立在严谨的数据上,假设检验分析求证,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果。

        毫不夸张的说,所有的心理学结论,无疑都是实验的结果。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这本书如题,介绍了众多不同心理学领域的实验,可以说一本带你读完所有经典心理学实验,读后只觉意犹未尽。

        比如: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作为行为心理学起点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帮助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以需切除连接大脑两个半球的胼胝体来治愈的癫痫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的割裂脑实验,说明左右半球功能分区,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我们为何有时会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发生在纽约的一起女性被害事件及心理学家陆续所做的相关实验告诉我们,旁观者效应、责任分散会让我们以为他人已经提供帮助和“这并不是我的责任”。

        这些有趣而意义深远的心理学实验,都可以让我们探索到更多人类的秘密。

-----------------------------------------------------------------------------------------------------------------------------------------

                                                                      03《当尼采哭泣》  

                                                                           [美]欧文·亚隆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一个是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

        一个是十九世纪末欧洲著名的生理学家与医生。

        尼采与布洛伊尔(书中称布雷尔),患者与医生,相遇了。

        历史上,医生布洛伊尔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合作出版《癔病研究》,是首位使用谈话疗法治疗歇斯底里症病人的医生,这个关于患者安娜·欧的病例,在医学史、心理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当尼采哭泣》一书,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主角进行半虚构式创作。因对病人移情产生肉欲幻想而痛苦不堪的名医布雷尔,饱受孤独和偏头痛折磨几欲自杀的尼采,通过一次次地深入交谈,运用精分学派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如催眠、谈话疗法,最终从对方那里获得救赎,如浴火重生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在这里已分不清谁是医生,谁是病人。

        可惜的是历史上的尼采从未与布洛伊尔相遇,在痛苦中喋血的他将一生奉献给孤独、哲学及自己崇高的思想。

        他的肉体从未得救,但他的声音振聋发聩:

       上帝已死!

       愿每一位读此书的朋友都能获得新生,成为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