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变得有思想︱摘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最好的辩护》by Alan Dershowitz

  1. 一个公正的司法制度,不仅应该对好人有利,也应该对最坏的人有利。

  2.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用好的言论同坏的言论做斗争,而不是限制那些言论。

  3. 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政府就代表了正义,好像只要政府胜诉,就等于实现了正义。

延伸自《异端的权利》by Stefan Zweig

  1. 错误言论不一定是错的,而很可能是我们的偏见。

  2. 必须保证任何人都有提出异议的权利。

  3. 禁止错误的言论,并不会让正确的言论变得更正确。

  4. 你根本不用担心真理会败给谬误,因为真理是驳不倒的,任何需要保卫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十亿消费者》by James McGregor

  1. 由于推崇稳定和强调服从,中国人对那些充满魅力、照顾属下、发号施令的领袖惟命是从。

  2. 中国人的这种服从性格,在制造业中颇有成效。但是一旦走出国门,或者进入需要更具创造力的领域如研发,中国模式的缺点就暴露无遗。

  3. 如果想要打击对手,你可以把对手描绘成破坏体制的人。

  4. 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秩序,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不是有没有内疚,而是会不会被揭露。

  5. 由于人民不相信政府,政府只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保持威信。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政府只有两个药方:私有化和大量投资。

  6. 对政治体系的不信任、腐败、快速的形势变化,又没有社会保障,一切让中国人惴惴不安。大家都觉得,获得安全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快速获得财富。

  7. 中国人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在中国做买卖,人们的预期就是对方会骗自己。

  8. 因为表面上需要维持秩序,而实际上又是另一套做法,所以,人际关系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远大于西方。


A:这鸡蛋真难吃。
B:隔壁家那鸭蛋更难吃,你咋不说呢?

A:这鸡蛋真难吃。
B:有本事你下个好吃的蛋来。

A:这鸡蛋真难吃。
B:下蛋的是一只勤劳勇敢善良正直的鸡。

A:这鸡蛋真难吃。
B:比前年的蛋已经进步很多了。

A:这鸡蛋真难吃。
B:你就是吃这鸡蛋长大的,你有什么权力说这蛋不好吃?

A:这鸡蛋真难吃。
B:你这么说是什么居心什么目的?

A:这鸡蛋真难吃。
B:嫌难吃就别吃,滚去吃隔壁的鸭蛋吧。

A:这鸡蛋真难吃。
B:隔壁的鸡给了你多少钱?

A:这鸡蛋真难吃。
B:再难吃也是自己家的鸡下的蛋,凭这个就不能说难吃。


  • 事实+前提+逻辑=观点

  • 不要有模棱两可的态度,凡事追问自己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理由何在。

  • (年轻人往往)以自己的个性反对自己的身份。

  • 法律往往不代表普遍的正义,而只代表掌权者的「正义」。

  • 外表上的自由难掩内心的重重束缚,人们渴望有(个性的)自由,但又唯恐自己在本质上与别人有差别。

  • 很多人的生活其实是毫无希望的。今天这样,明天这样,永远这样,日复一日,单调而麻木的活着。他们的生活其实已经定形了,不太可能改变了。


《人性的弱点》by Dale Carnegie

  • 诉诸更高尚的动机。

《论人的尊严》by 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

  1. 我们创造的你,既非圣物又非凡人,
    既非永存又非速朽。

  2. 因此,你可尽按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名义,创造自己,建设自己。

  3. 我们仅仅让你能够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成长、发展。

  4. 你也许会蜕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开创神圣的生命。

《最后一课》by Randy Pausc

  1. 当你把事情搞砸,首先要向别人道歉,首先关心他们的损失,而不是你自己的损失。

  2. 发现他人的优点。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by Robert M. Pirsig

  1. 在修理机器这方面,如果你的自我太强,往往无法把工作做好。因为你总是会被愚弄,很容易犯错,所以修理人员自大的个性对他颇为不利。如果你认识很多技术人员,我想你会同意我的观点,他们往往相当谦虚而且安静。

  2. 当然,也有例外。不过即使他们起初无法保持安静和谦逊,长久工作下来,也会变成这样的个性。同时,他们还具有高度的警戒心,专注而又懂得怀疑,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3. 机器会反映出你真正的个性、感受、推理和行动,而不是反映你自我吹嘘、膨胀的那一部分。如果你的士气来自于你的自我,而非良质,那么这种虚假的形象很快就会完全崩溃,那你就会非常沮丧。


《影响力》by Robert B.Cialdini

  1. 让对方先拒绝一个更大的请求,会使得另一个较小的请求被接受的可能性上升三倍。心理学的解释是,人们不喜欢有负债感,当你拒绝对方的时候就会形成潜在的负债感,即使你实际上没有欠对方任何东西。为了做到不亏欠,人们往往会同意第二个较小的请求。另一方面,这里还涉及心理学的对比原理,因为两个请求形成对比,使得第二个请求看上去不那么过份,所以更有可能得到同意。

  2. 人们希望能够遵守承诺。人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要与过去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的愿望。一旦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有一种压力要与它保持一致,证明之前所做的决策。

  3. 当一个人公开选择了某种立场之后,马上就产生一种维持这个立场的压力,因为他想在别人眼里显得前后一致。而且,知道你的立场的人越多,你就越不愿意去改变它。所以,让对方信守承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承诺写下来,再尽量多地向他人展示。

  4. 当你遇到危险,正确的做法是从人群中挑出一个人来,盯着他,指着他,直接对他说:"你,穿蓝夹克的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一辆救护车来。"通过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你可以让周围的人了解你的处境、明确他们的责任、消除所有可能妨碍或延误救助的不确定性。

  5. 人们很容易从服装去判断权威。如果对方穿着一套权威的衣服,大多数人会选择服从。


  • 有些人认为,长音节的表达方式,会显得比较恭敬和优雅;短音节的表达方式,反而显得粗鲁和不文雅。这样想是有害的。要知道,句子越短,就越容易被他人理解。如果你满口都是长音节的名词词组,别人听懂你的意思,就会很费劲。

  • 读者不会接受编辑让他们看的东西,而是告诉编辑,他们想看什么。

  • 领袖是追随者创造出来的。

  • 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鸿沟正在日益加深。

  • 等级制度迫使人往上爬,而网络组织则将权力赋予他人。

  • 大多数人为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工作。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用来为钱而工作,却不愿去弄明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詹宏志谈读书》 by 詹宏志:

  1. 现在的教育系统,帮你把答案都找好了,而不是给找答案的勇气和能力。这个系统太重视知识数量的累积,而不重视得到知识、处理知识的方法。

  2. 历史上,亚洲社会一向都是高度聚居的,教育有很强的倾向令学生「与别人一样」。但创意是一种追求「与别人不同」的反省。因此,亚洲人的创意比其他地区的人低。

  3. 知识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肯定中产生否定思想。勇于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是最有用的能力。

  4. 如果小心翼翼地将学生与所有可能误导他的书隔离,他就得不到和社会相处的能力,任何一个偏见对他而言,他都没有足够的自我思考、判断的能力。

  5. 面对庞大信息,我们必须有方法快速地寻找数据,有效地组织成有意义的内容,以提升生产力。

  6. 信息革命的出现,颠覆了工业革命"大量、集中、无差异生产"的概念。


关于「熵」

  1. 能量的总和 = 有效能量 + 无效能量

  2.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称为熵。所以,熵就是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3. 考虑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即「熵」),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有效能量都变成无效能量,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能量转化,这就叫宇宙的「热寂」(Heat Death)。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熵永远在增加。

1877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Ludwig Boltzmann 对「熵」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他认为:

  • 任何粒子的常态都是随机运动,也就是「无序运动」,如果让粒子呈现「有序化」,必须耗费能量。所以,能量可以被看作「有序化」的一种度量。

  • 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际上是说,当一种形式的「有序化」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有序化」,必然伴随产生某种「无序化」。一旦能量以「无序化」的形式存在,就无法再利用了,除非从外界输入新的能量,让无序状态重新变成有序状态。

  • 「熵」就是「无序化」的度量。

结论

  1. 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封闭系统趋向越来越混乱(熵越来越大)。比如,如果房间无人打扫,不可能越来越干净(有序化),只可能越来越乱(无序化)。

  2. 如果要让一个系统变得更有序,必须有外部能量的输入。

  3.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而且「无序」的增加程度将超过「有序」的增加程度。

所以,熵定律告诉我们,每当一定的有效能量被消耗掉,周围环境的混乱就会増加:

  • 现代工业社会巨大的能量流通,给我们居 住的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技术现代化的进程越快,能量转化的速度也就越高,有效能量就耗散得越多,混乱程度也就越大。

  • 我们竭力把一切活动技术化、条理化,而结果只是加快了能量转化和熵的过程。

  • 求知过程是一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活动,它或者树立更严格的秩序或者发展负熵。


  • Michael S. Hart 与理查德·斯托曼一样,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和伟人。他有一句口号「把电子书带给世界」(Give the world eBooks),我一直觉得这是一句很伟大的话,就好像普罗米修斯说「把光明带给人类」。只有那些最了不起的人才有勇气说出这种话,并用一生实践它。

  • 发明 Unix 和 C 语言,给丹尼斯•里奇带来巨大的荣誉,他得到了 1983 年的图灵奖、1990 年的汉明奖、1999 年的美国国家技术奖章。尽管功成名就,但是就像他的工程设计思想,丹尼斯•里奇在个人生活上也尽量「保持简单」。他依然住在新泽西,低调地生活,不太在媒体上曝光,终身没有结婚。

《黑客英雄》by Steven Levy

  1. 计算机是可预测和可控的,而人类不是,这就是计算机的吸引力所在。

  2. 在世界的一端,人们把所有东西都锁起来,严加控制,防止信息不当流动以及发生偷窃。在世界的另一端,人们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可以共享的。

  3. 建设性的无政府主义生活方式,会导致生产力和激情。艺术、科学、游戏都神奇地与编程融为一体。

《Just For Fun》by Linus Torvalds

  1. 既然芬兰人不喜欢面对面地交谈,整个国家就成了移动电话最理想的市场。

  2. 它们的全部存在意义就是不遗余力地宣传什么东西,也就意味着还要贬损其他的相关物。你在那里经常看到的通常只是些"我的系统比你的系统更好"之类的废话。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某种形式的在线手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