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号下午,加入好报写作群,第一次在简书试笔。感谢好报让我体验了简书书写模式。简书,简如其名,至简的书写模式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用过的Blogbus,博客大巴偏可爱,简书偏优雅。一开始,我觉得简书和博客一样,它的精髓就在于写了。
11月5号,因为一次手误,一篇凑字数的文章无意中被投给了首页!而我直到收到首页“投稿被拒”的反馈信,才知道简书是可以投稿的(我要和首页的编辑说对不起@^@)!虽然我的第一次投稿就以失败告终,但我真的不是故意拿那文章去浪费编辑的时间的=_=再次和首页的编辑说对不起。同时,在好报群里,发现群里向首页投稿的人还蛮多的,稿件被收入首页的也大有人在!
慢慢的(有多慢呢?看下图),18号才发现除了首页是接受投稿的,另外还有专题接收投稿T^T我才知道投稿功能不限于首页。这下我懂了,首页就是APP的封面,封面哪有那么容易上啊!那我投个专题应该没问题吧?
5号手误投首页,18号才开启专题投稿,然后当天上首页*v*然后,我一口气给下面五个专题投了稿,除了一直没有审核的那个专题另外四个都通过了,还有一个“今日看点”,我当时还不清楚是什么,直接把这篇推上了首页(请跳转至上图),是的,我第二次认真投稿,上首页了。虽然阅读量刚好过百,除了好报群忠实的对象外还没有别人来捧场,但是这次轮番投稿的佳绩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当然,前提是字是我认真码的,专题是我认真选的。
认真写的一篇短小说,认真投了五个专题尝到了甜头,第二次,我又开始了认真地码字。这次,就连标题,我也认真改了几次,终于定成一个我觉得很煽情的名字:昨晚,被卖掉的老房子来找我了(好吧,我现在觉得这名字很诡异而且一点都不煽情)。写完一看我竟然又码了2450来个字符,而且,自认为感情充沛。然后便开始专题投稿,嗯,还胆大地不要脸地直接投了首页,回复情况如下:
“老房子”除了感动了自己,并没感动别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关心你的家事。
毕竟你的家事对别人,不值得一提。
现在,我想加一句:特别是让人阅读时感到痛苦的家事。真不是你想写就能写的。你以为简书的精髓在于写吗?不!
大学宿友来家里包饺子,我说包饺子最重要的就是“包”啦!宿友说,不,包饺子的精髓在于“吃”!
包饺子的精髓不在于包,而在于吃!精辟!不仅仅是自己吃,还得请别人吃。如果仅仅是自己吃,那只是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请别人吃,则会满足第三层次——情感的需要,甚至是第四层尊重的需要!
既然来到了简书,怎么能只写给自己看呢?给自己看,只能满足第三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那和请客吃饺子有何分别?只有当你写出来的文字给别人看了,而且别人爱看的时候,才算满足了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甚至是第五层实现自我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慢慢我觉得
简书的精髓在于看——自己看,投给别人看。
《勒杜鹃花事》的专题投稿 零落选 被拒绝两次 终于又被推荐至首页既然被推荐至首页,那么应该是不算很差的。那为什么被专题拒绝两次呢?我点进去专题细看,才发现每个专题栏都会有一个专题详情,对本专题投稿有自己的要求。我以为符合,其实未必!但是再次被推荐至首页又给了我满满的信心。
被《世间事》专题拒绝 被推荐至首页我将看了该专题最新收入的文章,发现一点:该专题收录的所有文章都是围绕人为中心展开的叙事,有很明确地主角,配角。而我这篇是没有明确的主人公的。我刷完了好几页,除了点了很多赞还确定这个专题很久没有收过类似的叙事游记类稿子了。
这个专题很久没有收过类似的叙事游记类稿子了,编辑突然看到一篇叙事游记,会不会不习惯?或者,我这篇压根还算不上叙事游记?
嗯,我决定私信世间事编辑^^。等我的后续跟进哦!
来来来,在好报写作群的最后一天,纵观下自己投过稿的8篇文章,投稿32次,9次被拒——
你还以为简书的精髓在于写吗?不!
你以为简书的精髓在于看吗?不!
简书的精髓更在于投——给对口专题编辑投!给首页编辑投!投出自己的满足感,投出简书写作的成就感!
看着文字入选的专题不断增多,看着入选首页的次数不断上升,你的内心会充满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会继续写啊(^-^)V写完请记得一定要投出去啊!
还没用过简书的人,请一定要体验一下这满满诚意的至简书写!
连周末都还在简书认真码字的却还没有尝试投稿的人,不要忘了给首页投稿哦!即使上不了首页,还有很多专题可以投稿啊!
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还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第四层尊敬需要与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