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道上闲言(十九)|颜回论

来源:华佗小知识
《颜回论》----作者:李率 己亥年 四月廿九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出自《论语·雍也》)

颜回为什么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首先,是因为他没钱。

但是,没钱的人,他有他的乐趣,既:“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乐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不得而知,很多人说是学习,学习的乐趣……等等。我认为不局限于此,如果仅仅是学习的乐趣的话,那以颜回的资质,他应该可以去做官了。

《论语》中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摘自《论语·公冶长》)闻一知十,也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举一反十”。但我们常用的是:举一反三。颜回的闻一知十,不仅得到了孔子的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他们当时的同学很多了。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出自《论语·为政》)这个“亦足以发就是颜回的特色,也就是说颜回在当时来讲,他并不是一个死记书本儿的人,他可以阐发,且同学给他的评价是:“回也闻一以知十”,这个“闻一”,就是大家所共同听到,所共同得到的一句话,或者说是一条道理……等等吧。

而,这个“闻一以知十”,这个知十的十就是颜回自己的阐发了

故孔子说他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摘自《论语·为政》)说明了颜回是一个用今天的话讲:能够独立思考且悟性极高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断颜回的乐那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乐”应该是学术上的。

他很聪明,孔子当然是给出了大伙儿一条谋生,或者说从政的路,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出自《论语·雍也》)“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儿,漆雕开说自己对这件事儿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还有最著名的,也是如今被传颂最多的所谓:“学而优则仕。”实际上这句话是子夏说的,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之一。《论语·子张》记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虽然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代表了孔子的一部分思想。孔子不反对学生去做官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学而优”。但孔子的学生里有没有孔子认为还不适宜去做官,但也被提拔去做官的呢。有。《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使子羔去做官儿,孔子认为这样做是害人子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出自《论语·先进》)这个被称为:“愚”的,就是高柴。高柴,字子羔,被子路使为:“费宰”,费宰就是费邑这个地方的长官。由也喭,由就是子路,也叫:季路,字仲由。

有鲁莽粗鲁刚强之意一个“喭”人差使一个“愚”人去做官儿,怎么说呢,命吧。不过他俩也算是惺惺相惜。这就,不多说了吧。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在孔子的众多门人弟子当中,有被孔子指定让去做官的有对做官还没有信心的有还不具备做官的资质而被同门师兄弟硬提拔上去的有一心就想做官的

《论语·为政》记载:“子张学干禄”这个学干禄就是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门里还有这样的人。目的很明确,就像今天的大学生,我上学就是为的以后能进某个企业国企外企各种单位……等等

像这样的人们,先贤子张是你们的祖师爷。但是《论语》说:“师也辟”,师就是子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辟就是邪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偏激……孔门里,还有这样的人。我想说什么呢,能做官的,还不适宜做官的,以及一心想做官的……都或多或少的和当时的“仕”沾边儿。那么,如果按“学而优则仕”的标准来的话,品学兼优的“大师兄”颜渊,在干什么呢。

《论语·先进》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德行,颜渊是第一位的。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出自《论语·雍也》)哀公是鲁哀公,当时的鲁国国君。孔子是最重视忠、孝、礼、义这一套的规则,所以在国君面前回答问题,一定是中肯且诚的。所以我们纵观全文可以看到,无论是德行,还是好学的程度,以及在独立思考上“闻一以知十”的能力上来看的话,颜回都配得上品学兼优四个字了。可以说他在孔门里是独树一帜的。那么他不当官儿,坚持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他的这个“乐”,到底是什么呢。

《论语·雍也》记载:“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个人推断,像颜回这种悟性极强的人他的乐趣应该是学术研究或者说是修道。因为像他这种举一反十的悟性,在今天也是不常见的。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说:颜回有更高的目标。他比一般的人能看得更远,更透,以及更清楚。而,这种类似于学术研究与修道的事业也令他体会到了常人难以去体会的快乐。这种快乐他无关乎于外在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与内在修炼上的提高与提升这种快乐无与伦比。这种快乐,就叫做:道。颜回是修道的人

孟子曰:“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摘自《孟子·告子上》)其义,一也。

一样。----作者:李率 己亥年 四月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