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没有底线的善良不是软弱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图片源自网络

在简书上写文章时,首页赫然更新了一篇文章名为《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的热文,我一看标题隐隐感觉不对劲,点进一看,下面一些读者都疯狂了,就是这样!赞成!说的对!

我一度以为是我逻辑错乱了,反复阅读了几回评论,终于发现有明白人在下面写,“善良”和“宽容”不是一回事,我替这些哥们儿姐们儿敲几个观点。

对文,对观点,不对人。望原作者莫大动干戈,望支持者放过我。

我将以三个观点反驳《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

前提不成立

《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这一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善良底线有统一的标准。

比如善良分成:A级、B级、C级、D级、E级。假设D级是底线,那么E级就是突破底线,可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这样的等级,每个人对善良的底线定义不同。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有一点不好的B级就不善了,但有些人觉得D级痞痞的也很可爱。

这个等级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所处的阶段、当下的境遇、心理年龄、时间,而发生改变,有些改变甚至是颠覆性的,像是换了一个人。

小结:没有底线的善良是什么样的,在不同时间,不同人,拥有不同心境看来完全不一样。

没有底线的善良和不懂得拒绝是两码事

《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中用4部分来讲述观点;我将用另外4部分反驳。

1

原文第一部分讲述了一个不懂拒绝的同学给弱势买吃的,到后面凡事依赖。

原文观点:“但是对他来说,你无非就是一瓶矿泉水,在他饥渴的时候会一饮而尽,当剩下毫无用处的空瓶子的时候,他会随意的把你丢弃在某个垃圾桶里面。”

我的观点:这和扶不扶,给不给乞丐钱是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假人假事假情,但仔细一想,如果这些不幸的事没发生不是更好吗。

假的碰瓷证明没撞到,少一个残疾不好吗;假乞丐证明这世界上有个人生活的其实还不赖,这不好吗,再说真过得好,何必假乞丐;这瓶矿泉水送给渴的人喝了最好,给不渴的人喝了,也不影响行善。”

重点是,行善不是为了显示行善,而是发自内心的善,人不知最好,如果行善是为了行到对的地方,行给对的人,行出对的作用,那就不那么善,对方的真假,并不是我们是否行善的决定性要素。

2

原文第二部分讲述了一段纵容青少年犯罪。

原文观点:“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会有很多人犯罪杀人,就是因为他们之前在欺压别人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善良,不想让这么小的孩子早早辍学,进入监狱之中,而不断的纵容他犯罪,最后导致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我的观点:首先,青少年犯罪怎么判是法律说了算,不是人说了算,原文观点中的对犯罪的纵容和善良,不知是指走关系放了,还是被欺负的一方不敢吱声。

如果是走关系放了,那么不管我国我党都绝对不允许,明面暗面,黑道白道看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吧,一定要说的话,那是我国人情社会的老问题,和是否善良无关。

如果是被欺负的一方不敢吱声,那不是善良,更不是没底线的善良,而是欺负人的那一方权势太大,或者给够了足额的补偿私了。这还是没按法律程序走,与被欺负方是否善良无关。

举例说明:A强奸了B老婆,因为B没有底线的善良,所以B忍了。换你是B,这个理由你接受吗?你不接受,但你为什么忍了?肯定还有别的外力。

所以这一部分与善良无关。

3

第三部分讲了人人平等,不要怕伤害而不敢拒绝别人

原文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快乐的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必要为了那所谓的善良,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我的观点:敢于拒绝我同意,这段的前面一半我也认同,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独立幸福的权利。但后面这句话有问题的点就在于,需要改变生活轨迹才有善良的人,原本也不那么善良。

原本也不那么善良的人和没有底线的善良的人是两种人。

原本也不那么善良的人不一定软弱。

简化用字母呈现您看的更明白。我们假设原本也不那么善良的人为A,没有底线的善良的人为B,软弱的人为C。

A不等于B

A不等于C

这两个条件无法推出B等于C。

第四部分讲述了一个希望受害者反击的道理

原文观点:当别人触碰到你的底线的时候,我们要毫不示弱的反击回去,要让对方不会觉得我们软弱。

我的观点:看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了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的观点我同意一半,而上面原文的观点我基本不同意。

原因是,受到侵害反击是需要的,但毫不示弱的反击的目的如果是为了不让对方觉得我们软弱,那么问题就大了。

反击应该是适可而止的,反击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和平,尊严,自我的尊严,而不是不让“对方”觉得我们不软弱。

美国南北战争,南军投降后,林肯总统举行国宴,总统夫人玛丽·拖德举杯祝酒说:“敌人已经投降了”,话音未落,林肯就打断了他极有势力的夫人的话,一个惧内(怕老婆)的林肯说:“没有敌人,只有我们的同胞。”

我们生活里和谁的关系,超过了战争之间的敌对关系?

再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如果A国进攻B国,B国反击是为了向A证明自己不软弱,那么B国的真实实力必然是不如A国的,弱者才会证明自己不是弱者,强者不需要。

小结:行善,不反击;反击,为和平与自尊;不示弱,又何必,冤冤相报何时了。

上善若水

在《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中,软弱一词是彻底的贬义词。

但在我看来,软弱是一个中性词。可好可坏,至少我还没有完全参透。

正如老子所言:“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我们生活里能看见的,最软,最弱的就是水,但人真的比水强吗?

不要再拿“善良的底线”和一个未必不好的东西搭在一起,我们真的懂软弱的意思吗?不是刚毅雄武的,就一定是软弱吗?这种非黑即白的解释,我们习惯性的用了几千年了,该改改了。

关于善良,我的观点是:

行善,在于发自内心,重要的是行善的过程,而不是行善的对象和结果,行善本身已经带来许多快乐了,不需要对象再来回馈,如果对象贪婪,喋喋不休的索取,那便不是取善,是抢劫,一个人抢劫你,你还能以善而对,那是你的修养,一个人抢劫你,你拒绝,那是你的权利。

不要再去寻找善的底线。

光是善良本身,够了。

(完)


傻孩儿:
一个独立的作者,南方祖籍,北方生长,随着生活南北辗转。
二流大学新闻系,美其名曰文学学士,曾为主持人,演讲冠军,最佳辩手。
三件事在坚持,原创写作,读书分享,演说教练。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