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南联大为何能培养出大师级人物?李政道:这是最好的大学

2024-09-12 来源:华拓教育

西南联大为何能培养出大师级人物?李政道:这是最好的大学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于1937年11月1日创办开始,到1946年8月结束为止,短短十年间培养了数百位大师级人物,知名校友包括邓稼先、李政道、朱亚光等人,为何西南联大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这一直是让人深思的问题,对现在来说也具有启示的作用。

招生标准高

在抗战期间,联大招收新生也没有降低标准,考进联大不容易。在当时,联大入学考试和出国留学,都没有后门,只能硬碰硬,靠真才实学,差一点的学生就进不去。有的学生考联大,一年考不取,就进先修班,或下年再考。也有的学生去其他大学念了一年,还再来考联大当新生。所以,联大新生一般说基础都比较好。

高质量的学生

西南联大聚集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当时全国实施统一招生,凡有志者均能报考西南联大;还有转学、借读等制度,不少其他大学的学生也慕名而来,通过转学考试或借读进入西南联大。这几千名学生,少数为当地人,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当时许多学生来自沦陷区和战区,经济来源困难或断绝,只能靠很有限的救济金、贷金度日。

不少学生到校外兼差:做家庭教师、当售货员、当译员、搞校对等,只要能补贴度日,他们有事就做。这些学生是在国破家亡时,抱着爱国救国的志向来学习的,这是个基础。特别是西南联大兼容并包、治学严谨,又有“五四”和“一二·九”的传统。有了这样的基础,西南联大学生中人才辈出也就可以理解了。

文理兼修的课程设置

联大的课程设置也很有特点,如大一新生,无论文科或理工科,都必修国文、英文、通史等。文科学生最少要选一门自然科学课程,理工科学生最少要选一门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中有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质等,社会科学课程中有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等。这是综合大学比专业学院强的地方。这样,学生基础好,知识面宽,眼界开阔。

每一门课程(包括大一基础课和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往往同时有好几位老师讲,由学生选择。如《楚辞》课,就由闻一多、罗庸、唐兰同时开讲,三位都是名家,都有造诣,学生可以任选一位,也可以同时三家都听,这样自然受益匪浅了。对于教师,也有一点竞争的意思。

学校允许学生有许多自由,但是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老师也是认真的,许多老师指定课外必读的书籍,其中不少是古汉语或外文原版书籍。老师要求读后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然后交给老师一一仔细修改,作出评语。

必修和选修相结合

虽然教育部曾经发过训令要想统一各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但是联大继承三校优良的传统学风,并未完全照办。联大聚三校的著名教授于一堂,并有一些留学海外的爱国学者,在抗战开始后陆续排除万难回国到联大任教,真可谓大师云集,全国无二。开设的课程极其丰富,同一课程由不同的教授讲授时的内容也各有特色。按照三校的传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各系各专业都有规定的必修课程。大学一年级新生,不论是哪个学院、哪个学系,都要先学共同的基础课程。 同学选课,主要由系主任批准,只有极个别的情况才需要由教务长批准。

每学期开学,注册组公布出各系、各教授开设的课程、学分和上课时间、地点,同学可以按自己的愿望选择安排。但一年级的共同必修课如国文、英文等则是事先由注册组按照入学考试的成绩和院系分好班的;中国通史等课程由几位教授同时开课,大体也要按不同院系来选修。学校设有由各院系教授组成的大一学生课业生活指导委员会,来分别指导同学选课。各系规定的必修课大约只占应修学分的三分之二左右,给同学留下选修本系或外系课程的余地。

李政道:这是最好的大学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也是在那里受到了同样良好的研究生教育,直至1944年取得硕士学位。战时,中国大学的物质条件极差。然而,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却精神振奋,以极严谨的态度治学,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学校图书馆存书不多;杂志往往过了一两年才收到;但就在那座图书馆里,我学到了许多许多知识。冬天,我们的教室又冷又透风,上实验课时,我们只有少得可怜的一点设备;但是,总的说来,课程都非常有系统,而且都有充分的准备,内容都极深入。

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当年听王先生讲授量子力学时的笔记,它对我仍是有用的参考资料。笔记本用的是没有漂白过的粗纸,很容易撕破,今天它经常会使我想起那些岁月里的艰苦物质条件。 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空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在物理学里的爱憎主要是在该大学度过的6年时间里(1938-1944年)培养起来的。诚然,后来我在芝加哥接触了前沿的研究课题,并特别受到费密教授风格的影响。但我对物理学中某些方面的偏爱则是在昆明的岁月里形成的。

资料来源《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