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折号(——)① 解释说明; ② 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③表示意思的递进; ④ 声音的延长。
a.表示解释说明。
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c.表示声音延长。
如:“嘟——”火车进站了。
d.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
二、省略号(……)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a.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三、引号(“”)
①直接引用 ②特殊含义 ③突出强调 ④特定称谓 ⑤表示讽刺或否定
a.表示直接引用。
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表示特殊含义。
如: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c.表示强调。
如: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d.表示特定称谓。
如: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e.表示讽刺或否定。
如: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标点符号
(一)破折号
1、各国——无论或共和都驱逐他。( )
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 )
3、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
4、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
5、“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
6、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
(二)省略号
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2、“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
3、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
(三)双引号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6、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
7、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
8、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
9、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
(一)破折号
1、各国——无论或共和都驱逐他。 (解释说明)
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话题的转折或转换)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意思的递进)
4、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解释说明)
5、“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话题的转折或转换)
6、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语音的延长)
(二)省略号
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引文的省略)
2、“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声音断断续续)
3、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列举的省略)
(三)双引号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特定称谓)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表示强调)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特殊含义)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直接引用)
6、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否定讽刺)
7、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特殊含义)
8、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特定称谓)
9、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特定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