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与发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木流转行为, 搞活林业要素 市场;创新森 林资源资产评 估制度,完善 林业经济服务 体系;推进林 权抵押贷款业 务,盘活林业 资本;加快林 农专业合作社 建设等措施为 林业产业发展 尤其是林下经 济产业发展提 供政策及资金 支持。2012年 将继续推进和 深化林业改 革,为林下经 济发展创造条 件。 南华县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全县有1 0万人参加野生菌产业活动,超过73%的农民从野生茵产业 中获得现金收入。图为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林业厅联合组织的“森林云南建设采访团”在现场采访野 生菌采集大户。 林下蔬菜加工能力1.5万吨/年,野生菌加工能 力5.0万吨/年,林下养殖加工能力1.0万吨/年。 (三)积极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乐中阳/摄 三 林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区域资源优势明显,效益显著的产业 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到目前全省林业企业超过1 JS-户,其中省级 龙头企业252户,涉及到九大林业产业、16个州 市。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 列的政策文件,对龙头企业从财政、税收、投融资、 土地、人才保障、科技支撑、能源优惠、市场服 务、创建品牌、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 度。 2011年11月,在国家林业局主办的第二届 按照规划布局,各州市因地制宜,依托当地 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已经形成有突出特 色的地域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滇东北 地区以昭通天麻种植为代表,2010年昭通市天麻 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283.25万公斤,产 值2.83亿元。滇东南的主要以草果培育基地为主, 分布在文山州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西畴 县,红河州的金平县、元阳县、绿春县、屏边县等。 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 森林产品博览会,我省推荐的53个参与评奖产品 在大会优质产品评选中获得金奖22个,优质产品 2010年调查统计,红/ral,).1、I草果产值达1.24亿元, 种植农户达93 lO0户,户均产值达1 336元。滇 西南的德宏州,是我国野生石斛生长最多的地区 之一。截止2010年底,德宏州发展石斛人工种植 面积4 074亩,年产石斛鲜草555.7吨,产值6 984.4 JS元,有60户企业和种植大户示范种植石 奖25个,获奖总数47个。天麻、三七、石斛等 林下经济产品荣获金奖。 (四)深化林权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努力,云南省集体林权制 度主体改革已基本结束,完成了明晰产权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主体改革成果,切实放活 斛;保山市龙陵县,20l1年石斛种植约140万平 方米,实现产值1亿元。滇西北的丽江市玉龙纳 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确保林农增 收,推动经济发展,云南省将深入推进集体林权 制度配套改革列为工作重点。20l 1年,通过加强 西族自治县鲁旬乡药材产值达1.28亿元,95%的 农户种植药材,户均收入超过3 JS元。中药材产 业已经逐步培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农 林权管理体系建设,规范林权管理;规范林地林 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形成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成立产业协会,建立林农合作社等方式, 构建“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 几级服务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力地 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丽江市玉龙县鲁 旬乡以产业技术经济合作协会为依托,积极发展 林下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依法、自 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通过“土地租赁,劳 务挂钩”的方式,探索出了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 资金向优势产业集中、面积向适宜地区集中、党 委、政府服务工作到位的“三集中一到位”模式, 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三)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截止2011年底,全省共有龙头企业252家, 其中涉及林下经济产业的有46户。龙头企业的发 展,让云南的林业产品品牌走向全国,让科学的 种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实现了林农的增收。怒江州省级龙头企业一泸水 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建成草果产、 供、销一条龙生产线,年产值上百万元,带动农 户3 000多户,帮助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德宏 州在龙头企业瑞丽岭瑞公司、西南大地公司、德 宏呈荣石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芒市晏兰芬石斛 基地等的带动下,基本形成了一条集种植、研发、 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实现了石斛产业持续健康 发展。 (四)产品认证及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工作 取得成效 继我省“文山三七”和“昭通天麻”成功申 报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认证之后,保山龙陵县注册 了《龙陵紫皮石斛》地理证明商标。我省石斛、 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林下中药材等优势产品 的绿色产品认证及产品的原产地域保护认证的申 报工作有序进行,为维护我省非木材优势产品的 合法利益,争取获得“绿色通道”和贸易中的优 惠和保护及林下经济产业化和市场开发打下坚实 基础。 四、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规模小 云南的林下经济资源种类多、资源总量大, 但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程度低、 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企业只能生产初级原料, 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及产业 龙头,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基层技术力量薄弱 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 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 营模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 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三)资源底数不清 目前尚未全面准确调查主要利用林下资源的 分布及储量,缺乏林下资源区域性保护和利用的 科学依据。 (四)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资金扶持,限制了种植、养殖户发 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 链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我省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 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发展林下药材、野生食 用菌、森林蔬菜、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及森林 生态旅游等产业。根据各州市资源特色和林下经 济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比较优势,合 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 (二)加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大力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以龙头企 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 场化运作方式。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打造一 批名牌产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 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林间种养新模式的研究, 到2015年产业产值达60亿元,2020年达70亿 元以上。 (三)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 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 带头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技术培 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 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 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 经济全面发展。 (四)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 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 财政扶持资金同时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积极 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 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 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