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2卷 第2期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I_22 No.2 Apr. 2007 2007年4月(页码:645~651) PROGRESS IN GE0PHYSICS 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南京210044) 摘 要 重大地震与地震灾害链预测是当今世界地学前缘课题.本文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重点介绍了重大地震灾 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地震灾害链网络结构及其预测方法. 关键词 重大地震灾害链,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强震预测 中图分类号 P315.75,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7)02 0645—07 Time-space order of severe earthquake disaster chain and its prediction MEN Ke—pei (College of Mathematics&Physic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n(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bstract Predictions for severe earthquake and earthquake disaster chain are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ime-space order of severe earthquake disaster chain,information—ordered network structure and forecasting approach through a lo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amples. Keywords severe earthquake disaster chain,information—ordered network structure,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0 灾害链及其巨大危害性 巨灾和灾害链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十 民的生活更加艰难,九成巴基斯坦地震灾民的帐篷 无法抵御严寒的侵袭.这是近期震一洪一震串发性 灾害链的典型. 分巨大.一个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继发另一个重大 灾害,并呈现链式有序结构的大灾传承效应称为灾 害链.前一个灾害可为后继重大灾害的发生提供关 1 近期两大地震灾害链 震一震链是常见的一种灾害链.2004~2006年 的两年内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两大地震链: 键信息,后继灾害的巨大杀伤力有时可能超过前灾. 灾害链有震啸链、旱震链、震洪链、海气链等多 种形式.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8.7级巨 震引发印度洋大海啸,死亡305276人,因海啸死亡 人数远远超过震亡,为有史以来历次大海啸灾难中 死亡人数的总和口].2005年3月26日,我国学者、 其一,2004年印尼8.7级巨震——2005年南亚 克什米尔7.8级大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 亚苏门答腊8.7级巨震发生后,郭增建、秦保燕根据 印尼大震和中国云南、、地区强的响应关 系、三性法以及月亮最北直下点的触发作用等方法 预测①:2005~2008年南部地区有可能发生8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涌泉教授向领导写信提 出:珠江可能发生类似1915年大洪水.2005年6月 17~23日广西大暴雨,珠江支流西江果然发生大洪 水,洪峰流量达53900 m。/s.接着又于2005年10月 8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8级地震,7.3万人死 亡,13万人受伤,280万人无家可归.严寒天气让灾 级大震.2005年10月8日南亚克什米尔地区果然 发生7.8级强烈地震 ].这是一个异地迁移的震一 震链的例子. 印尼8.7级巨震前后所产生的种种地球物理现 象受到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马宗晋院士认为,印 收稿日期2006—10—08; 修回日期 2007一O1—20. 基金项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门可佩,男,1949年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应用统 计分析、信息预测理论和天灾预测研究.(E—mail:menkp1949@tom.com) ①郭增建,秦保燕.2004年印尼Mw9.0大震与中国地震活动的关系.2005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文集,8~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6 地球物理学进展 图1 印度尼西亚及其邻区地质构造概要图(摘自文献[8]图2) 图2 印度尼西亚岛弧形地震带8级大震链的信息有序性 Fig.2 Informational order of M≥8 large earthquake chain along the Indonesia island—arc 尼巨震是由印度洋板块向缅甸微板块底下俯冲过程 中的逆断层作用造成的.印度洋一澳大利亚板块向 其二,2004年印尼8.7级巨震——2()()5年印 尼8.5级巨震——2()()6年印尼7.3级强震.2004年 12月26日8.7级、2005年3月28日8.5级巨震之 后,2006年7月17日印尼爪哇以南海域(9.4。S, 107.4。E)发生7.3级地震,5分钟之后引发海啸袭 东南亚陆块的低角度俯冲,在俯冲带浅部形成积累 应变能的巨大闭锁区,它的突然破裂和大尺度滑动 是造成印尼8.7级巨震的直接原因.断层破裂长度 达1200余km,宽度约100 km,最大位移约为20 m,地震断层向上穿透海沟底面约有10 m左右错 距,直达安达曼海域.这次印尼巨震是影响全世界的 地震,影响范围南北和东西各约为5000 km,其同震 效应导致地球自转轴摆动、地球自转加速,日长缩 击爪哇南部沿海一带,受袭地区包括雅加达西南 270公里的海边度假胜地——庞岸达兰市,地震震 中位于庞岸达兰岸外的印度洋海底33公里处,造成 668人死亡,300多人失踪,900多人受伤,10万人流 离失所.这是一个沿印尼岛弧地震带自西北向东南 顺次有序迁移发生的地震链的典型.以上二例地震 灾害链均为前强后弱的衰减型. 短Ll .它对中国、对世界将造成怎样的影响,现 在还很难估计,可能要到几年后才会逐渐明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门可佩: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647 地震与地震灾害链预测是世界性难题,但至今 尚无根本性突破.近年来有关地壳构造运动、地震机 制、地震前兆和预测等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 果… .本文根据信息预测理论和自组织网络技 术,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展现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 空有序性,并提出强震灾害链的网络结构,为强震与 强震链中长期预测提供新方法. 2 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特征及其 预测 2.1 8级大震链实例 例1 表1为190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岛弧形 地震带所发生的11次8级以上大震.如果我们把近 东西向的凹形弧划分成三段:位于100。E~120。E称 为中段,120。E以东称为东段,100。E以西称西段,则 以往103年中11次8级大震链沿东段、中段和西段 反复跳跃式发生,表现出良好的空问有序性(参见图 1).并且,除了个别分岔处之外,8级大震序列背后 倍九律的作用十分显著(图2).特别是1950、1977、 2004年这三次8级大震具有27a的可公度性和有 序性.据此可以预测:未来大震将可能于2004+9k, 即于2013、2022、2031年前后回跳在中段或东段发 牛. 表1 印尼岛弧形地震带8级以上地震 Table 1 Earthquakes of M 8 and greater along the Indonesia island-arc *)据文献L8J表1改编. 例2 我国西部及其邻区8级大震活动具 有群发和双发的特点,这种群发地震链或双震链呈 现出高度的时空集中性和有序性. (1)1902—1907年5次8级大震沿NE向两端 即兴都库什——蒙古西部跳跃发生: 1 1902.08.22(8÷)阿图什——1905.04.04 (8)克什米尔——1905.07.09(8.4)蒙古西—— 1905.07.23(8.2)蒙古西——1907.10.21(8.1)塔吉 克斯坦 (2)五对双震链例,前四对双震链在11天到6 年半不等的时间内于原地附近发生,第5对为异地 转移发生: 1833.08.26(8)聂拉水——1833.09.06(8) 云南嵩明, I920.12.16(8 )宁夏海原 厶 (8)甘肃古浪, 1950.08.15(8.6)察隅一 当雄, 1979.11.08(7.9)玛尼一 1)昆仑山西, 1931.08.11(8)富蕴——1934.01.15(8.4) 印度、尼泊尔交界处. 表2中国8级大震表(据文献[21]编制) Table 2 Earthquakes of M 8 and greater in China Continent 例3 自1303年以来,中国共发生21次8 级左右巨震(见表2).徐道一l2 的研究发现,其中 18次巨震(含20世纪4个分岔巨震(用括号表示) 计占85.7 )可涵盖表2所有大震.图3将其分成 1303和1556打头的两大巨震链系列,其中1556、 1668两个巨震在两大系列中重复出现,采用双时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8 地球物理学进展 3j5 6二-j5o4 二-j628 二-j ̄g5 b二-j053 二-j16 二-j6379 二-J9 a_: 一2 一一一 一~一~1 41 51 61 61 l 图3 中国8级大震链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示意图(虚线表示预测,下同)(据文献[21]编制) Fig.3 Informatiorrordered network structure of M≥8 large earthquake chain in China Continent and its sketch for prediction(dotted line for prediction) ::j ~ ’・ ’— ・ ’— : ・ ’— ’ ’・。’— 。 : ・。’— ・ ’— ’ ‘ '’・ ’ Jl 。7a 7a Jl 。8。 78 上 5a,大约有7O年时间无8级大震威胁,这对我国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分有利. 2.2 M≥7强震链实例 77a 方式分上下两行排列,通过错位交互作用形成一个 具有自相似、倍分岔、自组织特性的时间信息有序网 络.图中以年号表示巨震事件,两个年号之间的数字 表示时间间隔(下同).上下巨震链系列的对应巨震 事件相差252~258a,相应的任何四点均可组成“准 例4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强震具有显 著的有序性,其强震时间间隔主要聚集在:53~54a、 26~27a、lO~1la、3~4a附近.其中27a出现的频 次最高,特别令人注目,由其派生的有序值形成长长 的一条链:27a一54a一81a一107a一214a.图4为该 矩形”(即对边近似相等的矩形),由此所形成的地震 链网络呈现出极为规则的信息有序性.1990年徐道 一据此曾预测20世纪9O年代中国将发生8级 大震,该预测为1997年玛尼7.9级大震所证实.玛 尼大震的发生是有序网络结构整体控制下的结果. 由图3可以类推:按时序1739之后的元素应为 1812,二者相隔73年,而由1739、1812和1997所组 成的矩形的另一点位则是1997+73a一2070.也就 区7级强震信息所构成的非常规则的有序网络结 构,本文作者在文献【2。 阳中利用图4和图5较好地 描述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的预测.由图4~ 图6可作以下预测:未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强 震可能发生在2007、2012、2016、2027或2030年前 后. 是说,中国未来8级大震可能发生在20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门可佩: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649 27a 27a 26a 28a 1893 3a1920 1947 1973 26a 2001 27a I l I 1896 6aI [19 4a l 50] 3a-I 3a 1976 l2a (2003)德令哈6.6级 4a 27a l 5a (1981) 一一26a 一一1902 2a1954 54a 2007 7 I 5a (1986) lla 1904 lla 26a (1915) 12a (1971) 1Oa. 1997 J :1Oa 1927 5a(1981)一一 2007 7 :ba I I 26a 27a Il 5 26 1932 5a(1986)一一 2012 7 4a I 4a 1990一 1937 1Oa 1963 1Oa 2O16 7 :11a lll 26a 26a : 1947 1973 2001 一一2O27 7 图6青藏高原北部7级强震链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图(摘自文献[23]) (注:图中括号表示该地震震级略小于7级,[1950]表示1950年察隅8.6级巨震) Fig.6 Information-ordered network structure of M≥7 earthquake chain in Northern par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20世纪 19世纪 21世纪 活跃幕 活跃幕 (一) 活跃幕 (二) 活跃幕 (三) 活跃幕 (四) -—。。。。。。—---———一活跃幕 (五) 1985 1990 1996 活跃幕 (六) 1902(+42a) 1906(+43a) 1914(+41a) 1842(+41a) 1883(+4la) 1944(+41a) 1949(+4la) ——一1955(+41a) 192.4(+82a)…一一一一一一一2006 7 1889(+42a) —1931(+43a) 1974(+4la)一一一一2015 7 图7有序值41 ̄43a的传递规律及其预测功能示意图(摘自文献[24]) Fig.7 Migration and predicting function of orderly value 4 1~43a 例5我国及其邻区M≥7强震活动的 有序性有其独特的规律,文献[-24~26]的研究表明, 其中41a、30ka、11a三大可公度值具有特殊的预测 功能.据网络结构图7和图8可以预测:未来该区M ≥7强震可能发生在2006~2007、2009、2014~ 2015年前后,而其中预测值2006~2007为有序值 41a和¨a所共同预测,2014~2015为30a和¨a 所共同预测,因此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例6我国M≥7强震活动往往也是成双成对 出现的.1976年的同一年内几乎在同一地点就发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5O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卷 A) 1889(60a) 1949(60a)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09 7 B)1812(30a)一一1842(60a) 1902(29a)一一193 1(59a) 12a l 13a I 1990或1992(30a)一—・2020—2022 7 11a I C) 1883(31a)一一1914(3Oa)一一1944(3Oa)一一1974(29a)一一2003(俄蒙中交界处7.9) 12a l l2a l 1la I lla I lla I D) 1895(29a)一一1924(31a)一一1955(30a)一一1985(30a)一一一2们4-2015 7 1la I 1la I 1996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E) 1906(90a) 1la l 20o7 2 图8有序值30a(60a、90a)与l1~12a的传递规律及其预测功能示意图(摘自文献E24]) Fig.8 Migration and predicting function of orderly value 30a(60a、90a)and l1~12a 过三对双震链: 1976.05.29(20时)云南龙陵7.3级——1976. O5.29(22时)云南龙陵7.4级, 3 结 语 强烈地震及其重大灾害链预测研究是当今世界 地学前缘课题.强烈地震及地震灾害链是能够预测 的.现已发现2004年苏门答腊巨震和2005年南亚 强震在震前一个月震区均有大量放气现象,这是显 1976.07.28(3时43分)唐山7.8级——1976. 07.28(18时45分)河北滦县7.1级, 1976.O8.16四川松潘7.2级——1976.O8.23 四川松潘7.2级; 著的前兆反映.在上述实例[33和[4]中,1997年玛 尼7.9级地震和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的较好 1 我国地区也有同一地点双震链的例子: 1924.07.03民丰东7÷级——1924.07. ‘士 预测,并没有具体分析大震事件的构造、断裂方向、 震源机制等问题,仅仅选用不多的几个时间数据,就 可取得如此好的预测效果,原因在于所选用的不多 的数据构成了大震链的时间有序网络,其中包含的 12民丰东7.2级, 1931.08.11富蕴8级——1931.08.18新 1 疆富蕴7÷级, ‘士 信息体现了天体运动的整体性,这些时问间隔的量 反映了天地之间耦合的整体控制作用 I28].预测实 践表明,应用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可以简明而有效 地分析和解决巨震或强震链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 为中长期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锐利武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955.04.15(11时41分)乌恰7级—— 1955.04.15(12时12分)乌恰7级; 的双震链、三震链、多震链的震例更多: 1922.09.02宜兰东南海中7.6级—— 1922.09.15宜兰东南海中7.2级, 1972.O1.04(11时16分)火烧岛东南海中 7.2级——1972.O1.25(10时6分)火烧岛东海 中8.0级一一1972.O1.25(11时41分)新港东 海中7.6级三连震; 1 马宗晋,叶洪.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一安达曼大地震 构造特征及地震海啸灾害[J].地学前缘,2005,(1):281~ 287. 门可佩.两次大地震的关联与影响——从2004年印尼Mw9. 3特大地震到2005年南亚7.8级强震I-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20(4):1207~1210. 1951.1o.22(5时34分)凤林7÷级—— ‘士 (11时29分)凤林7.1级——(13时43分)台 湾花莲7.1级三连震,一个月之后又发生1951.11. 1 陈颚,陈棋福.印尼地震海啸及其相关的地球物理现象[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1):1124117. 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等.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 应变模型与板内形变一应变场.地球物理学报,2006,49(5): 1339~1346. 25(2时47分)台东东北海中7÷级——1951. 11.25(2时5O分)大港口7.3级,可称为五震 链. 于海英,朱元清,寿海涛.印度洋9.0级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 型振荡和环型振荡[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70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门可佩: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65l ~7l6. [6]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 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7]李均之,陈维升,夏雅琴.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地 震前收到特大l临震信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4): 1O61~1063. [8]徐杰,高祥林,陈国光.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8.7级 大地震构造背景的初步分析[J].地震地质,2005,(2):324~ 33O. [9]Stein S,Okal E A.Speed and size of Sumatra earthquake[J]. Nature,2005,434:58i~582. [10]Bilham R.A flying start,then a slow slip[J].Science,2005, 308:1126~1127. [11]郑文衡,陆明勇.地震动态触发机制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 理学报,2005,48(i):ii5~i22. [i2]陆明勇,郑文衡,胡志奇.动态应力作用与地震机制的初步 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17O~179. [13]钱家栋,邓明德,尹京苑,等.雷达用于地震预测的基础实 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5):i103~1109. [44]张晶,郗钦文,杨林章,等.引潮力与潮汐应力对强震触发 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2):448~454. [45]陆远忠,叶金铎,蒋淳,等.中国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机 理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2) 499~508. [i6]周挚,山秀明,任勇,等.固体潮的地震预测研究与地球动 力学研究之分析比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i) 1I8~i22. [i7]马瑾,陈顺云,刘培洵,等.用卫星热红外信息研究关联断层 活动的时空变化——以南北地震构造带为例[J].地球物理 学报,2006,49(3):816~823. [18]郑勇,傅容珊,熊熊.中国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 动力学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415~427. [19]高星,王卫民,姚振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J].地球 物理学报,2005,48(3):59i~60i. [2O]张国民,马宏生,王辉,等.中国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 震活动[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3):602~610. [21]徐道一.中国8级巨震的时间信息有序性及其预测意义 [A].见:王明太等编.中国天灾信息预测研究进展[c].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42~146. [22]徐道一.中国的巨震活动有可能趋向平静[J].自然杂 志,2005,27(i):8~1O. [23] 门可佩.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征及其预 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4):765~771. [24] 门可佩.信息预测理论与地区7级强震趋势研究[J].地 球物理学进展,2002,17(3):418~423. [25]门可佩.中国东西部地区强震的有序网络结构研究 [A].见:王明太等编.中国天灾信息预测研究进展[c].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63~168. [26]徐道一,王湘南,严正.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初探[J]. 内陆地震,i994,8(3):203~210. [27]徐道一.天地生人网络研究的新方法——实例和认识[A]. 见:王明太等编.中国天灾信息预测研究进展[C].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2004,280~283. [28]徐道一.从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看时间的另一属性.首届全 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J].发明与创造,2006(增 刊):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