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验哲学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验哲学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华佗小知识
Vol.25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0年

体验哲学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陈树坤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摘 要:2007年8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本文在阐述教师角色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和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角色转变;体验哲学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57(2010)02-0073-02

一、引言

2007年8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是在先前2004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基础上

修订而成,其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体验哲学为理论框架,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应怎样进行角色转变以适应《课程要求》,达到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定义阐释

首先,关于“角色”一词的界定,原本的含义是舞台上演员所扮演的人物。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rgeH.Mead)将此概念引入了社会心理学,丰富了“角色”的内涵,它指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适应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袁小陆,127)由此推理,作为“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教师角色”应被界定为:处于教育环境中的教师,在社会的客观期望下,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符合教育环境的行为模式。教师不仅面对的是“学生”,还有学校、社会、教育的客观环境等,要扮演多重角色,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袁小陆(2006)提出“E”是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过程的核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Electrical,即掌握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充分适应网络和多媒体时代需要;

(2)English,即本文探讨的核心;

(3)Educator,即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应只是“teacher”,而更应是一位教育者的定位。

上述只是对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素质的总括,未作出详细的规定和描述。Gardner&Miller(2002)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对教师的职责作了以下详细区分:Teacher:①Counselor;②Assessor;③Evaluator;④Materialsdeveloper;⑤Manager;⑥Administrator;⑦Organizer.(王雪梅,16)从上述区分可看出,教师负担着辅导、评估、提供咨询,开发教材和组织教学等活动的职责,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学习者自主进行知识构建的能力。

三、体验哲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验哲学是Lakoff&Johnson(1999)在对西方哲学进行反思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L&J将西方哲学研究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哲学思潮中的基本观点冠之以“客观主义”,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批判,因为两者都认为认识主体可得到关于客观世界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其区别在于获得客观真理的途径不同。(王寅,62)与“客观主义”相对的即是“非客观主义”,即

收稿日期:2010-02-11

作者简介:陈树坤(1981-),男,广州人,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体验哲学,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的感知而逐步形成的,归根结底,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而此处的“经验”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主体自身(感觉动知系统,情感结构等);二是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吃喝,控制物体,移动等);三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政治,经济等)。

体验哲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但L&J(1999)在合著的《体验哲学》一书中将其思想概括成三条基本原则,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1)心智的体验性(2)认知的无意识性(3)思维的隐喻性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是词语的修饰性用法,而且是非常规性用法,通常不用于日常语言,仅适合修辞和诗歌。但体验哲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正常方式,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文化和语言中。(王寅,61)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L&J(Metaphors)将隐喻的性质归纳如下:

(1)隐喻具有体验性。隐喻的形成来自认知体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意象图式,获得的基本概念,是形成隐喻的基础。

(2)隐喻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

(3)隐喻推理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维成为可能。L&J认为,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型映射到目的域,这样的推理映射使抽象的科学论述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且应以平等友好的姿态做一个导学者,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四、教师角色转变的问卷调查及策略

1.问卷结果分析

(1)关于教学模式。81%的学生对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角色应相应转变持肯定态度,并认为其较之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2)关于教师的课堂角色。学生们认为教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和参与者”(66%),“平等友好的导学者”(44%)“改革创新的实践者”(20%),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课堂角色的要求是多样性的,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3)关于教师角色转换。42%的同学认为教师作为英语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目前阶段仍是教师的第一角色,大多数同学认为为适应新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英语教师的角色应“适当转变(87%)”,而非“彻底转变”(7.3%);关于教师在新模式教学中的角色,同学们认为应是多元化的。

73

2010年陈树坤:体验哲学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第25卷第2期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条件,要注意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把握角色转变的“度”。

2.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为应对教师角色转变,本文试提出以下策略:(1)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处于知识“霸权”和“垄断”地位;新版《课程要求》提倡个性化,自主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自身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而且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定位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提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课程设置多样化,设计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贾卫国,26)因此,新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综合能力。在此转变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积极的体验者,这样,师生之间的原先关系被打破,要建立新的平衡关系,即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动态,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Carol&Rogers(袁小陆,128)提出教师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认可(acceptance),移情(empathy)和一致(congruence)。认可就是真诚地认可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但认可不等于赞同他们所有的一切行为。移情就是要理解和欣赏学生的感情。一致就是要表里一致,真诚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诉说的问题,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基于多媒体环境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运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不断地体验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教师应强化自身对前沿理论的敏感度

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教育环境体系也在变革,不断推陈出新的学科理论促使实践中的教学法要随之变革,因此,高校教师保持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保证自身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内存量。

新的学科理论是教学实践进行变革的理论基础。高校教师应准确把握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趋向,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能够使教学工作焕发生机。体验哲学在批判唯理论和唯识论的基础上,强调认识主体的体验性,构成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这一新兴学科理论的提出被广泛应用于音系学,语义学,翻译,教学论等学科探讨中,对教师怎样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值得高校英语

教师积极探讨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3)高校教师应有宽松的环境以更新教师角色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陈坚林(2008,5)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趋向为: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课程管理“三级化”以及教育环境“生态化”,这样的转变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组织课堂教学,积极与学生沟通,而且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所以教师的任务艰巨,工作量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为应对新形势变化的需求,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也应作出适应性变革。

首先,多媒体及网络设备应日趋健全,成为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第二,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体系应相应变革,不能再停留在工作量,批改作业量的考察上,而应建立更深入的,本质性的多样化评价体系。第三,多组织教师培训讲座,鼓励教师运用最新教学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学充满活力。

五、小结

以心智的体验性为核心的体验哲学,从新的视角探究人类认知机制的本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体验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出发,并结合新版《课程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以及评估方式等,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已不仅局限于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是一个导学者、一个锐意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最后,针对教师角色转变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现代大学英语教师的相关策略,以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小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1):126-129.

[2]王雪梅.自主学习理论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J],ForeignLanguageWorld,2008,(03):15-20.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陈勇.语感图式无意识建构与加工的内隐机制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05):115-118.

[5]王寅.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06):140-143.

[6]贾卫国.解读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外语电化教学,2009,(05):24-27.

[7]陈坚林,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J],外语电化教学,2008,(01):3-8.

ExperienceofphilosophyincollegeEnglishteachingreformunderthechangingroleofteachers

CHENShu-kun

(GuangdongInstituteofFinance,GuangzhouGuangdong,510521,China)

Abstract:August2007issuedanew\"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quirements\"onCollegeEnglishteachingputforwardnewrequirementsandgoals,toadapttothischange,theroleofteacherstobechanging.Thispaperpresentsthedefinitionoftheroleofteachers,basedonthreeprinciplesofphilosophy,combinedwithexperience(mentalexperience,knowledgeoftheunconsciousnatureofmetaphoricalthinking)toexplorethechangingroleofcollegeEnglishteachersdirectionandrelatedstrategies.

Keywords:collegeenglish;thechangingroleofteachers;experiencephilosophy

[责任编辑:胡 勇]

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