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
八年级历史
考生注意: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符合题意)
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说明中国人民特别勇敢,不怕刀火炮 B、因为吸食鸦片,中国国内有亿万人相互仇杀 C、刀火炮都有特别大的危害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2、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A。内部叛乱导致 B。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满汉地主阶级勾结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王兵在参加“超级小英雄”栏目中碰到了如此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王兵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您是观众中的一员,您会选择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 5、1853年,太平军正式建立了与清对峙的政权,该政权定都于
A。永安 B。金田 C、安庆 D。天京
6。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役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历来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入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现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是 A。张賽 B、邓世昌 C。詹天佑 D。张之洞
8、1866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炮和军用物资、1867年崇厚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局(后改名北洋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子弹。上述材料反映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9、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B。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10。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儿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发纲领,这纲领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11、“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大奖项,该奖项旨在推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以“詹天佑”的姓名来命名这项大奖主要是因为其
A、是中国近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 B、创办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 C、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D、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 12、如下表中的内容最有估计出自于
第二一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关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 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A. 《天朝田面制度》 B。《辛丑条约》 C。《中华临时约法》 D、《大总统誓词》
13、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假如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旅顺大 D、火烧圆明园
14、2019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102周年,假如您想更多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情况,下列刊物中您首选查阅的是
A、《时务报》 B。《新青年》 C。《辛丑各国和约》 D。《新学伪经考》 15。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关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C。它使中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6、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依照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7、“列强,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成功,国民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歌》唱响于
A、辛亥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战争时期
18。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下列属于这一“退却\"的是
A、五四运动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 D。井冈山依照地的创建 19、这个地方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之因此被誉为“真正起点”,是因为在“这个地方”
A、思想确立 B、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
20、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曾说:“我们要主动关照下鬼子!”抗战中中国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 D。三次长沙会战 21、在中国有如此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个地方30多万中民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22。如图为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代表中国党参加这次谈判主要是为了
A、推迟内战爆发 B。争取和平、民主 C、争取更大利益 D、争取支持 23、随着人民的胜利进军,中国党决定解决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的土地问题,在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从而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中华临时约法》 24、依照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 1948年9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图说历史
25、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江西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在中国民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一南昌 图二井冈山会师 图三主力会师 (1)1927年国民大失败,为挽救危机,中国党发动了南昌和秋收。南昌在中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2分)
(2)图二中的情景出现于何时?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名称是什么?(4分)
(3)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的重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2分) (4)图三反映的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其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工农红
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2分)红军长征从江西何地出发?(2分)您认为在当代,我们应传承或弘扬的长征精神是什么?(2分) 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见下图) 材料二: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儿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马上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6分) (2)材料一反映的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期间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的名称是什么?(4分)
(4)依照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如何的变化?(2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您有什么感想?(2分) 四、开放探究题
27、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20分) 【勇开先河】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1)依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4分) 【不懈探究】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差不多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差不多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2分)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反映的是什么运动?(4分) 【感悟历史】
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慢慢明白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受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受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受不足。”
(5)依照材料五,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究的特点。(4分)您认为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如何的态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