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大附中七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B卷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2004•吉林)某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则中午的气温是 _________ ℃. 2、某测绘装置上一枚指针原来指向南偏西50°(如图),把这枚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周,则结果指针的指向 _________ .并在图中画出来.
3、(2005•桂林)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 _________ .
4、(2004•北碚区)为发展农业经济,致富奔小康,养鸡专业户王大伯2004年养了2000只鸡,上市前,他随机抽取了10只鸡,称得重量统计如下表:估计这批鸡的总重量为 _________ kg. 重量(单位:kg) 2 数量(单位:只) 1 2.2 2.5 2 4 2.8 2 3 1 5、(2002•黑龙江)某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如下标准收费:若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2吨,按每吨a元收费;若超过12吨,则超过部分按每吨2a元收费,如果某户居民五月份缴纳水费20a元,则该居民这个月实际用水 _________ 吨.
6、如图,一串有黑有白,且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问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 _________ 颗黑色珠子.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7、(2003•北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一同调查了高峰时段某市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观测点的汽车车辆数),三位同学汇报高峰时段的车流量情况如下:
甲同学说:“一环路车流量为每小时4000辆”;
乙同学说:“三环路比二环路车流量每小时多800辆”;
丙同学说:“二环路车流量的3倍与三环路车流量的差是一环路车流量的2倍”.
请你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求出高峰时段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分别是多少辆? 8、(2004•北碚区)初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已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20万名初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从中随机抽查了10所中学全体初中学生的视力,图1、图2
是2004年抽样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下图解答以下问题: (1)2004年这10所中学初中学生的总人数有多少人?
(2)2004年这10所中学的初中学生中,视力在4.75以上的学生人数占全市初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2004年该市参加中考的学生达66000人,请你估计2004年该市这10所中学参加中考的学生
共有多少人?
9、(2004•黑龙江)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A被分成4等份,每份分别标上1,2,3,4四个数字;转盘B被分成6等份,每份分别标上1,2,3,4,5,6六个数字,现为甲,乙两人设计一个游戏,其规则如下: ①同时自由转盘转盘A,B;
②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格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某一数字为止),用所指的两个数字相乘.如果得到的积是偶数,那么甲胜;如果得到的积是奇数,则乙胜.
你认为这样的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说明道理.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2004•吉林)某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则中午的气温是 4 ℃. 考点:有理数的加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由于气温升高,所以用加法.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中午的气温是﹣7+11=4℃.
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某测绘装置上一枚指针原来指向南偏西50°(如图),把这枚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周,则结果指针的指向 南偏东40° .并在图中画出来.
考点:方向角。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先确定指针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在旋转后为90°﹣50°=40°,即可得到其方位角和位置. 解答:解:∵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周
∴指针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在旋转后为90°﹣50°=40° ∴指针的指向南偏东40°.
点评: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确定和作图.要掌握求角的方法,读懂题意准确计算. 3、(2005•桂林)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 1 .
考点:代数式求值。 专题:图表型。
分析:由题意知,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3x﹣2,然后代入x的值计算. 解答:解:根据程序,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3x﹣2, ∴当x=﹣1时,原式=3﹣2=1,故本题答案为:1.
点评:此类题一定要能正确表示出代数式,然后代入具体值计算. 4、(2004•北碚区)为发展农业经济,致富奔小康,养鸡专业户王大伯2004年养了2000只鸡,上市前,他随机抽取了10只鸡,称得重量统计如下表:估计这批鸡的总重量为 5000 kg. 重量(单位:kg) 2 2.2 2.5 2.8 3
数量(单位:只) 1 2 4 2 1
考点:加权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 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计算样本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知总体平均数,再乘以总数2000即可. 解答:解:
×2000=5000kg.
故答案为5000.
点评:首先计算样本平均数,然后进一步估算总体平均数,从而计算总重量. 5、(2002•黑龙江)某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如下标准收费:若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2吨,按每吨a元收费;若超过12吨,则超过部分按每吨2a元收费,如果某户居民五月份缴纳水费20a元,则该居民这个月实际用水 16 吨.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经济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中的等量关系式为五月份缴纳的水费20a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这个月实际用水x吨, 根据题意得:12a+(x﹣12)•2a=20a, 解得:x=16.
答:该居民这个月实际用水16吨. 故填16.
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6、如图,一串有黑有白,且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问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 24 颗黑色珠子.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首先发现黑白珠子排列的规律:白的都是一个,黑的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露在盒子外面完整的黑珠子前面有4个,后面有9个,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黑色珠子(5+6+7+8﹣2)=24个. 解答:解:黑白珠子排列的规律:1白1黑,1白2黑,1白3黑,1白4黑…1白n黑… 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5黑,1白6黑,1白7黑,1白(8﹣2)黑 所以黑色珠子有(5+6+7+8﹣2)=24个.
点评:处理这类题型,要先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再分析特殊情况去解决问题.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7、(2003•北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一同调查了高峰时段某市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观测点的汽车车辆数),三位同学汇报高峰时段的车流量情况如下:
甲同学说:“一环路车流量为每小时4000辆”;
乙同学说:“三环路比二环路车流量每小时多800辆”;
丙同学说:“二环路车流量的3倍与三环路车流量的差是一环路车流量的2倍”.
请你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求出高峰时段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分别是多少辆?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工程问题;阅读型。
分析:可以设二环路车流量每小时x辆,那么三环路车流量每小时(x+800)辆,然后根据二环路车流量的3倍与三环路车流量的差是一环路车流量的2倍即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就可以求出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量.
解答:解:设二环路车流量每小时x辆,那么三环路车流量每小时(x+800)辆, 依题意得:3x﹣(x+800)=2×4000, ∴x=4400,x+800=5200,
答:二环路车流量为4400辆,三环路车流量为5200辆.
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8、(2004•北碚区)初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已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20万名初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从中随机抽查了10所中学全体初中学生的视力,图1、图2是2004年抽样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下图解答以下问题: (1)2004年这10所中学初中学生的总人数有多少人?
(2)2004年这10所中学的初中学生中,视力在4.75以上的学生人数占全市初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2004年该市参加中考的学生达66000人,请你估计2004年该市这10所中学参加中考的学生
共有多少人?
考点: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 专题:图表型。 分析:(1)利用该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10所中学初中学生的总人数;
(2)读图分析出视力在4.75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再根据图1即可计算出答案; (3)利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这10所中学初中学生的总人数是20×5%=1(万人);(3分)
(2)这10所中学视力在4.75以上的初中学生人数为: 1×55%=0.55(万人).(5分) 故所求百分比为0.55÷20=2.75%;(6分)
(3)该市参加中考的学生占全体初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66000÷(20×10000)=33%,
估计该市10所中学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为: 10000×33%=3300(人).(10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9、(2004•黑龙江)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A被分成4等份,每份分
别标上1,2,3,4四个数字;转盘B被分成6等份,每份分别标上1,2,3,4,5,6六个数字,现为甲,乙两人设计一个游戏,其规则如下: ①同时自由转盘转盘A,B;
②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格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某一数字为止),用所指的两个数字相乘.如果得到的积是偶数,那么甲胜;如果得到的积是奇数,则乙胜.
你认为这样的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说明道理.
考点:游戏公平性。
分析:游戏是否公平,关键要看游戏双方获胜的机会是否相等,即判断双方取胜的概率是否相等,或转化为在总情况明确的情况下,判断双方取胜所包含的情况数目是否相等. 解答:解:这个游戏不公平,列表如下:
由上表所知总积数共24种,其中积是奇数的有6种,积是偶数的有18种,因此甲获胜的可能性是
,乙获胜的可能性是
.
把游戏中由A,B两个转盘中所指的两个数字的“积”改成“和”,游戏就公平了.因为在A盘和B盘中指针所指的两个数字作和共有24种情况,而A盘中每个数字与B盘中的各数字作和得到偶数和奇数的种数都是12,所以甲,乙获胜的可能性都为解法二:不公平.
∵P(奇)=;P(偶)=.
∴P(偶)>P(奇)∴不公平. 新规则:(1)同时自用转动转盘A和B; (2)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
用所指的两个数字作和,如果得到的和是偶数, 则甲胜;如果得到的和是奇数,则乙胜. 理由:∵P(奇)=;P(偶)=,
∴P(偶)=P(奇), ∴公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公平性就要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