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教师考核管理办法
(本考核办法已经学校 届 次教代会通过)
2011.10
7.3教师工作量确认办法
一、适应对象
教师工作量确认办法,便于科学安排教师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全体教职工。
二、理念、方法与依据
第1条 确认工作量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各部门管理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岗位职能并重体现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 工作量确认的基本方法。任教一课时为“1个课时工作量”。
第3条 工作量制定的依据。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法规,以及《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确认教师工作量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4条 任课教师工作量(20分)
任课教师工作量主要包括备课工作量、课堂教学工作量、作业批改工作量、管理工作量、教科研工作量、课外辅导工
作量。
工作量以课时为单位,实行累计计分,1课时工作量记为1分。 将全校教师的课时工作量从高到低排序,最高的记为20分, 教师的工作量得分=(本人课时工作量/最高教师课时工作量)*20。 1、备课工作量。(以周为单位)
(1)每备课1节计算1课时工作量,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备课工作量。 (2)毕业班教师及初二会考学科地理、生物的教师备课工作量每人每周加1课时。
2、课堂教学工作量。(以周为单位)
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且每节按教学内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每上一节课(按
照教导处的课程表计算),计算1课时工作量。
课外活动每下午计0.5课时工作量,班会课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晚自习维持秩序每节(同时靠多个班级记一节)
记0.5课时工作量。
3、作业批改工作量。(以周为单位) 学科 周批改作业次数 作业批改系数 周作业批改工作量 4、管理工作量
管理工作量不设上限。
管理工作量主要包括级部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具体计分办法是:
级部主任5分;团委、女工主任4分;班主任2分;教研组长(教研片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兼职教研组长)1分、备课组长或级部教务员0.5分。
5、教科研工作量。(以学期单位)
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以学期为单位,适当增加主持人的课时工作量,县级2课时、市级4课时、省级6课时。 6、课外辅导工作量。(以周为单位)
任课教师提出申请(申请内容主要包括:辅导项目、辅导计划、辅导内容、学生来源及数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教师分工等),由学校批准成立的学科竞赛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兴趣小组(田径队、男女篮球队、男女乒乓球队)、文艺兴趣小组(器乐合奏、舞蹈、合唱、键盘独奏、民乐独奏)、书画兴趣小组(软笔、硬笔、素描)、科技兴趣小组等。
每周课外活动定时开展训练活动,其教练员、辅导员每周分别计1~3课时工作量,每周未定时开展训练的不计算固
定工作量(由分管领导提供考核数据,提交学校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计分)。
8、临时工作量(5分)
教师参加学校的各项临时活动最高得5分,由校长或分管领导根据平日记录,提交学校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计分。
思品 1 1 语文 2.5 1.2 数学 2.5 1.1 英语 2.5 1.1 物理 1.5 1.1 化学 1.5 1.1 历史 1 1 地理 1 1 生物 1.5 1 美术 0.5 1 周作业批改工作量=作业批改系数×周作业批改次数×班数 毕业班教师及初二会考学科地理、生物的教师批改作业工作量,每人每周加1课时。
第5条 处室人员工作量。(以学期单位)
满工作量15分。处室人员的工作量在学校安排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处室人员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评议,优秀(35%)的计15分,良好(50%)计13分,一般(15%)的计11分。
无考试或考查成绩的,跟处室人员一同考核。兼课的工作量等同于其他教师的算法。
7.4教学工作评价办法
教师工作评价成绩=职业道德(15)+工作量(20)+工作表现(25)+专业发展(10)+育人效果(30)
+奖罚分
一、职业道德(15分)
1、职业道德(7分)
遵纪守法: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 爱岗敬业: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
关爱学生:对学生的态度和责任。本项由学生问卷评价。 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大局意识及与家长同事合作沟通情况。
上述四项通过问卷调查、测评相结合的方法操作,按《7.1教职工师德考核办法》执行,满分为7分。 2、出勤(8分)
按教师出勤办法执行,学期全勤记8分。其它按照比例折分计算。
3、考核说明:重大好人好事,受到社会赞誉奖5-8分;违犯规范办学行为要求的扣5-8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职业道德考核一票否决。
二、工作量(20分)
具体见任课教师工作量确认办法。
三、工作表现(25分)
1、学生发展(10)
根据学生期末或学业考试成绩总分划定优秀分、合格分。 教师本项得分=教师优秀分得分+教师合格分得分
教师优秀分得分=[(所教学科在总分优秀人数中的优秀人数)/总分优秀人数]*6; 教师合格分得分=[(所教学科在总分合格人数中的合格人数)/总分合格人数]*4; 2、教学工作(15)
检查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情况、听评课记录、资源上传、课件制作及兼课内容的常规材料等。
四、专业发展(10分)
1、继续教育(4)
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通过不定期检查学习效果、积累考核数据,期末汇总。 业务学习(2):学习内容分指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建立学习笔记,有学习记录、学习体会或参加理论考试。外出培训
的会议记录、回校后二次培训的备课作为业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考核。没有或不上交材料的不计分。
教研活动(2):按时参加教研组、级部、学校组织的培训及教研活动,积极参与研讨,认真做好记录。没有或不上交
材料的不计分。
2、发展成果(4)
按照《五莲县素质教育管理督导评估方案》C85教师成绩、C86学生成绩要求执行,本项累计得分最高为4分。 根据以下记分原则,将全校本项得分最高的记为4分,其他教师的本项得分按比例折分计算。
教师业务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组织的活动中获奖或有作品发表主要指:教学骨干系列称号;优质课、公开
课、基本功比赛;竞赛辅导奖等;教学论文、自制课件、优秀教案、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国家、省、市、县、校级奖每件计20、15、12、9、6,本项累计计分。同一项目只记一次最高分,同一项目每降低一个等级减1分,优秀奖按三等奖计分。
教师辅导学生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电脑制作等各种比赛中获奖或有习作发表的分类量化记分,国家、省、市、县、
校级奖每件计15、12、9、6、3,本项累计计分,同一项目只记一次最高分,同一项目每降低一个等级减1分,优秀奖按三等奖计分。
以上获奖加分,以学校教导处“教师获奖统计”记录为准。 获奖时间届定上学期为当年1-7月,下学期为当年8-12月。 3、课程开发(2)
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第二课堂、举办讲座等。
校本课程要编辑成册,第二课堂、讲座材料规范。材料检查占60%。学生问卷占40%。
五、育人效果(30分)
任教学科参加县及以上质量调查的,按任课班数的权重计算学业成绩。 (1)考试科目: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成绩占30分。学业成绩得分=学业成绩+提高幅度
学业成绩:按全县考试科目质量调查成绩计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三项名次和全县排序。全县第一名得30分。 第N名得分=[(19-N+1)/19]*30;
所在年级学校参评数不足19所的,按照比例折成19所进行计算。
提高幅度:提高幅度加分不超过10分。起始年级(限于小学毕业考试全县统一组织并能查到确切数据的)、中途接他
人班级(或者班级重新编排)的教师计算提高幅度;以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上学期质量调查成绩(或分班后重新计算的名次)
为参数,实行奖罚分。跨头任课的分别计算后再按任课班数的权重汇总个人成绩。
基础名次1≤N≤3,每提高1个名次加2分,保持不变的加1分,在本挡内浮动的不扣分,浮动超出本挡的每下降1
个名次扣1分。
基础名次4≤N≤5,每提高1个名次加1.5分,保持不变的加0.5分,每下降1个名次扣1分。 基础名次5<N≤10,每提高1个名次记1分,每下降1个名次扣1分。 基础名次11<N≤19,每提高1个名次加0.5分,每下降1个名次扣2分。
备注:成绩名次下降分段扣分;提高名次分段加分:如基础名次是13,学期结束提高到2,加分为1.5(从13-10)
+6(从10-5)+3(从5-3)+2(从3-2)=12.5。
班级分析人数界定:以学年初分班人数(或上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人数)为基础,加减正常变动(外转或外借的必须
提供相应证明)
说明:被县教研室抽测的教师教师成绩计算=期末成绩*0.7+抽测成绩*0.3 (2)考查科目:
音乐、体育、美术等考查学科使用竞赛成绩,主要指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全县中小学书法、绘画比赛。
全县第1名每名辅导教师记3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加记-2分。前5名的分别再加记5、4、3、2、1分。篮球、乒
乓球等球类比赛,未出线的项目,按全县第12名计分,弃权的计0分。
每学期有多项成绩取多项成绩平均值;学期无竞赛、中考或督导(视导)考查成绩的,使用上一学期的相关成绩。 中考实验、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考试,督导(视导)抽测成绩记分办法同考试科目,其中实验考试成绩占20%。
六、奖惩分
1、每学期级部教育质量综合考核第1名的,奖励级部主任2分,奖励级部内所有学科教师(对级部教育质量有贡献
的)每人1分;第2名的,奖励级部主任1分,奖励级部内所有学科教师(对级部教育质量有贡献的)每人0.5分。
2、每学期班级综合考核前3名的,奖励班主任2分,4-6名的奖励班主任1分,7-9名的奖励班主任0.5分。
3、学科教研组长学期末进行考核,教研组综合考核前2名的奖励教研组长1分,奖励教研组内所有学科教师(对教
研组教育质量有贡献的)每人0.3分;3-4名的奖励教研组长0.5分,奖励教研组内所有学科教师(对教研组教育质量有贡献的)每人0.1分。
以上1-3项可重复记分,但最多不超过3分。
4、每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以通知确定的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5、课堂教学出现空堂每次扣2分;因失职失察除承担责任外,出现一次失误扣1分,出现一次较大失误扣2分,出
现一次重大失误扣5分。
七、考核结果
1、考核成绩=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奖惩分
2、学期考核成绩以考评总分排出名次顺序,按35%、50%、15%的比例分别确定出优秀、良好、一般。 3、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确定为差级:
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工作表现中的“教学工作” 考核项隶属度低于0.6的;全县教学质量调查处于后3名的;考
查科目处于全县最后两名的;发生与规范办学行为要求相冲突,造成严重影响的;违法乱纪等严重影响学校声誉的。
4、以上一年度两学期考评总分排序,按名额分别确定“县级优秀教师”、“镇级优秀教师”名单。 5、以上一学年两个学期的考评总分排序,按名额确认年度考核等次名单。
6、毕业班教师(包括初二会考学科地理、生物)年前期末成绩只分析比较,不记入教师考核,年后学业水平考试成
绩做为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的成绩。毕业班教师在评优树先时,用有考核数据的最近两个学期的考核成绩总分参加排序。
八、说明
由于考核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特殊性,现对本方案做出以下说明:
1、教学人员、处室人员的考核结果,均按相同平均分进行折算,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以此确定优秀、良好、一般。 2、音乐、体育、美术、微机教师:
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等学科无竞赛项目、不参与质量调查(初三下学期除外)的教师,跟处室人员一同考核。
于里初中优质课评选办法
1、 必须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2、 任教学科(与参选优质课科目一致)近四学期的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