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211478 U(45)授权公告日 2020.12.22
(21)申请号 202021239534.7(22)申请日 2020.06.30
(73)专利权人 成都安丽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
街道正北中街40号69号1层(72)发明人 邹传奇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中汇天健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51257
代理人 刘雨田(51)Int.Cl.
H05B 47/25(2020.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连接在外部单片机的接口上,其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发射端用于将单片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化为DALI总线信号输出,接收端用于将外部DALI信号转为控制信号传输至单片机,接收端包括一个滞回比较器,用于防止小幅高频噪声对信号接收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接口电路,以实现外部DALI总线与智能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稳定连接,且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过流影响接口电路工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照明控制的稳定性。
CN 212211478 UCN 21221147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连接在外部单片机的接口上,其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发射端用于将单片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化为DALI总线信号输出,接收端用于将外部DALI信号转为控制信号传输至单片机,接收端包括一个滞回比较器,用于防止小幅高频噪声对信号接收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包括处理器U1、晶体管Q1~Q3和电阻R1~R4,所述处理器U1的引脚1外部单片机连接,处理器U1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R2的一端和晶体管Q2的基级,处理器U1的引脚3连接至外部电压,其引脚4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管Q1的基级、晶体管Q3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外部电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晶体管Q3的基级与DALI总线连接,晶体管Q3的基级还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处理器U2~U3、二极管D1和电阻R5~R8,所述处理器U3的引脚1连接至晶体管Q1的发射极,处理器U3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6~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8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电压,二极管D1的另一端和处理器U3的引脚5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处理器U3的引脚3,处理器U3的引脚4连接外部电压,所述处理器U3的引脚3还连接至处理器U2的引脚1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处理器U3的引脚4连接并连接外部电压,处理器U3的引脚3接地,处理器U3的引脚2连接至外部单片机。
2
CN 212211478 U
说 明 书
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面板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
背景技术[0002]照明控制系统,就是根据某一区域的功能、时段、室内光亮度或该区域的用途,采用计算机、通讯以及数字调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使照明系统自动化。数字化可寻址调光接口(DALI)协议是一种适用于照明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规定了电子镇流器、控制单元以及各种传感器之间的数字通讯方式。基于DALI协议的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主从式架构,控制人员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系统,一个主机最多可挂载64个从机,每个从机可存储16种灯光场景,主机通过设置电平的高低与从机通信,从机相应主机的指令并作出回复,而不主动向主机发送指令。现在对于灯光的控制,一般采用智能控制面板连接房屋所有照明灯,以实现同一控制,则需要将DALI总线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进行通信,而DALI总线的电平与单片机的电平不同,所以为了实现稳定通信,需要设计接口电路以实现二者的电平转化。传统的接口电路在使用时,会发现信号出现失真现象,即DALI总线与控制面板内单片机信号传输不稳定,从而造成照明控制的不稳定。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以提高DALI总线与智能控制面板内单片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连接在外部单片机的接口上,其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发射端用于将单片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化为DALI总线信号输出,接收端用于将外部DALI信号转为控制信号传输至单片机,接收端包括一个滞回比较器,用于防止小幅高频噪声对信号接收的影响。[0005]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包括处理器U1、晶体管Q1~Q3和电阻R1~R4,所述处理器U1的引脚1外部单片机连接,处理器U1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R2的一端和晶体管Q2的基级,处理器U1的引脚3连接至外部电压,其引脚4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管Q1的基级、晶体管Q3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外部电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晶体管Q3的基级与DALI总线连接,晶体管Q3的基级还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包括处理器U2~U3、二极管D1和电阻R5~R8,所述处理器U3的引脚1连接至晶体管Q1的发射极,处理器U3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6~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8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电压,二极管D1的另一端和处理器U3的引脚5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处理器U3的引脚3,处理器U3的引脚4连接外部电压,所述处理器U3的引脚3还连接至处理器U2的引脚1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
3
CN 212211478 U
说 明 书
2/3页
R5的另一端和处理器U3的引脚4连接并连接外部电压,处理器U3的引脚3接地,处理器U3的引脚2连接至外部单片机。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其好处是:[0008](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接口电路,以实现外部DALI总线与智能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稳定连接,且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过流影响接口电路工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照明控制的稳定性。[0009](2)本实用新型的接口电路采用了滞回比较器,避免在接收信号时,信号产生失真现象,且防止小幅高频噪声对信号接收的影响,提高了整个智能控制面板在进行次信号接收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口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的DALI接口电路,其连接在智能控制面板内部
单片机的接口上,用于将单片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化为DALI总线信号输出,且通过该接口可将外部DALI总线信号转化为单片机能够识别的信号,便于实现照明的稳定控制。[0013]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电阻R1R8、二极管D1、晶体管Q1~Q3和处理器U1~U3,处理器U1~
~
U2为反相器,其型号为74LV04A,处理器U2为电压比较器,其采用LM系列,所述处理器U1的引脚1外部单片机连接,处理器U1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1~R2的一端和晶体管Q2的基级,处理器U1的引脚3连接至外部电压,其引脚4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电阻R3的一端和晶体管Q1的基级、晶体管Q3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外部电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晶体管Q3的基级与DALI总线连接,晶体管Q3的基级还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至处理器U3的引脚1,处理器U3的引脚2连接至电阻R6~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8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电压,二极管D1的另一端和处理器U3的引脚5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处理器U3的引脚3,处理器U3的引脚4连接外部电压,所述处理器U3的引脚3还连接至处理器U2的引脚1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处理器U3的引脚4连接并连接外部电压,处理器U3的引脚3接地,处理器U3的引脚2连接至外部单片机。[0014]具体地说,所述处理器U1和晶体管Q1~Q3组成发射端,即将单片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化为DALI总线信号输出。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信号至处理器U1时,该信号经处理器U1反
4
[0012]
CN 212211478 U
说 明 书
3/3页
相处理后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通过电阻R1传输至晶体管Q2的基级,从而使晶体管Q2截止,而晶体管Q1基级与晶体管Q2集电极连接,且晶体管Q1集电极连接外部高点平,那么晶体管Q1导通,通过其发射极输出DALI高电平。同样地,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信号至处理器U1时,该信号经处理器U1反相处理后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通过电阻R1传输至晶体管Q2的基级,从而使晶体管Q2导通,晶体管Q1截止,其发射极输出DALI低电平。所述晶体管Q3由通过电阻R4的电流控制,当电流超过设定量时,电阻R4的电压使得晶体管Q3导通,从而使得晶体管Q1截止,关闭输出接口,以使得接口不因为过流受损。[0015]所述接收端包括处理器U2U3,用于将外部DALI信号转为控制信号传输至单片机,
~
处理器U3、电阻R6~R8和二极管D1构成滞回比较器,用于防止小幅高频噪声对信号接收的影响,提高了整个智能控制面板在进行次信号接收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地说,当晶体管Q1发射极所在的DALI接口接收到外部高电平信号时,先经过滞回比较器转化为高电平,即信号输入至处理器U3的引脚1中,并通过处理器U3的引脚3输出,最后通过处理器U2反向处理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传并输至单片机中,从而完成单片机与DALI总线的信号稳定转化。[00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1221147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