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实践运营探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2o16 ̄24 igg728 ̄)夫赦贽料 晒圆凹吩鹱孤 购 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实践运营探究 孙云龙 张文思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更好地发挥创业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 析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特点与发展困境,结合行业特色型大学独特优势,探索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实践运营路径。 关键词:行业特色 创新创业 实践运营 行业特色性大学,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 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 院[”。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生往往具备扎实的行业知识,较 强的专业素质.迎合行业发展需求。在特定行业职位竞争中 具有较强竞争力。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下滑背景下.依然难 逃就业难的困境.创业便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另一种职业选 1.重复建设严重。高校社团成立的申报按社团级别.往 往由院、校级团委分别审核管理,由于各主管部门间信息的 不对称.于是出现了社团建设重复趋同现象。社团运行与发 展需要的场地、资金与智力指导,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在 当前缺乏有效竞争评价机制的背景下.社团重复建设将会 分散学校有限的资源.削弱单个社团的发展潜力.影响社团 择.众多高校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作用的成效 缺乏专业指导 当前高校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由团委 或者辅导员教师担任,一方面.指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兼 职。本职工作已较为繁重.对于社团的指导无法投入足够精力 和时间。另一方面.指导教师通常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和丰富 的创业经验.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提供专业性指导。 3.硬件条件不足。一个有价值的创业项目.从想出点子到 形成策划.从可行性论证到项目执行.通常需要经过若干次讨 论与修正.而竞赛准备与课题申报需要整个团队在一段时期 内持续性地通力合作 然而当前创业社团缺乏独立专有的活 课堂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同时.组织或支持建立了一大批 创新创业类社团.作为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 一、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特点 创新创业类社团。指通过学生自发或院系组织成立的. 以课题、竞赛、项目为依托。以传播和深化创新创业知识.培 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锻炼创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 学生社团组织[2J。与传统高校学生社团相比.创新创业类社 团具有以下特点: 1.社团功能定位更具现实意义 与传统兴趣社团目标不 同,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创办宗旨定位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社团活动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开展,目标明确、有针对性。通 动场所.通常与其他社团共用同一场地。使用前需提交预约申 请。还要注意与其他社团协调时间,避免活动撞车。 过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参与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创新性强。创新性是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核心特征.是 此外.创新创业类社团缺少资金支持。创新创业类社团 由于其属性特点.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一个创业项目在最 终实现盈利之前.从执行前的社会调查.到执行时的设备添 置、产品制作、运营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学校提供的 资金支持只是杯水车薪,很多有价值、有前景的创业项目, 由于缺少资金来源而无法实践 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型社团以竞赛、课题、项目为主要活 动形式,活动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3.实践性强。课堂侧重于传授创业知识.而创新创业类 社团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时间需求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可能一朝即成.需 要经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此外。竞赛、课题和项目本身就有 一4.成员构成局限 部分高校由院部系成立的创新创业类 社团.成员多来自本院部系.构成较为局限。虽然学生在个 人特质上存在差异.但在相同的师资组合与课程设置下,学 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问题分析视角与思维方式容易趋于一 致.难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5.成员持续性差 由于大三时面临考研和就业压力,成 定的周期,所以社团要求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具有较高的 时间需求。 5.成效显性化。相比于其他社团,竞赛、课题和项目这几 种活动形式让参与社团的同学.更容易获得自我价值的肯 定、学术上的奖励及物质上的回报。 二、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仍处在 员的社团生涯通常只有两年 而这两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是 在学习基本创业知识.进行简单的项目辅助.真正开始组建 创业小组,策划、启动、实践创业项目的时间往往不足一年。 此外,部分学生加入社团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社团 的性质和要求缺乏全面了解和认知.对于自我的管理与协 发展起步阶段,所以实践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l11— 教育理论研究 调能力缺乏正确评估与判断,中途退出现象频出。创新创业 课题、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 要长时间实践与积累.因此.成员持续性差。无论对社团发 类社团可以举办职业规划或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吸引对创 业感兴趣的学生;同时还要注重对社团的创立宗旨、社团文 化、运营模式、主要活动、已获成就的宣传。增加大众对社团 的了解,减少成员加入时的盲目性。创新创业社团体验期. 给潜在加入者充足的审视与权衡时间.避免冲动决策:对于 社团来说.可以借此机会对意愿者的性格特质做进一步了 展还是个人成长都是不利的。 三、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优势 1.行业定位精准.专才培养。 行业特色型大学专注于某一特定行业.专业设置覆盖 解,有利于对成员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安排。此外.成员招募 应突破专业、院系限制,尽量丰富成员的学科与专业背景。 2.创新创业类社团外部环境优化 行业方方面面.同时拥有若干代表国家先进水平和战略需 求的特色优势学科【3_。行业特色型大学组建教师队伍时,注 重对其专业背景、学术成就与业务素养的考察。师资力量强 大。教学时。纵向上。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的同时,对知 (1)建设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 机制,如实行指导教师聘任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聘用标准及待 遇,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对表现出色、业绩突出的指导教师给 识做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横向上,注重案例援 引.且能够将行业应用贯穿其中。相比于普通综合性大学, 行业特色型大学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各环节都动态适应 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确 保其对社团发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圈。同时.提高指导教 师队伍的质量,如实行双导师制度.聘用专职辅导员作为校内 导师,聘用创业成功者或企业管理者作为校外导师.为社团的 创业构想与实践提供多角度、有价值的建议与指导。 (2)提供场地与资金支持。在场地方面,高校应充分整合 校园内场地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创新创业活动的场地需求.有条 行业的现实需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专业基础扎实,还 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及发展脉络.对行业动态保持较 高的敏感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在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业内影响力大.企业资源丰富。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行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每年.行业特色型大学都为行业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 是企业的主要人才来源:同时。行业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的 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创业活动场馆.并配备创新创业活动 所需的仪器、装置、设备、网络等硬件设施:制定场地使用管理制 度,在满足创业社团会议、项目实践场地使用需求的同时。尽可 能减少场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资金方面.学校可以设立创业 基金,同时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价机制.根据项目评价等级与实 践进程给予不同数额的资金支持,对于实践价值高、收益前景好 的项目,学校还可以协助筹集社会资金或寻求风险投资 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创新项目。攻关技术难题,构建产业 园区。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为行业企业的 生产实践服务的优良传统『4_.在业内影响力大.与企业关系 紧密。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 四、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类社团实践运营路径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索行业特色型大学 (3)协助社团寻求企业支持。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 行业资源.协助创新创业类社团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或与企 业合作建立企业社团。由企业向社团提供资金资助、实习机会 和就创业指导,社团成员通过参与企业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以 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实践运营路径。具体实践运营路径如下: 1.创新创业类社团内部体制优化 (1)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仿真企业运营环境,组织架构、 部门设置和运营流程仿照企业模式 社团管理层可以分为董 事长、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三级,董事长由指导教师担任。总经 理负责社团日常经营管理.由成员选举产生,各部门经理分管 部门事务;在设立财务部、行政部、市场部、人事部等部门的基 础上,还要结合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的特点。成立跨部门竞 智力成果作为回报.这一过程从本质上看相当于一次创业实践 (4)同类社团中引入竞争机制 面对当前创新创业类社团 重复建设的问题,高校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对创业类 社团的校园影响力、竞赛获奖情况、创新课题成果、创业项目 价值与收益等进行综合评估,实行优胜劣汰。既可以激励社团 不断创新,又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 赛、课题和项目小组.实行双轨制管理方式,各小组由小组长 负责,不受部门经理管辖。此外,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还应制 定制度规章和会员守则.引入利润分配和奖励机制.以便对社 团成员进行约束和激励.保证社团有序运行 (2)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战略发展规划是引领社团发展 的风向标.通常行业特色型高校创业类社团管理机构会立 足于创新创业教育及所处行业发展需要.从宏观层面上为 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02:11-14. [2]黄阿梅.浅析大学生创业社团生存现状[J].中小企业 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o14,03:246-247. 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发展战略与阶段性目标 创新创业类 社团需要在充分领悟学校精神的情况下.对宏观战略规划 [3]张福成.加快行业高校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J].教 育与职业.2o14.34:7. 进行细化。从微观层面上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阶段性 目标,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工作,并做定期总结。 (3)提高社团成员稳定性。社团可以尝试改变以往招新 [4]张文晋,张彦通.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l1,0l: lO3-1o6+12o. 模式.确定新成员之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团体验期,面 向所有有加入意愿的大一新生开放 在体验期内.创新创业 [5]高晶,关涛,郎宏文.高校创业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 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14,06:44一-52. 一l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