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昌市10-11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地理

来源:华佗小知识


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地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每小题

2分,共48分)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2)回答1—4题。

1.图1中P点的纬度,图2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A.60° 1月 C.60° 7月

B.30° 1月 D.30° 7月

( )

2.在三圈环流作用下,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P、Q之间风带名称和风向分别是( )

A.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C.信风带、东风带 A.东北—正北—西北

B.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D.盛行西风带、东北风 B.东南—正南—西南 D.西南—正北—东南 B.新西兰昼短夜长

D.澳大利亚的珀斯处于雨季

( )

3.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N时,该日南昌日出—正午—日落,旗杆的影子朝向变化可能是

C.东北—正南—西北 4.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 A.印度盛行西南季风

C.松花江衅银装素裹

( )

读图3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5—8题。

1

5.根据图3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

A.aB.f>g

C.eD.d( ) ( )

6.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天气变化可能为 A.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转晴,气温转低,气压升高 D.转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7.图示时刻同,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 )

8.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盆地) D.人类活动

( )

图4至图7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4时期到图7时期的变化过程。(图4时期到图7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回答9—12题。

9.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图4 B.图5 C.图6 10.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图7

( ) ( )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弧立性

11.若图示地区河流的河床横向剖面如图8所示,则河流位置和河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自北向南流

②北半球,自南向北流 ③南半球,自南向北流 ④南半球,自北向南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河流冲积平原能为聚落分布提供了多方面有利条件,其有利条件包括

表1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表1回答13—14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1) 省市 流出 占总量比重(%) 省市 流入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湖南 10.6 上海 7.2 江西 8.6 江苏 5.6 河南 8.3 浙江 8.9 ①提供生活用水 ③提供肥沃土壤 A.①②④

B.②③④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 ④提供水能(水电) C.①②③

D.①③④

( )

安徽 10.6 广东 35.5 其他 39.7 其他 31.6

13.表l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 14.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系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

( )

( )

图9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通达度,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9回答15—17题。

3

15.图9中四条曲线,表示人口密度变化的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 ) ( )

16.b曲线在距市面上中心4千米附近出现高值的原因可能是 A.距离市中心最近 B.位于市内两条主于道交汇处 C.交通通达度最好

D.该处人口最稠密

17.该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以缓解

( )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市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

图10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11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渎图回答18—20题。

18.图10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正确的是 A.a—乳畜业

C.c—乳畜业

19.图11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D.d—水稻种值

B.水稻种程

( )

B.b—地中海花卉种值

( )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

20.图10中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属于m地区位优势是( )

4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气候条件优越 D.技术条件好 图12是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C.山谷

D.鞍部

( ) ( )

21.丁地地形最有可能是 A.山顶 B.陡崖 22.图12中公路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

某企业集团计划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某中学学生对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单位产值相同),读图13—图15,分析回答23—24题。

23.从企业的利益来考虑选址时,要求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则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乙地是能源矿产基地和消费地 B.乙地经济最落后,劳动力最丰富 C.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5

) )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共52分) 25.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4分)

地形:甲是 ,乙是 地质构造:甲是 ,丙是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2分)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质构造的依据。(4分)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

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4分)

6

26.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洋流名称:甲________,乙 (2分) (2)简要分析洋流在渔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分)

(3)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和____。(2分) (4)简要分析③地区人均粮食生产量高的原因。(3分)

27.读图18,完成下列问题。(12分)

7

(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____,铁路线名称是____。(2分)

(2)甲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甲河汛期 (l,7月)。(2分)

(3)上世纪末,甲河下游曾经出现断流,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简要概括图18中城镇分布特点。(2分)

(5)冬春季节,该地城镇大气污染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28.图19是我国某城区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8

(1)图19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2)由于城郊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判断近地面①和近地面③两地的风向:①地风向是____,

③地风向是____。(2分)

(3)图19中②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____,原因是 。(3分) 29.图20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若图20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的是 。(3分)

(2)简要说明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征(3分)

9

(3)图20中F、G两地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 ,图20中A、B、C、D最适

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并说明高级住宅区在该地发展的原因。(4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