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21-2022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2
沈阳2021-2022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
案解析
1: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单项选择题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 单项选择题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3: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反应效率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动机水平适中 B、动机水平较低 C、动机水平很高 D、动机水平很低
4: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 判断题 对 错
5: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 单项选择题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第 1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多项选择题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单项选择题
A、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8: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是指测验的( ) 单项选择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有延时价值。 判断题 对 错 10: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单项选择题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第 2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11:( )强调应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单项选择题 A、雅典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古埃及教育 D、古印度教育
1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 单项选择题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多项选择题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14:公元1895年是甲午年,那么根据干支纪年法,公元1956年应该是( )。 单项选择题 A、丁巳年 B、乙丑年 C、丁亥年 D、乙未年 15:“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 单项选择题 A、德育的途径 B、德育方法 C、德育的结构 D、德育的内容
第 3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16: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 多项选择题
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 B、个人活动、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C、参观、访问和调查 D、报告、讲座和集会
17: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单项选择题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开始和结尾部分
18: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单项选择题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9: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单项选择题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20:中小学老师采用的“小红花”“红花榜”是一种代币奖励法。( ) 判断题 对 错
21: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这种教学过程软情境通常是指( )
第 4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单项选择题 A、教师权威 B、课堂环境 C、课堂气氛 D、课堂管理
22:在PowerPoint中,不能对个别幻灯片内容进行编辑修改的视图是( )。 单项选择题 A、普通
B、幻灯片浏览 C、大纲
D、以上都不能
23: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 单项选择题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观察学习 D、有意义学习
24: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 多项选择题 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阶段
25: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 ) 单项选择题
A、相互促进关系 B、平等关系 C、授受关系 D、教学关系
26: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 )。 单项选择题
第 5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A、鲁迅 B、曹禺 C、夏衍 D、郭沫若
27: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判断题 对 错
28: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种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 单项选择题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29: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单项选择题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l2岁
3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 单项选择题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1:开好班会的关键是( )。 多项选择题 A、精心准备 B、确定主题 C、具体实施
第 6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D、效果深化
32: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 )。 单项选择题 A、质量观 B、素质观 C、教学观 D、学生观
33: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单项选择题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34: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35: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 )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单项选择题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单项选择题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第 7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37:阅读技能是一种( )。 单项选择题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38:一般认为,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通常低于( ) 单项选择题 A、40 B、50 C、70 D、90
39:教师在实施礼仪的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单项选择题
A、讲究卫生,爱护环境 B、举止文明,彬彬有礼 C、热情大方,使用文明语言
D、穿奇装异服,和学生待在一起更显朝气
40: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思想是采取平凡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 ) 判断题 对 错
41:我国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单项选择题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第 8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42: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 单项选择题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含硫煤
44:总经理:我主张小王和小李两人中至少提拔一人。 董事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述了董事长实际的意思?( ) 单项选择题
A、小王和小李两人都不提拔
B、小王和小李两人中至多提拔一人 C、如果提拔小王,那么不提拔小李 D、如果提拔小李,那么不提拔小王
45:教学技能属于( ) 单项选择题 A、 心智技能 B、 操作技能 C、 交际技能 D、 言语技能
46: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 多项选择题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E、暂时隔离法
第 9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47: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单项选择题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48: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单项选择题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49:元认知知识包括( )。 多项选择题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50: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 判断题 对 错
51: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工作的。( ) 判断题 对 错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包括( ) 多项选择题 A、宪法依据
B、立法者的主观见解
第 10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C、政策依据 D、客观依据 E、领导人的讲话
5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 单项选择题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5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单项选择题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55:信度是指测验的( )。 单项选择题 A、正确性 B、可靠性 C、真实性 D、适合性
56: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但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以下哪一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 单项选择题
A、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阻碍战争 B、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 C、任何战争都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必然阻碍战争 D、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可能阻碍战争 57:( )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单项选择题 A、学习策略
第 11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8: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要求越严格,则越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 判断题 对 错
5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单项选择题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0: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单项选择题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答案D 解析 2:答案D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3:答案A 解析 4:答案正确
解析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一般学习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一种特殊形式。 5:答案D
解析 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6:答案A,B,C,E
解析 聘任教师的形式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不聘不包括在内。
第 12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 定义: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9:答案错误
解析 学校教育能帮助个体形成对自身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由自发提高到自觉阶段。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不仅对学生当下而且对其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意义。 10:答案B
解析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的一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11:答案A
解析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12:答案B
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13:答案B,C,E
解析 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都不是外铄论者。 14:答案D
解析 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公元1955年是甲午年,因此1956年为乙未年。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颜回的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
第 13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20:答案正确 解析 21:答案C
解析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2:答案B 解析 略。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B,C,E
解析 概念形成一般要经过抽象化阶段、类化阶段以及辨别阶段三个过程。 25:答案A 解析 26:答案B
解析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他的著名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故选B。 27:答案正确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8:答案D
解析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的。 29:答案C
解析 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30: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知识。 31:答案A 解析 32:答案D
解析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3:答案B
第 14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解析 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是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34:答案D
解析 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由变式的概念可知,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突出概念的本质。故选D。 35:答案B 解析 36:答案A
解析 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37:答案C
解析 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38:答案C 解析 39:答案D
解析 在服装方面,穿戴要符合教师职业的特点,不穿奇装异服,不要过分时髦,也不要不修边幅。 40:答案正确 解析 41:答案B
解析 我国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42:答案D 解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学生)没有努力求知的意图就不要去引导他,没有想弄清问题的好奇心就不要去启发他。它旨在说明实行启发性教学原则时启发时机的选择,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43:答案D
解析 含硫煤燃烧产生大量的SO2污染物,污染环境,同时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他三种都属于清洁能源。 44:答案A
解析 考查选言命题的负命题。总经理的话相当于“提拔小王或提拔小李”,是一个选言命题,其负命题是由否定的前件和否定的后件组成的联言命题。董事长不同意总经理的话,就同意其负命题,即同意“不提拔小王,也不提拔小李”。故选A。 45:答案A
解析 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而心智技能
第 15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是由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的。所以,教学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46:答案A,B,C,D,E
解析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7: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他们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48:答案D
解析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49:答案A,B,C,D 解析 略 50:答案正确 解析
51:答案错误
解析 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而工作的。 52:答案A,C,D 解析 53:答案C 解析 54:答案B
解析 见学习精要中效度的定义。 55:答案B 解析 略 56:答案B
解析 考查模态命题的推理根据“并非所有……都”=“有的……不”,“不必然”=“可能不”,题干第一句话“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有的战争不必然导致自然灾害”=“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根据“不可能不”=“必然”,题干第二句话“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不可能不阻碍战争”=“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故选B。 57:答案B 解析
58:答案错误
解析 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对孩子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则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59:答案A
解析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第 16 页 共 17 页
内部命题 预测试卷
60:答案B
解析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陈述性知识。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