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认真、尽职尽责地进行带教,带教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 习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注意与患者沟通,提前做好患者的健 康教育,尽可能为护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机会及创造有 利条件。 同时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护生不同的性格 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因人施教,鼓励护生多提出自己的问题 由于日常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帮助学生学习专科知识效果 欠佳。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生接受护理专业教育的延续,是护生理论 联系实际和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是护生由学生过 渡到临床护士角色转换的重要过程。 临床教学既是一个传 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护 生 能 否 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毕业后能否胜任护理工作,实 习 期 间的教学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科学的管理是临床护理教 学质量和实习 护 生 日 后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P一 DCA 是 套标准化、科学化而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循环系统,是 按 照计划、实 施、检 查、总结反复循环的一种管理工作程 序,其 每循环1 次就实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护生在学 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 强 自 信 心,自 觉 投 入 2]。 到下一个学习循环中去[和见解,尽量参与科室各医护组的医疗和护理查房,手术、疑 难、死亡病例讨论及科室的业务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指导护生如何采用自我反省法促进各项知识的提高,培养护 生的评判性思维,以促进其临床护理知识的提高。
护士长、科 2.3 检查 科室建立实习生实习手册检查制度,室总带教老师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抽查实习生实习日记、理论 和操作技能考核等方法对各带教老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进行检查。 护士长、科室总带教老师作为带教老师和实习护 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要做好教与学的反馈工作,及 时 将 护 生 对老师的意见进行反馈,以保持护生与带教老师的良好教与 学关系,促进护 生 的 学 习。 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后,由 带 教 老 师负责书写实习鉴 定,再 由 护 士 长、科室总带教老师对专科 知识和护理技能,以理论和操作形式进行考核,并 根 据 护 生 实习期间的表现作出全面总结。 出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评分 各占5,出科理论评分+ 操作技能评分= 总评分。 0% 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发现 2.4 总结 在日常带教工作中,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并及时处理。 实习完毕 实习生对各阶段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带教老师素 质、教学计划的落实及教学态度、带 教 质 量 等。 科室收集护生的反 馈 意 见 后,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将 改 进 后 的措施融入下一个循环中。
果 1生 进 行 2.5 结 00% 的护生评价带教老师能有效与 学 沟通,及时、准确指出护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耐心指 导和纠正,并对护生指出的带教计划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能 接受并及时进行调整;的护生评价老师注重护生综合能 98%
由于普外科护 理 工 作 量 大、危 重 患 者 多、各 种 导 管 多 而 且复杂、患者监测项目多、监护仪器使用频繁等,因 此,在 普 外科实习 P教学计划的制定使护生在入科时 DCA 第一阶段,就能明确本科的实习目标,极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操作动手能力,对实习内容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 极意义。 同时 P知 识 更 DCA 循环对带教老师的业务能力、新、学习积极性也有促进作用。 采用 PDCA 循环教学能及时 3]。 发现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带教质量[[参考文献]
[] 李秋洁.1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95. -[] 杨海燕,潮欣畅,成晓 蓉,等.环 在I科 护 士 临 床 2PDCA 循 CU 专
](: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3435. -[] 李文红,李丽娜,徐 艳 如,等.3PDCA 循环管理在手术室护生带
](: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25126. -新形势下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廖春丽,梁秀红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 47000[摘要] 目的 分析新形势下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双向转诊的落实。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双向转诊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加强双向转诊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双向转诊工作的服务质量。 结果 双向转 诊的成功经验能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的“三难”问题,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 结论 实行双向转诊既方便了群众,又有利于促进上级医院与基 层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双向转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197.1 [001-5639201404-0450-03 :/doi10.3969.issn.1001-5639.2014.04.050 j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 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1]。 近 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方便群众就医
的同时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双向转诊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的发
展。为保障新形势下双向转诊工作中每个环节的安全转运, 作者就近年来在双向转诊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报告 如下。
450
蛇 志 J) ournalofSNAKE (Science & Nature
1 双向转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年第2卷第4 期 V2014 6 ol.26No.4,2014
聚,不利于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 2 对策
范 程 序,制定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 2.1 规
建 立 统 一、规
范、易于操作的双向转诊程序和标准,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 强的制度和行动指南,将双向转诊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联动。 卫生主 管 部 门 调 查、收 集、统计区域内可提 供 医 疗服务资源和服务的各级医疗机构的情况及完整数据,分析 明确病人选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因、现行双向转诊 、制度和措施的缺陷,建立住院病情的标准体系,制定双 向转诊相应的制度、行动指南、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让各级医 疗部门有实际的操作空间,让主治医生清楚判断病人的病情 状况和转诊医院的 层 级,使双向转诊做到有据可依,同 时 设 立专门的转诊通道,引导病人如何办理相关转诊手续等,使 双向转诊能有效运转并最终进入良性循环。
提高双向转诊知识 2.2 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管理平台,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运作,离不开高效畅通的信息管理平台 和信息的共享。 在区域卫生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预下,借助医 疗保险现有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简洁的双向转诊区域管理信 息系统,将区域内各级医院的门急诊、住院病人等就医信息 通过网络公布,使主 治 医 生、病人能实时了解转诊医院当前 医疗资源状况,根据该状况准确作出转诊决定,避 免 信 息 闭 塞导致的转诊后病人无法就诊而耽误疾病的连续性治疗,以 及一些不合理的 转 诊。 同时加大社区及各级医院内双向转 诊相关知识的宣教,通过黑板报、信息简报、编制转诊指南小 手册、视频播放、电话询问、散发宣传单等方式提高医患双向 转诊流程和服务的知晓率,让老百姓知晓双向转诊的实质和 内容、具体操作方法等。
1.1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现行问题 现行的医疗保险制 度尚未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一些符合社 区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仍未纳入医疗保险 的支付范围。 现行的医疗保险导向性作用不强,由于基 层医院医疗 设 施、医务人员技术等与三级大型医院的差距 大,使老百姓为了自身健康而向大中型医院积聚,而我国二、 三级医院中的医疗服务差价并不明显,病人首选三级医疗机 构就诊,不利于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
1.2 缺乏完善的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 由于社区医疗水平 不一,尚未制定一套完善的转诊标准和程序,造 成 社 区 卫 生 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障碍。 目前,我国双向转诊 尚属于起步阶段,国家和地方卫生管理部门对此并没有 明确可依的制度。 虽然部分地方卫生管理部门制定一些相 应的制度,但仅是地方和卫生管理部门的一些指导性通 知和阶段执行文件,且部分与现状相矛盾,总 体 上 不 完 善,可操作性低。 导致当前无论是向上一级医院转诊或者接 受下一级医院的转 诊,尚无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标准,无 相 关的实施细则和指 南,转诊无明确的程序和流程,相 应 的 规 章制度也不健全,因而难以确定转诊标准和流程。 在没有明 确的制度和标准下,主治医生在诊疗时缺乏具体的依据,无 法判断在什 么情况下转诊病人;在没有明确的程序和流程 时,主治医生无法对患者提供必要的转诊指导,使 病 人 无 法 得到连续性、满意的 医 疗 服 务,导致病人的治疗时间受到延 误。
1.3 缺乏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卫 生机构设置规划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基本条件,是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和综合医院 功 能 定 位、分 级 分 工、职能互补的一个基 本前提。 根据2中 央 八 部 委《关 于 城 镇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000 年 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探索 三、二、一 级 医 院 “架 构 模 1+2+7”式,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可以预见对确保基本医疗、缓 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在制定区域卫生规 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双向转诊的因素,对区域内可提供和 能提供双向转诊的医疗资源缺乏一个完整共享的数据和数 据库,直接影响到具体实施中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前,我 国 医 疗 服 1.4 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的矛盾 目 务机构中的医院大部分是国有公立医院,部门将医院定 位为公益性,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将医院推向市场化、逐 利趋势。 双向转诊目的是将病人转到更利于其病情治疗的 医疗机构,但在转诊过程中各医疗机构的利益分配形成了重 要的影响因素。 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关于双向转诊中的 病人报销问题的相 关 良 好 政 策,没有良好的引导,就 不 能 发 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及病人的积极性,使双向转诊工作的运 作受到影响。 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部分医院为 了自身的发 展,必须在收治病人等医疗服务中获得更多利 益,而不将需要转诊 的 病 人 转 诊,从而耽误了病人的治疗时 机。 而且由于基层医院医疗设施、医务人员技术等与三级大 型医院的差距大,使老百姓为了自身健康而向大中型医院积
2.3 合理调整各级医院之间的经济利益 双向转诊的主要 执行机构是医院,医院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决定是否转 诊,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医政改革,实 行 基 层 首 诊、分 级 医 2]。 通过和资源配比及就医导向 疗、双向转诊制度[3]。 各 等妥善解决各个医院间的经济壁垒[级 医 院 要 加 强对双向转诊有关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合理的 转诊观念,充分认识到双向转诊的科学性、重要性,消除各级 医院为了经济利益而独占病人的心理。 建立医疗机构合理 补偿机制,明确划分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规范,以 协 议 或 合同的形式规定各级医院的权利和义务、双向转诊病人的利 益分配,调整转出和转进医院的经济利益,使两者成为利益 的共同体,使各级医院摆脱生存困境,同时对遵守转诊合约 和规范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措施,对违规者予以惩罚。
2.4 医疗保险制度与双向转诊相结合 卫生行政管理 部门通过行政管理手段适当将三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的 医疗服务价格进行 区 分,将两者之间的价格拉大,并 与 医 疗 保险部门相结合,共同制定参保人员在基层医院和上一级医 院间就诊的报销和自费比例,并通过调整支付方式来改变上 一级医院的统揽行 为,以进一步加强对医患双方的约束,实 现双向转诊通畅的健康运转。 3 小结
451
蛇 志 J) ournalofSNAKE (Science & Nature
目前,我院的双向转诊工作以河池市医疗机构为重点,
年第2卷第4 期 V2014 6 ol.26No.4,2014
意义上的双向转诊,达到医患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 李晓萍,王永利,丁 静,等.住院护理指导在医院 1- 社区双向
]():转诊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6153840. -李 扬.[] 田小庆,单 清,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 2]():对策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43132. -[] 王乃信,]裘维焰,张耀锋.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 3J.(:医院,2014,115)6668. -逐步向周边2并与多家基层医院签 00 公里以外的地区扩展,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建立了乡镇- 县级- 市级- 省级四级紧 密结合的医疗合作 网 络,实 现 了 层 层、跨层转诊的双向转诊 功能。 据不完全统 计,自 我 院 双 向转诊工作开展以 2008 年 来,共收治了 通过各种转诊渠道、各 种 类 型 转 来 的 病 人 592 例次,向上一级医院转诊368 例次。 当前我院的双向转诊 工 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转诊工作的顺利 开展有赖于社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以 实 现 真 正
分区责任制护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黄翠青,黄霜霞,施梅芬,凌 佳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 30021[摘要] 目的 探讨分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通过分析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将分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急 诊护理安全管理中。 根据能级对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抓住各区护理工作重点和难点,从细节和各环节确保护理安全。 结果 分区责任制 护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纠纷,保证了急诊护理安全,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结论 分区责任制在急诊护 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分区责任制;急诊护理安全;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472 [001-5639(201404-0452-02 :/doi10.3969.issn.1001-5639.2014.04.051 j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 题。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 已成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 急危重症病人抢救 的 阵 地,在 急 诊 病 人 中,安全护理与急诊 病人的生命安危 息 息 相 关。 分区责任制护理模式是我科开 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我们探索将此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 安全管理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属二级科室, 划分为急诊室、输 液 室、留观病区四个护理单元。 急 EICU、诊室共有护士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 师 名, 5 13 护师7 名,护士2名;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2名。 4 7 8 2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我院急诊室年接待急诊患者约 1万例次,其中 8 15% ~ 为危重患者。 同时急诊护理人员肩负院前及院内抢救、 20%
急诊处置、留察病人的治疗和病情观察、静 脉 输 液、肌 肉 注 射、血液标本采集等繁重任务,使急诊护理工作处于对技术、 反应速度、团队合作、服务、压力和安全等方面高要求的环境 中。 因此,急诊室又根据急诊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特 点,将 工作区域划分为急诊分诊区、急诊抢救区、急诊诊室区、院前 急救区四个区。
应 原 则,采用整分合方法合理安排各区护 3.1 根据能级对 理人员 能级对应是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年资、个人实际 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 为 层 级,针对不同区域护理工作 4 个 的风险 性、技 术 含 量、节 奏 性、急救思维敏捷性、抢 救 仪 器 操 作要求等特点,不同能级担任不同区域的工作职责。 整分合 方法是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 综合。 通过能级对应原则和整分合方法合理配置急诊 4 个 区域护理人员,既体现了新老、强弱搭配,而且不同能级担负 不同的工作职责,有效解决了护理技术上的难题,保 证 危 重 患者抢救及时到位,确保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使 急 诊 安 全 管理24h无缝隙。
3.2 把好急诊分诊质量关 急诊分诊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 工作,应安排具有3 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并经过急诊预检分
诊培训的护士担任。 我院急诊就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除 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外,还有大量非急诊患者,尤其在节假日, 需要急诊分诊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 准确的病情判断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将确实需要急诊救治 的患者区别于一般 就 诊 者,按 照 先 重 后 轻、先急后缓的原则 及时处置各类病人,既保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 时 又缩短一般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规范急救 工 作 流 程 流程是指一组结合在一起 3.3 统一、3 分区责任制护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分区责任制护理是根据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在安全管理 的整体规划下实行责任分区、明确分工、包干到人,对急诊四 个区域的影 响要素及环节风险进行分析,并加以科学的控 制,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工作。 在美国,90% 的纠纷不是技术问
1]。 题,而是流程管理问题,我国也如此[我们结合工作实 际, 对急诊流程不断进 行 修 订,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急 性创伤急救流程、急性颅脑损伤急救流程、急性心力衰竭急 救流程、急性呼吸衰竭急救流程、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等,并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