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八册内容。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王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从而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学会做三角形的高,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王老师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发现图形之美。在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时,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引导学生将话讲准确。这些看似普通的环节,无不体现着王老师的数学思想。

王老师很注重思维启发,能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始终面带微笑有很强的亲和力。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不会做的情况。老师从实际需要出发,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课堂无缝隙、高效率。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启发式导引、问题式展开、参与式完成的思路。对本节的知识点,老师没有简单的灌输或呈现结论,通过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动手动脑中验证、发现、解决问题。不论图片展示、学具呈现、动手操作,还是所涉及概念、结论的呈现,无一不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顺理成章的上升到到理性认识。

总体上看,本节课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与时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所呈现出来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