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铁力农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铁力农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铁力农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2分 ) 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若∠1=56°,则∠2的度数为( )

A. 56° B. 44° C. 34° D. 28°【答案】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依题意知∠1+∠3=90°.∵∠1=56°,∴∠3=34°.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2=∠3=34°,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1+∠3=90°,求出∠3=34°,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2=∠3=34°

2、 ( 2分 ) 当0<x<1时, 、x、 的大小顺序是( )

第 1 页,共 19 页

A.

B.

C.

D.

【答案】 A

【考点】实数大小的比较,不等式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0<x<1时,在不等式0<x<1的两边都乘上x,可得0< 1的两边都除以x,可得0<1< 又∵x<1,∴ 故答案为:A.

、x、

<x,在不等式0<x<

的大小顺序是:

【分析】先在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② 先把不等式0<x<1 两边同时乘以x,再把不等式0<x<1 两边同时除以x,最后把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作出判断。

3、 ( 2分 ) 用如图①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②的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m张正方形纸板和n张长方形纸板,如果做两种纸盒若干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则

的值可能是( )

第 2 页,共 19 页

A. 2013 B. 2014 C. 2015 D. 2016【答案】C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其他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做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分别为x个、y个,根据题意得

两式相加得,m+n=5(x+y),∵x、y都是正整数,∴m+n是5的倍数,

∵2013、2014、2015、2016四个数中只有2015是5的倍数,∴m+n的值可能是2015.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正方形纸板的数量为m张,长方形纸板的数量为n张,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求出m+n=5(x+y),再由x、y都是正整数,且m+n是5的倍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 ( 2分 ) 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则m为( )

A. -3 B. 1 C. -1 D. -3或1【答案】D 【考点】平方根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2m-4=3m-1或2m-4=-(3m-1)解之:m=-3或m=1

第 3 页,共 19 页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正数的平方根由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建立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

5、 ( 2分 ) 如果方程组 与 有相同的解,则a,b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A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由已知得方程组 ,

解得 ,

代入 得到 解得

,,

第 4 页,共 19 页

【分析】先将只含x、y的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再将x、y的值代入另外的两个方程,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

6、 ( 2分 ) 若方程组

中的x是y的2倍,则a等于( )

A. ﹣9 B. 8 C. ﹣7 D. ﹣6【答案】 D

【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

把③代入①得 ,

代入②得a=﹣6.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x是y的2倍,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根据方程①③求出x、y的值,再将x、y的值代入方程②,建立关于a的方程求解即可。

7、 ( 2分 ) 已知方程组 的解满足x+y<0,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m>﹣1 B. m>1 C. m<﹣1 D. m<1【答案】C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两式相加得:3x+3y=2+2m

第 5 页,共 19 页

∵x+y<0∴3(x+y)<0即2+2m<0

m<﹣1.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x和y的系数,如果相加,它们的系数相同,得x+y=(2+2m)÷3,再让(2+2m)÷3<0,解不等式得m<﹣1

8、 ( 2分 ) 从﹣3,﹣1, ,1,3这五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记为a,若数a使关于x的不等式组

无解,且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

的值之和是( )

﹣ =﹣1有整数解,那么这5个数中所有满足条件的a

A. ﹣3 B. ﹣2 C. ﹣ 【答案】B

【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D.

【解析】【解答】解:解 得 ,

∵不等式组 ∴a≤1,解方程 ∵x=

无解,

=﹣1得x= ,

为整数,a≤1,

第 6 页,共 19 页

∴a=﹣3或1,

∴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值之和是﹣2,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由不等式组无解,得到a的取值范围;找出最简公分母,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求出分式方程的解,根据分式方程有整数解,求出a的值,得到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值之和.

9、 ( 2分 ) 已知 = - ,其中A,B为常数,则4A-B的值为( )

A. 13 B. 9 C. 7 D. 5【答案】A

【考点】代数式求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分式方程

【解析】【解答】解:

解之:∴4A-B=4×故答案为:A

【分析】先将等式的右边通分化简,再根据分子中的对应项系数相等,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求出A、B的值,再求出4A-B的值即可。

-=13

10、( 2分 ) 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有( )

第 7 页,共 19 页

①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②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③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 B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对顶角、邻补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①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错误; ②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错误; ③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正确;

④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1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对顶角定义: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且一边是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由此可知①和②均错误; 两点间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 ,由此可知③正确;

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由此可知④错误.

11、( 2分 ) 方程2x+3y=15的正整数解有( )

A.0个B.1个

第 8 页,共 19 页

C.2个D.无数个【答案】C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析】【解答】解:方程2x+3y=15,

解得:x= ,

当y=3时,x=3;当y=1时,x=6,∴方程2x+3y=15的正整数解有2个,故答案为:C.

【分析】将方程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再根据原方程的正整数解,因此分别求出当y=3时;当y=1时的x的值,就可得出此方程的正整数解的个数。

12、( 2分 ) 在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 A. ﹣

B. ﹣0.1 C.

D. 36

【答案】 C

【考点】无理数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A、是分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B、是分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C、是无理数,符合题意;

D、是整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第 9 页,共 19 页

故答案为:C.

【分析】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方开不尽的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得到正确选项.

二、填空题

13、( 1分 ) 若 【答案】3

则x+y+z=________.

【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在 ∴

.

中,由①+②+③得: ,

【分析】方程组中的三个方的x、y、z的系数都是1,因此由(①+②+③)÷2,就可求出结果。

14、( 1分 ) 如图所示,是某校初中三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则学生最多的年级是________

【答案】7年级 【考点】条形统计图

第 10 页,共 19 页

【解析】【解答】解:学生数是由女生和男生的和,故学生最多的年级是7年级.故答案为:7年级.

【分析】此条形图是复合条形图,每部分又包含两个小矩形,同一类的用相同的颜色表示,只要正确理解图形表示的含义,很容易解决问题。

15、( 1分 ) 请写出一个大于-4而小于-3的无理数________. 【答案】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解析】【解答】 大于-4而小于-3的无理数.

而小于

即可。

【分析】由题意可知,写出的这个无理数大于

16、( 1分 ) 把一筐梨分给几个学生,若每人4个,则剩下3个;若每人6个,则最后一个同学最多分得3个,求学生人数和梨的个数.设有z个学生,依题意可列不等式组为________

【答案】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有z个学生,根据题意得:

【分析】题中关键的已知条件是:每人4个,则剩下3个;若每人6个,则最后一个同学最

多分得3个(0<最后一个同学分得的梨≤3),列不等式组即可。

第 11 页,共 19 页

17、( 1分 ) 若m是 【答案】5

【考点】算术平方根

的算术平方根,则 ________ .

【解析】【解答】解:

,且m是 的算术平方根,

故答案为:5.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得

=4,由题意m=

=2,所以 m + 3 = 5 。

18、( 1分 ) 如图,直线a//b,点C在直线b上,AC⊥BC,∠1=55°,则∠2=________°

【答案】35°

【考点】垂线,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第 12 页,共 19 页

∵a//b

∴∠1=∠3=55°∵AC⊥BC,∴∠4=90°

∵∠2+∠3+∠4=180°∴∠2=180°-90°-55°=35°故答案为:35°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4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出结果。

三、解答题

19、( 10分 ) 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 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 (1)求 (2)若

的值;

的值小于13,求x的取值范围.

=(-2)

=11,都有

,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

【答案】 (1)解: (2)解:∵3⊕x<13, ∴3(3-x)+1<13,9-3x+1<13,

第 13 页,共 19 页

解得:x>-1.

【考点】代数式求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析】【分析】(1)先根据定义新运算列出代数式,再进行计算求出结果即可。(2)先根据定义新运算列出不等式,再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

20、( 10分 )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1)求k的值;

的解满足x+y=2k.

(2)试判断该方程组的解是否也是方程组 的解.

【答案】(1)解: ,

解得: ,

代入x+y=2k得: 解得:k=﹣1

=2k,

(2)解: ,

解得: ∴x+y=8,

由x+y=2k得x+y=﹣2,

第 14 页,共 19 页

∴该方程组的解不是方程组 的解.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方程组的解,再将方程组的解代入x+y=2k,建立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的值。

(2)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 方程组 的值,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的解,求出x+y的值,再根据k=-1由 x+y=2k,求出x+y

21、( 5分 ) 解方程组

【答案】解:①+②得4x+3y=4

得x+5y=1的17y=0

所以将y=0代入⑤得x=1将x=1,y=0代入①得z=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分析】采用加减消元法.先由①与②.①与③消去z,得出x,y的二元方程组,解出x,y,再代入得

第 15 页,共 19 页

出z.当然也可以先消去x.或者先消去y.一般地,求解一次方程组,都可以通过代人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甚至两种方法一起使用,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两种方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在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从题目本身的特点出发,巧妙地消元,简化解题过程.

22、( 5分 )

【答案】解:

(1)×2003-(2)×2002得:

(20032-20022)y=6007×2003-6008×2002,4005y=6007×2003-(6007+1)×2002,4005y=6007×2003-6007×2002-2002,4005y=6007×(2003-2002)-2002,4005y=4005,∴y=1,

将y=1代入(1)得:x=2,

∴原方程组的解为:.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分析】(1)×2003-(2)×2002将二元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求得y的值,将y值代入(1)可求得x值,从而得出原方程组的解.

第 16 页,共 19 页

23、( 10分 ) 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

的解满足x - y >-8.

(2)求满足条件的m的所有正整数值. 【答案】 (1)解:①-②得,x-y=-2m+3-4=-2m-1

(2)解:由题意,得-2m-1>-8,解得 ∵m为正整数,∴m=1,2,3.

.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析】【分析】(1)用第一个方程减去等二个方程可得; (2)由(1)与x-y>-8可得关于m的不等式,解此不等式可求解.

24、( 5分 ) 如图,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BF=CE,∠B=∠C,AE∥DF,那么AB=CD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答:相等理由如下:∵BF=CE∴BF+EF=CE+EF∴BE=CF∵AE∥DF

第 17 页,共 19 页

∴∠AEB=∠DFC在△ABE和△DCF中

∴△ABE≌△DCF(ASA)∴AB=C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及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E=CF,∠AEB=∠DF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ABE≌△DCF,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5、( 5分 ) 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试说明:AD∥BC.

【答案】 解:∵AE平分∠BAD, ∴∠1=∠2.

∵AB∥CD,∠CFE=∠E,∴∠1=∠CFE=∠E.∴∠2=∠E.∴AD∥BC

第 18 页,共 19 页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1=∠2,由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得∠2=∠E,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26、( 5分 ) 下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 cm,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他三角形吗?

若能,请画出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

【答案】解:平移△ABC得到的三角形有△AEF,△CDE.其平移方向分别是:射线AF(或射线BA或射线CE)的方向,射线AE(或射线BC或射线CD)的方向;其平移的距离均为2 cm 【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解析】【分析】由平移的特征可将△ABC平移得到△FAE,将△ABC向右平移可得到△ECD,△AEC不能由平移得到.

第 19 页,共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