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西走廊制种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8 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7期 河西走廊制种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刘伟轲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甘肃省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部,其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适宜发展制种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 制种基地,但是在基地的建设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为河西制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河西走廊;制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3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08)07—0168—02 甘肃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总面积27万 hm2,耕地面积66.7万hm ,包括酒泉、张掖、武威、金 昌、嘉峪关5市,属干旱绿洲农业经济区。河西走廊内 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宜小麦、 玉米、棉花、甜菜、油料、瓜果、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生长, 米种子生产基地。 制种业为河西走廊地区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一是优化了产业结构,二是增加了农民收 入,三是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四是提高了农业生 产水平。以武威市为例,农户玉米制种每667 m 收入 1 000元以上,西瓜制种每667 m 收入1 200~1 500 元.西红柿制种每667 m2收入4 000~8 000元。据此 匡算,全市制种农户总收入可达到1.3亿元,是种粮收 河西走廊具有天然隔离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大、降雨量少、病虫危害轻、灌溉条件良好的种子生产 优势。据国际农业气象专家分析,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是全球制种产业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2002年甘肃省 入的3~4倍。制种业的异军突起,为武威市的高产高效 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制种田规范种植,用机械代替人 力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制种业向规模 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种子产业成为河西走廊地区 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通过近年 来的快速发展,河西种子产业已经历了“过渡期”,逐渐 步人了“成熟期”。 1.2河西走廊制种业的区位优势 玉米制种面积6:25万hm ,产种3.6亿kg,其中河西走 廊地区5.72万hm2,产种3.4亿kg,占甘肃省种子生产 的94.4%,是全国种子用量的45%;瓜菜种子生产量占 甘肃的95%,棉花种子生产量占甘肃省的97%。目前, 河西走廊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制种 基地,仅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就达10万hm ,产种约6 亿kg,占全国用种量的60%以上,河西走廊有望崛起 为全国最大的制种产业带。 1.2_1 自然资源有利于制种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深 1 河西走廊制种业发展概况 1.1 河西走廊制种业发展现状 居内陆,南有青藏高原阻隔,海洋暖湿气流不易到达, 成雨机会少,气候干燥,属温带干旱区,年降雨量50~ 300 mm.年蒸发量2 000~3 000 mm,干燥度4~15之 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速度.明 显高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具有集中开发和超前发展 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制种业在这里已初具规模。截至 2003年底,甘肃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田达15.8万 hm ,产种量7.3亿kg,其中玉米杂交种制种面积达7.2 万hm ,产种量4亿kg,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1/3,调出 间。农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有横亘于南侧的祁连山蕴 藏可贵的冰雪资源,并通过利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 三大水系自流灌溉和部分地下水资源,使本区成为灌 溉农业区。在此干旱灌溉农业区制种,可少受雨水丰缺 年景的影响,无旱涝之忧。本区的另一特点是,绿洲与 隔壁、沙丘相问 有良好的天然隔离 局部的沙漠小气 量居全国各省之首,在河西走廊及黄灌区已成为当地 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制种种类涵盖玉米、小麦、 候使种子完全自然干燥、脱水。 1.2。2制种产量高、品质优良河西走廊地区曰照条 油料、棉花、糖料、蔬菜、花卉、牧草等8类作物100多 个品种,已销往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荷兰等16个国 家和国内30多个省、市、区的100多家经营单位。目前 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对外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玉 收稿日期:2008—03—16 作者简介:刘伟轲(1982一),女,在读硕士生 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玉米、瓜 菜等制种产量很高。河西生产的种子,品质优良,干燥 的气候使病虫害发生较轻,诸如玉米的大斑病、小斑病 等在该区很少发生,种子感菌机会自然也少。 1.2.3政策引导和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生产发展为 迎接西部大开发,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出台了相关的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9 策,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种子产业。通过近 10年的实践,河西走廊地区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制种科 技服务体系。从选择隔离区、征地、提前培训到种子生 产、收购加T、质量检验全过程都贯穿了种子公司的 乏.也影响着河西地区未来的制种业。 2,3科研投入不足,育种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企业 缺乏后劲力 国内的种子公司,特别是河西地区的科研单位和 种子公司是两个独立运行的部门,种子科研、生产、销 售严重脱节。如酒泉市是河西地区主要的种子生产基 技术服务 制种农户的质量意识、科技意识、风险意识 也很强,各种有利条件都方便国内外种子集团到此发 展 地,仅酒泉市就有种子公司100多家,而设立专门的育 种研究机构的种子公司却寥寥无几。各种子公司的生 产主要依赖外地和国外代理商提供,所生产的农作物 种子的75%为对外贸易,没有可打人国际市场的品种、 2河西走廊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具有强势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组织化程度低 品牌,制种规模极不稳定,生产易受影响。河西地区各 科研单位航天育种刚刚起步。分子生物学研究、转基因 育种等仍是一个空白,育种研究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 育种方法,重点仍放在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的配制上, 甘肃省河西地区由于制种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 引起国内外种业界的普遍关注,国外及国内大公司纷 纷在河西地区建立分公司,抢占优势制种资源。甘肃 省种子企业除几家有实力的外,大部分实力较弱,带 动作用不强,加之该省对进入甘肃的种子企业,地方 政府以招商引资方式放宽人注政策,没有实施有序组 管理粗放,工作庞大,没有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更没 有基因库的建立,对农作物的性状缺乏细致准确的研 究,基础条件差,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无法进行高新技 织、统一规划,致使种子生产基地无序竞争,而省内企 业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在市场上叫响的品 术的研究,育种工作严重滞后。加上部分研究人员转向 种子生产开发,正常的研究工作受影响,基础研究被削 弱,育种水平上不去,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慢,科研成果 转化率低,创新少、企业缺乏后劲力量。 牌而处于劣势地位,给种子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 2.2基地环境恶化。病虫害日益严重 随着河西地区制种基地的持续扩大,原种材料弓I 进渠道的增多,危险性病虫草害传人和蔓延的机率也 随之增大。据调查,河西地区制种基地病虫草害种类 已由1987年的22种增加到现在的28种,过去从未 3河西走廊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1,1 加强植物检疫,从源头上杜绝病虫草对制种业 的危害 国家植物检疫机构应加强对外引品种的检疫 力度,对外引品种和亲本材料必须在种子生产许可证 规定的地点和植物检疫植物检疫部门制定的隔离试种 曾在当地出现的病虫草害现在已经成了主要危险的 病虫草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凶是:一是国内对进口 原种的检疫工作滞后,随着制种贸易流通渠道的多元 化,制种亲本的增多,来源复杂,种类广泛,给检疫带 来困难,使多种病虫草害甚至检疫性对象随着亲本材 料传人我国及河西地区;二是部分种子企业认识不 足,基地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重生产,轻防范,对病 虫草害及制种副产物的危害认识不足,造成病虫草害 区集中试种,经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检疫,证明不带检疫 对象的方可分散种植,从源头上杜绝病虫草对当地制 种业的危害,保证当地制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高效利用水资源,大力提倡节水灌溉农业要 保持河西灌区全国重要制种基地的地位,必须在生态 治理的前提下,进行高效节水制种,生态治理方面,禁 止垦荒,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地方政府要划定耕地、水 等农业支柱性资源的利用警戒线,完善保护体系,进行 的大发生;j是只注重当前效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 战略思想,种子生产短期行为严重,造成病虫草害持 续扩大;四是只注重化学药剂的防治,对企业制定的 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 本,种子生产企业要积极探索节水制种新措施,研究节 水,高产制种技术。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当地 有益天敌大量死亡。无法控制病虫草的危害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河西走廊主要的灌溉 源一一祁连山也受到影响。祁连山雪线正以每年7.8O 1TI的速度上升.虽然目前对当地的农业影响较小,但 是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河西走廊水资源的缺乏将是不 可避免的,加上当地农业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大水漫 加大基础灌溉设施的投资力度,改造土渠为水泥 渠道,加快田间T程配套及低压管道输水的进程,减少 水资源的渗漏;大面积推广先进的渗漏、灌溉和喷灌技 术,进行全方位节水改造,确实做至0水资源的持续。 3.2保护制种环境 灌,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更加剧了未来水资源的匾 (下转第17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73 产周期为30 ̄40 d,秋、冬季每造生产周期为40—50 d。 水东芥菜生产周期短、产量高,一般每667 m 产量可 达到1 500~2 500 kg。全县参与种植经营水东芥菜的 4发展设想 目前,水东芥菜已成为电白农业的名牌产品,为了 保护好这一品牌,对水东芥菜的发展必须严格执行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依法严格管理,进一步加 强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水东芥菜的产品质量,促进水 东芥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_1 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确保产品的特色 农户达9 000多户。在市场经济作用力的推动下,近年 来,水东芥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逐步由 传统的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 的方向转变。今年以来已有l0多家企业投资开发种植 水东芥菜,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产品销往省内外各 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目前,已有3家企业已申请注 册了“水东鸡心芥”、“水东正绿芥”、“水东灯笼芥”商标 电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要加强对水东 芥菜的检测¨T作;农业部门要搞好水东芥菜种质资源 的保存、提纯复壮和种子繁育基地的建设;建立标准化 示范区,推行标准化种植,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和执 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2007年“水东鸡 心芥”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目前电白县已初步形成水东芥菜四大销售渠道: 一行相关标准体系,包括水东芥菜的质量标准等。 4.2严格控制水东芥菜的种植范围 是电白县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深圳、珠海、香港 保证水东芥菜的种植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的 产地范围内,制定《水东芥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监 督管理办法》,严格管理水东芥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 志的使用 为主的酒店、超市配送出口销售;二是电白县正绿菜业 有限公司以珠三角地区的酒店、超市、大型农贸市场为 主的销售;三是电白县民生绿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 广州地区统一配送到酒店、超市为主的销售;四是100 多个专业购销户以全省大、中型农贸市场为主的销售 渠道。除了广东省的销售市场外,全国各地大中城市蕴 育广阔的市场前景。 水东芥菜的高知名度,引起省、市、县各级政府的 4.3加快产业化、基地化的建设,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要做强做大水东芥菜,必须加大投入,加快产业 化、基地化的建设,筑巢引凤,引进投资。从无公害生产 过渡到绿色食品生产,走“猪一沼一菜一鱼”的绿色循环农 业路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到产、 高度重视,省政府、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主要领导多次 到电白调研、视察,指导水东芥菜生产。2006年6月电 白县向国家质监总局提出了“水东芥菜地理标志产品 供、销一条龙服务。 4.3扩大销售市场,完善销售网络 水东芥菜的销售现在大部份都在本省销售,但面 对逐步增加的产量和其它蔬菜的不断冲击下,水东芥 菜的销售在淡季也出现过滞销的情况,这就要求不断 完善销售渠道,扩大出口和出省销售,开拓全国大中城 市广阔的销售市场,积极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 组织 开展“水东芥菜品尝推介会”,加大对水东芥菜的宣传 力度 保护”申请,于2007年正式对“水东芥菜”地理标志产 品实施保护,这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个受到国家地理 标志产品保护的蔬菜。通过对“水东芥菜”实行地理标 志产品的保护,将促进水东芥菜向标准化、产业化和规 模化发展 鲁 鲁船船夸妊 窖夸跨 窖船船 ,, 窑夸瀣逝逍,,夸瀣夸拓窖 窖瀣夸妊夸妊 ,,夸瀣夸瀣船夸瀣夸瀣船 ,,逝船船些夸瀣船 ,,坚 ,, ,,夸瀣夸渔船夸瀣照盘夸瀣夸瀣 (上接第169页) 落实法律,依法治种,依法兴种,创造公平竞争的 法制环境。目前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 企业家不仅要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且 要尊重生态学和系统学原理,尽量降低对资源、环境 方面的负效应,努力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向发展 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等。一方面要让已有法律产生相应的效力,规范和保护 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制种期间,企业要“广开言路”,及时听取制种农户 和村干部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对于一些有助于种子产 市场;另一方面,分析新情况制定新法规,随着形势的 变化,适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种子市场有法可 依,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依法兴种。政府部门一 定要严格“种子生产许可证”发放标准,提高种子生产 企业准人门槛,淘汰那些信誉差的制种企业,维护制种 基地良好的种子生产环境 量、品质提高或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种想法.只要 可行都可采纳。 3。3加强法制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