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诗韵 赏出品格 唱出趣味——古诗教学“读赏唱”的研究成果展示》课后反思
——《读出诗韵 赏出品格 唱出趣味——古诗教学“读赏唱”的研究成果展示》
课后反思
一、展示背景
近两年来,我们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开展了古代诗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阅读鉴赏为主要内容,以探究问题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有趣高效为衡量标准,开展了专门针对古代诗歌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之<古诗新唱>》一课,是广东教育学会2016年度小课题《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为例》的其中一个环节。
二、展示简介 (一)展示缘由
1.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使学生失去热情。有的教师把古典诗词教学等同于古文教学,进行逐字的解释,这不仅破坏了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也忽略了学生在鉴赏时的主观体验。2.学生缺乏对古诗词内容的联想和再创作。倘若把古诗改写成歌词,套用到现代流行歌曲中,把古诗翻唱出来,学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意象、情境、内涵全部映于眼前。
(二)展示内容
古诗词“读”“赏”“唱”的典型篇目。 (三)展示的重点、难点:
重点:古诗教学“读赏唱”——“ 读、赏” 难点:古诗教学“读赏唱”——“ 唱” (四)展示过程
【导入】:对 “读、赏、唱”三个环节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本次展示的缘由,对同学们做出汇报,带同学们简单回顾自己的任务。
1
【第一个环节】
一、回顾“读”学习步骤和学习内容
二.展示学生“读”的过程和成果
王璐同学上讲台,对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读”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展示。(图片见课件,此处略。)
【第二个环节】
一、回顾“赏”的学习步骤和学习内容
二.展示学生“赏”的过程和结果 (一)黄建明作品——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二)苏缓琳作品——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三个环节】
一、回顾“唱”的学习步骤和歌词编写方法
2
二.展示学生改编歌词的心得和“唱”的效果
(一)刘文龙的作品:改编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学生心得: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翻唱歌曲。改编自萧全作词作曲庄心妍演唱的《走着走着就散了》。共同主题是:情人相爱不相聚。(翻唱《再难有》视频见课件,此处略。)
(二)廖世军作品:改编白居易《轻肥》
学生心得:白居易《轻肥》翻唱歌曲。改编自姚若龙作词宇恒作曲梁静茹演唱的《会呼吸的痛》。共同主题是:无奈之痛。(翻唱视频《腐官》见课件,此处略。)
三、展示特点
(一)教师重视学生在诗歌鉴赏时的主观体验,充分利用学生对古诗改写的兴致和热情,提高古诗教学课堂的活跃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实现了对古诗的联想和再创作,运用自己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唱出自己改写后古诗词,学习古诗的成就感增强,同时也体会到与众不同的趣味感。
(三)语文课堂在师生的学习和互动中,不仅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情境、内涵等因素,也使语文和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带给学生的幸福感。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整堂课流程连贯。教师围绕古诗教学“读、赏、唱”三个环节,在展示之前,分别对“读”“赏”“唱”的研究步骤和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再请同学上台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使课堂秩序流畅自然。
3
2.展示呈现多样性。古诗教学“读”的环节,采用直接展示研究成果的方式。古诗教学“赏”的环节,采用分析过程、展示成果的方式。古诗教学“唱”的环节采用感想采访、过程分析、多媒体视频展示的方式,使课堂有趣不枯燥。
3.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在展示之前就明确了古诗教学“读赏唱”三个环节的研究,重点在“读”和“赏”,难点在“唱”。在展示过程中,也突出了“读”的细节展示和“赏”的过程分析,以及后续研究注意事项。同时,对“唱”的环节,以鼓励为主,逐步激发学生对改编歌词和唱出作品的热情。
(二)改进方向。
1.课件制作上,可以有改进空间。比如可以在课件上直接链接音频视频网络等。
2.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可以进一步加以锤炼,以求精到。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