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华佗小知识
呷国 段奄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 2013.01.031 2,1)13年第1期 “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张明辉陈庆光 摘要:根据几年来“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整合和优化,提出“启发式”、“对比分析式”和 “多视角”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正确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并 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2一),女,河北沧州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庆光(1969一),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科 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山东青岛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省级机械电子工程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64—02 “流体力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主干 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联系前期“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 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知 识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 当前的“流体力 学”主要以经典理论或实验内容为主,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计算 点的速度全部写出,如图1所示。然后分别用红笔标出c、D点和 A、B两点x方向速度的第三项,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别,学生很 快发现D点比C点、A点比B点在x方向的速度大,这势必产生一 个与垂直方向的夹角。接着,笔者又用蓝色笔标出,c、B点和D、 A两点Y方向速度的第二项,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别,学生很快 公式及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及较 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但由于大多工科学生数学知识 相对薄弱,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导致教师难教、学 发现B点比c点、A点比D点在Y方向的速度大,这势必产生一个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这样,学生很自然就画出了流体微团的角变 形图,如图2所示。最后,笔者又把问题引申到三维,让学生写出 其他两个方向上的角变形公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 解和接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发现、解决和总结。除了在 分析问题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外,也可以启发学生对所学的概念、 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生厌学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正确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知识,使“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迈上一个新台阶,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许多文献[2][3】为 了提高流体力学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实验 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多年来在“流体力学”教学 中的若干思考和实践,笔者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 和区别。譬如,在推导伯努利积分方程时先让学生回忆流体静力 学基本方程。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两者之间仅相差动能项。从而 理念,即将启发式教学、对比分析法教学贯穿课堂教学中,以加 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为了适应个性化发展和 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分析 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明白在流体静力学中满足势能守恒,而在动力学中转换为机械 问题。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还运用多媒体技术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工程图片、计算机动画和视频素材等各种教 育信息使得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习兴趣。 一图1流体微团速度分析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能力 去正确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探索结 论。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另—方面也能够开 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 教学贯穿始终。例如,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难 点问题,很多学生对微团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角变形很困惑。为了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变形的原因,笔者将矩形流体微团四个角 图2流体微团角变形 总第260期 能守恒。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但很容易地理解了伯努利方程的 物理意义,也对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了印象。 二、对比分析法教学 由于“流体力学”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如材料力学、大 学物理、线性代数、工程热力学、高等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再 加上“流体力学”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在教学中“流 体力学”这门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流体力 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讲授流体力学知识时,笔者经常采用 对比分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对比增强所学知识的连贯 性,提高学习效果。由于流体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因此力学的定 律也适用流体力学,但流体的特性决定了流体力学在与固体力 学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又有它独有的一些特性。所以,笔者 在授课时会让学生先回忆相关的固体力学知识,再将固体力学 定律引申到流体力学当中,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中 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在讲授流体静平衡微分方程这一章节时, 笔者就会问学生:在理论力学中,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应满 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所有的合外力为零。然后 笔者又会引导学生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为流体质点,而流体质 点在空间上是很小的,需要对微元体建立平衡方程。换句话说 就是微元体要保持平衡,其所受的合外力也需要为零,由此就可 得到流体静平衡微分方程。这样静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就 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除了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进行对 比分析外,笔者还会将流体力学中的一些概念通过列表的方式 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异同点。比如,笔者在讲到流 体运动学这一章节时讲解两种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就给出了 表1。学生借助表格一目了然地看到了拉格朗13法和欧拉法各自 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法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 知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表1两种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对比 拉格朗日法 欧拉法 分别描述有限质点的轨迹 同时描述所有质点的瞬时参数 表达式复杂 表达式简单 不能直接反映参数的空间分布 直接反映参数的空间分布 不适合描述流体微元的运动变形特性 适合描述流体微元的运动变形特性 拉格朗日的观点是重要的 流体力学最常用的解析方法 三、多层次多视角分析问题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高等教育应当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 培养于一体。l4 为了适应个性化发展和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在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 学生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笔者除了讲 授基本方程、基本定理的推导,还会将问题进一步深化、演绎, 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建立学生的哲学思维 观。例如,在学习静止流体对平面的总压力这一节时要求学生能 够计算总压力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讲授首先从求解矩形水 平面的总压力/k-Y-,再延伸到求解矩形垂直面总压力,再到求解 课程教材改革 矩形斜平面总压力,最后求解任意平面的总压力,如图3所示。 这种层层剥茧的讲授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求解总压力的方 法和技巧。逐层分析的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 解,然后再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求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 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平面所受的静压力,讲授 时又分别采用了解析法和压力图法进行求解。通过这一章节的 学习,学生明白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可以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 分析,尽管采用的方法和理论不尽相同,但都可以获得正确的结 果,殊途同归,增强了创新意识。 匝圃阳[>匝固 阳[二=> 卜囡匝固q'--q,u匹 亘 图3分析层次图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课 堂教学模式以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 立体化辅助教学手段也非常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 程实际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使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 直观和多样化,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收到纯板书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因此,“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势流与 旋流、流线与迹线的概念、流场的演示、流态的判别和波的传 播、边界层的形成等内容均利用计算机动画给学生进行演示,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结束语 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提出 的启发式教学、对比分析和多视角教学模式将原本抽象的概 念、复杂的理论推导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分析 比较与思考中学会将固体力学遵循的原理定律融会贯通到流 体力学中,寻求概念之问、知识点之间和章节之间内在的关联 性,举一反三,把原本杂乱的概念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种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 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发辉,桑俊勇,等.“流体力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 国电力教育,2009,(12):102—103. [2]孙恒,朱鸿梅,舒丹.“启发一联想式”教学方法在流体力学教 学中的应用[J1.中国电力教育,2011,(5):81—82. f3】朱常龙.流体力学教学思考[J].力学与实践,2011,(33):94—96. [4]郑桂珍,严宗毅.把小微元分析法的教学贯彻流体力学课程的 始终IJ].力学与实践,2002,(24):61—64. (责任编辑:李杰)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