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及弥补办法

当代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及弥补办法

来源:华佗小知识


当代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及弥补办法

思想政治教育0801班 张玉圆 0120819630122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其中 ,情感因素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基础。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产生的心得体验。情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

关键词:情感教育 缺失与危害 弥补办法

一、 情感教育内涵及特征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环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情感教育的特征:(1)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

兴趣品质。要指出的是,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并不是指教育要迎合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而是指只有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被尊重、培养和发展的。

(2)成功性: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

(3)审美性: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过程都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而且活动本身则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4)创造性: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一、 当代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体现及其存在原因

由于现行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情感教育的关注非常缺乏。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应付考试,除了功课什么家务都不做,缺乏应有的情感体验。有些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就连家里的重大事件也不告诉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受到家长的溺爱,很容易形成在情感上只知道获得

知识和一味的索取、不知道给予、以自 我为中心的缺点。有些家长则对儿童的情绪冲动及其行为严加管教,甚至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儿童情绪宣泄的渠道堵塞。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从小就淡漠无情,长大后就不可能对家庭、事业和国家有责任感。

现在学生情感缺失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幸福感弱。现在的学生的生活水平普遍都高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却无法让他们感到幸福。他们幸福感不强可以从青少年逐年攀升的自杀率来证明。通过个别学生的访谈,我们知道其实他们根本不明白幸福是什么。在他们有些人的印象中好像只有上学和吃饭,活动的地点两点一线,就是学校和家里。每天的生活周而复始,致使有的学生觉得厌烦,有的学生感到迷茫、空虚。对于父母、老师,有些学生认为父母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他们也不懂的怎样关心自己,只是看重学习成绩,并以此来评价自己,所以他们反倒不幸福。

(2)不懂得感恩。当问及学生,父母关心自己,那自己平时是怎样关心和报答父母的。有的学生表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对于父母的报答,现在还没有想过,因为自己还小;有些则表示自己平时在家里从不做家务或是很少做,很多学生生活不会自理;还有的说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有很大的代沟。从一定程度上看,现在的学生因为娇生惯养,平时根本就不懂得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更不懂得如何去感恩。而要做到感恩其实从自己日常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行了,比如现在努力学习,或是平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着想,不给父母提过分的要求,还有关心父母的身体等等。

(3)以我为中心。现在的学生很多不懂得尊重别人。因为他们现在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平时对他们过分的溺爱,导致他们娇生惯养,目中无人。在家里对父母长辈呵斥的已经不少,在学校里,不听老师的教导,甚至对老师的批评教导不加理睬,或是直接与老师

发生正面的冲突,在有些地区还出现了学生砍杀老师的情况。有的学生以为这是有个性的表现,要求别人要尊重自己,但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现在学生情感缺失的广泛存在也是有其根源的:

(1)学校高喊素质教育,却把应试教育抓得严严实实,只注重学科教学活动。平日学校的教育也是以正规的课堂教学为准,学生的课外活动几乎很少。很多学校的第二课堂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升级评估而设立的,做做形式。一旦检查过后,第二课堂的活动也就取消了。因为现在在素质教育的笼罩下,成绩才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为了成绩,其他都必须也应该为成绩服务,给它让道。这样所谓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也是虚设,因此学生的情感教育几乎空白。

(2)学校的“应试”教育和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严格要求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业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只要成绩优秀就什么都好,其他都不重要。为了让子女取得好成绩,父母不辞辛劳花重金为子女请来家教,而如果子女的成绩不理想,有些家长轻则骂,重则打,高分则优的错误思想根深蒂固。而作为父母却忽视了对子女进行情感教育,教会他们积极做人,面对生活要怀着感恩的心,感恩身边关爱自己的人,感恩自己已有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子女百般的溺爱,言听计从,甚至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也不加思索的满足。因此养成孩子对生活没有一份感恩的心,也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其实这些行为并不是关爱子女的表现,反而出现了不好的效果。孩子娇生惯养,形成了恶劣的品性:任性、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等,这些都是极不利他们的健康成长的。

(3)学生自身的问题,对自己要求过于低,放任自己。很多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也很少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未来,理想。他们想的是如何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心,就像这

个世界只生活着他们一样。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没有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懒散的情绪,并且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二、 如何弥补当代学生情感缺失

情感教育,要把情感理解为一个包括情绪基调、情趣爱好、意愿、动机、态度、心向、体验、价值观等较为广泛的领域,而不仅仅是指心理学领域上的情绪、情感。把情感教育既看作是对完美教育理想的追求,又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的引导,既对人的内在情绪基调、情趣爱好、动机性方向与态度方面进行引导,让人在伦理亲情、认识兴趣、合作愉快、创造冲动、审美体验、理想憧憬等方面一再地获得情感经验,以最终形成一种情感发展上有价值遵循的“定势倾向”。所以,弥补情感教育缺失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教育要重视教师的情感资质和人格魅力的独特作用。

它的情感内质是一种纯情结构,是对学生和事业具有一种纯真的爱,是纯粹、纯洁心灵的集合。教师情感的实质是一种教育爱,这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科的迷恋,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引导学生时,教师把自己的信念转化为教育能力和行为榜样,给学生以信念、追求和典范。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水准,把情与理结合,真善美结合,自爱与他爱结合,把自己最真挚的爱播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

(2)教育者以爱子之心去爱,以教子之诚去育人 。

爱的教育不只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能够使学生从教师的富有情爱的教育之中受到爱的启迪,养成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较之开启思维,发展智力更为艰难因而也更有深远价值意义的一份工作。教师在这方

面,既有导向功能又有示范作用,但这不仅仅局限于教师队伍本身,而是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承担着一份责任。

(3)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须创造良好的情景。

这是情感受所处情境制约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学校要有文明向上、和谐统一、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向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比如艺术课教师带学生到优美的大自然中去写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陶冶学生性情;物理课教师多用实验性的教具上课,启发学生思考;历史课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教学片,以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等等。

( 4 ) 以情动人,叩开情感教育大门。

教育工作的艺术就是要善于透过受教育者的各种行为的方式理解、洞察学生的生活目的是什么,学生行为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他想获得什么,在他对待他人以及他人对待他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感化作用时能触动要害,他定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反应。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会学生如何丰富自己的情感,如何与他人分享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何提升个人情感。这样,学生才能走出书本知识和自我狭小的圈子,体会到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孔亮.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N] .现代教育报,2009-11-7.

[2] 冯宝鹏、高平发、苏宏伟.研究生情感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N]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年05期.

[3] 尤秀丽.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N]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罗幻.情感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N] 年第6期.

2009.教育研究与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