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24卷第1期 2011年3月 高教与经济 Vo1.24 N0.1 HIGHER EDUCATION&ECONOMY March 201l 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 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刘爱生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oo28) 摘要: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往往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之中,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双方 的冲突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其根源在于高校治理的困境和学术与行政文化的冲突。美国 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对我国当前的“去行政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高校;教师;行政人员;冲突;根源 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往往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之中。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发 生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 ,到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因被通过“不信任案”而离任 ,再到美 国高校教师为了维护和捍卫自身权益,不惜参与或组织工会,与校方进行集体谈判 ,都可窥探到美国 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Campell和Slaughter指出,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学术生活持久 的一部分” 。那么,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根源是什么? 一、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 随着美国高校问责制的加强,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 迭起,内容涉及到教学、研究、服务、薪酬、晋升等方方面面。限于篇幅,仅阐述双方冲突的“高发地带”。 (一)“问责制的拷问”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关注点从对高校的资源利用情况转向关注高 校的输出和学生学习的结果 ]。在新的问责体系下,美国高校被要求提高效率,教学更加以学生为中 心。这一切无形中加剧了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 首先,改革课程的外部压力,极易引起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通常,诸如课程开发、课程评估等学 术活动都由教师负责。在学术自治的传统下,教师在此类的学术项目上拥有极大的控制权。但在问责 制的压力下,行政人员的参与和领导被视为课程管理走向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许多美国高校:(I) 行政人员要求课程开发与学校的使命保持一致,并以学术标准的监护人自居;(2)行政人员通过资源控 制的方式,掌控课程开发;(3)行政人员要求教师致力于本科生课程,并确保课程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4)建立审核和淘汰机制,那些“低效率”的课程项目随时面临淘汰的威胁 。随着管理文化的兴起,行 政干预学术事务日深。无疑,在新形势下,行政人员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教 师大多秉持自治的传统,当他们认为决定课程事务的自主权遭到行政控制的威胁时,紧张由此产生。考 虑到课程作为学院和大学功能的一部分,将会更多地受到外部的监控和调整,这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冲突 还会升级。 其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外部要求,也是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来源之一。因为面对这些要求, 行政反应是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延长课时、用各种方法评估教学质量,以及敦促教师用现代化的技术手 收稿日期:2011一O1-20 作者简介:刘爱生(1984.),男,江西余干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23・ 刘爱生: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段进行教学等。然而,教师对此很是抵触,认为当前还缺乏有效的工具来衡量教学质量;即便真的要改 变教学,也是教师自身根据学生需求发起的,而不是基于行政命令 j。其中,“教学表现评估”(evalua— tion of teaching performance)最易引起冲突。 目前,大多数美国高校都会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表现。尽管一些发表在主流的 高等教育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学生评价是有效的、可信的,但不少研究也发现学生评价存在许多缺陷,并 不可信 。后者让本来就对学生评价忿忿不平的教师更为不满。同时,在教学评价的压力下,许多教师 可能会故意采用安全策略以迎合学生,而不顾及教学质量。这种教学行为如果被行政人员发现,反过来 又会加剧双方的不信任和冲突关系…。 此外,在“教学表现评估”的过程中,还有三大因素会激化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冲突:(1)对于何 为“好的教学”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许多教师甚至认为,学生评价只是一种“行政权力凌驾于教师之 上的工具” 。(2)学生评价在教师的晋升和终身职位授予上究竟占多大份量,通常也模糊不清。尽管 行政人员十分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师的晋升上,又特别注重科研成果。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成 为双方关系紧张的一个明显来源。(3)为了提升教学的地位,以使其等重于研究,美国高校提出“教学 即学术”(teaching as scholarship)这一概念,这越发使得教学表现在教师晋升上所扮演的角色复杂化 。 (二)“学术资本主义的诱惑” 学术资本主义是指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 。如今,美 国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卷人到学术资本主义之中。不单是研究型大学,甚至是社区学院,这些在历史 上依赖当地或州政府资金生存的机构,也把重大的创业活动纳入议程,并期望教师为他们的项目寻求外 部资助¨ 。毫无疑问,学术资本主义对美国高校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新的创业文化下,教师的学术研 究也将在一个充满冲突的环境下进行。 第一,为适应学术资本主义,美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发生了两大明显改变:(1)行政人员管理能力的 不断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商业机遇的扩大;(2)行政人员监督职权的不断膨胀,以确保教师的学术 资本主义活动没有偏离大学的公共利益,当然还包括保护学校与教师的知识产权。这看起来合情合理, 但不断膨胀的行政监督在许多教师看来,是对学术自治的一种威胁。这成为双方潜在冲突的一个来源。 第二,受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高校研究的重心不断转向短期的商业目标,日益注重市场需求和公 司利益。诸如推迟研究结果发表、禁止研究成果外泄、掩盖对商业不利的研究成果、延迟研究生毕业等 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大多通过大学的行政权力向教师施加影响”_】 。这造成了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 突,因为尽管在美国高校创业文化无孑L不入,但还是有许多教师恪守学术自主,主张知识自由分享,尤其 是那些非科学和工程学学科的教师。 第三,当涉及到学校的治理结构和资源共享时,教师作为研究者与创业者的角色重叠,也成为制造 行政人员与教师冲突的一大来源¨ 。例如,在衍生公司(spin—off company,以大学或政府实验室开发的 产品为基础的小公司)Do J,针对大学设备的使用,教师时间的安排,有关院系与衍生公司之间的对外沟 通等问题,都极易造成双方的冲突。再如,参与到跨学科研究所 的教师都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效忠于 这些研究所,又要服务于传统的院系。由于这些机构独立于院系之外,故而会威胁到以院系为基础的研 ①例如,Wachtel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评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1)评教的时间越是接近期末考试,评价等级可能越低;(2)课程安 排的时间也影响到评价等级。上午头节的课,或下午最晚的课,评价等级较低;(3)必修课的评价等级通常较低;(4)教师在现场,评价等 级较高;(5)评价等级也与教师的年龄和职称有关。如职称越低,评价等级往往越低;(6)不同学科的评价等级并不具可比性,不能用一 套标准的分数来衡量,等等。 ②对于跨学科研究所(organized research units(ORU)),直译为“有组织的研究机构”,一般又译“跨学科研究所”。它的兴起,主要是 应对大规模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和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术资本主义。它通常是按照学校学科发展方向而建立,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吸引 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教授就某~课题开展研究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促进科研的深入开展。它独立于院系之外,有自 己独立的基础设施、课题经费和行政人员,研究成果也以ORU的名义发表。国内有关资料可参考:吴铸,《加州大学跨学科研究机构及 对我们的启示》,《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第10期,第67.71页。 ・24. 刘爱生: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究项目、研究生训练与资源。如果教师在这二者之间的身份没有效协调,也会引发与行政人员的冲突。 第四,学术资本主义中教师与学校的利益纠纷,往往也是冲突的来源。针对教师的学术资本主义, 美国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与程序。一方面是为了规范教师的创业行为,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学校 的收入,因为教师所创造出来的知识产权或专利,都构成了学校的潜在收入。但是,由于双方都想从知 识产权或专利中获得利益最大化,故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意见的不合,极易引起关系的紧张。例如,对于 某项专利,教师可以说他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而非“在校时间”,因此所有权应归教师本人,但行 政人员则可能有另外一种说辞。此外,美国高校的政策往往规定了教师从事创业活动中个人所得的限 额或所花的时间(例如一个星期不能超过一天),这也容易引起教师的不满。此外,美国高校通常还有 种政策,就是要求教师公开从事创业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行政人员正是依靠这种报告机制(repor— 一ting mechanism)来决定监督的方向。然而,在教师看来,这种机制是行政人员想从中提成,从而予以抵 制 J。当教师对这一政策置若罔闻,而行政人员又紧抓不放时,双方的关系会更加紧张。 (三)“人事的纠葛” 这里主要指美国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在聘用、薪酬、晋升以及终身职位的授予等方面可能会引起的 冲突。当下,由于美国高校在治理过程中日益强调效率和公平,人事方面的冲突将会成为一项主要议题 和挑战。 在新教师的聘用上,尽管院系教师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但行政决策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 仅仅体现在聘用最后关口(校长有最终决定权),而且在一系列的聘用程序中,其他行政人员的影响往 往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换言之,新教师聘用的决策控制将成为教师与行政人员一个合作的过程, 但如果合作不愉快,将有可能引发冲突。另外,受“肯定行动”影响,美国高校被要求在教师招聘中应体 现多样化,对妇女、少数裔教师应该适当照顾。但是,如果无法获得内部教师的支持,也有可能造成冲 突。此外,较比行政人员的不断膨胀,而学校却更多地聘用兼职教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教师与行 政人员的敌对情绪。 在薪酬体系中,研究、教学和服务究竟占有多大比例,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一般来说,研究 在薪酬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教学,服务最少。鉴于此,教师一般不太愿意从事社会服务,但由于大学 的公益性质,必须体现社区或公共利益,因此教师被不断地推向外部,而这种推力显然来自行政力量,从 而成为双方冲突的来源之一。结果是,那些最边缘化的教师,包括女性、有色裔以及初级教师,大量卷入 此类事务中。此外,根据Morphew和Baker的研究,过去三十年,美国高校行政人员工资增加的比例,比 高校其他类型工作人员的比例都要高 。这往往让教师觉得很不公平,尤其女性与少数裔教师,他们 的薪水通常较低。 在晋升和终身职位的授予上,挑战不仅来自于谁应参与到各种评定之中,而且来自于在评定过程 中,教师应发挥多大的影响力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教师一般由同行评议,但都要经过院系的人事委员会 和行政人员之手。因此,教师晋升和终身职位的授予,是教师与行政人员共同对话的一个过程。然而, 尽管教师在晋升与终身职位的授予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现在行政人员(尤其是校长),不仅具有否 决权,而且在各种晋升标准的制定上,也越来越具有话语权。此外,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还来自于晋 升与终身教职授予标准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尽管学校强调教学在晋升中的重要性,但高层行政人员往 往又倾向于研究。再者,晋升和终身职位的授予上的不公平与歧视现象(女性教师、黑人教师在晋升中 极易遭到偏见),也容易引发双方的紧张。 二、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特点 (一)冲突存在着院校类型和学科的差异 以上对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仅仅是一种全局性的描述。实际上,这之中还存在院校类 型和学科的差异。在院校类型上,不同类型院校的教师对院长的期待存在着差异;不同类型院校的聘用 过程存在着一些差异,权威与行政力量介入到决策过程中的层次也不相同¨ 。在学科差异上,社会科 ・25・ 刘爱生: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学的教师在学院的决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相比而言,自然科学的教师享有更大的自 治。另外,社会科学家更愿意进入学术行政职位,在一些行政事务上更具影响力,例如教师聘用、薪水与 晋升,而自然科学家在教学决策上往往更具有影响力¨ 。 (二)冲突的加剧主要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引发 从历史上来看,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问是美国高校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高校教师的专 业地位和特权身份得到了巩固和强化。但遗憾的是,受经济危机和政府财政赤字等因素的影响,1975 年前后美国迅速滑入了“令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高校教师苦心构建的专业特权遭到行政力量日益 强劲的削弱,自主的专业身份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其作为“被雇佣者”的角色特征【3]。自此以后,随着外 部问责制的进一步加强,企业、市场与大学联系的更加紧密,以及学术资本主义、教育消费主义的兴起, 都促成行政人员权力和数量的膨胀以及教师学术权力的萎缩,继而引发教师的不满。可见,美国高校教 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并不是由于高校内部行政人员挑起的,而是大学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副产品。 (三)冲突主要围绕学术自由问题而展开 在美国高校,学术自由是一大重要的传统,也是教师敝帚自珍的。总体上,学术自由作为高校治理 的传统仍然没有变,但来自内、外部的干预不无存在。如前所述,行政人员的触角业已伸进到传统学术 事务上,包括课程开发、教学、学术研究以及教师聘用等。然而,在很多教师看来,这些干预都是对学术 自由的侵害,继而引发双方的冲突。幸运的是,美国高校对学术自由有一套良好的保护机制,如果行政 人员(尤其是校长)的干预过头,必将受到惩罚。这可以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前任校长马萨 w・吉里兰德因被教师评议会全票通过了“无信心”的表决而被迫辞职 ,以及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 斯因为被通过“不信任案”而离任,就可见一斑。 (四)冲突中带有合作 尽管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但并不表示双方就永远处在一种敌 对状态之中。考虑到高校治理中固有的模糊性④,对于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潜在冲突,人们已经把它作为 一项原则予以广泛接受。只有当冲突影响到决策过程的正常进行,才把它当作一个问题看待[7]。故 而,双方都比较宽容,能在一种既合作又冲突的矛盾之中不断前行。如今,共同治理的模式业已成为美 国院校管理的主要模式。共同治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层与管理层分享管理权力,也意味着教师群体内部 关系的和解 。同时,为了避免过分的冲突,美国高校普遍建立了冲突解决机制,包括各种各样的委员 会、联合会和申诉机制。总之,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正在力求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三、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根源 总体上来讲,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根源来自两方面。一是高校治理的困境,二是学术与 行政文化的冲突。 (一)高校治理的困境 美国高校治理的困境,首先源于行政人员和各种专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数量的持续增加。结果是,尽 管教师与行政人员同处在一个共享的组织结构中,但在学术治理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持续下降④。其 次,行政人员与教师在学校治理上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行政人员认为,教师应主要涉足于学术事务 ①Major,S.Where in the world is Martha Gilliland?(s.d.)[2009.07.14].http://www.unews.corn/media/pa.per274/seetions/ 20050829News.htm.1. ②在一些美国学者看来,高校治理中的模糊性具有重要的组织功能。例如Bess就认为模糊性可以避免高校治理过程中极端的理 性主义。因为极端的理性主义会威胁到大学和学院的本质,以及教师参与治理。进一步阅读请参考Bess,J.L_(2006).Toward strategic ambiguity:Antidote to managerialism in governance.In J.C.Smart(Ed.),Higher educati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h(Vo1.XXI,PP. 491-544).Dordrecht:Springer. ③Schuster JH,FinkelsteinM(2006b).The restructuring of academic work and ca ers:The AmericanfacuIty.Bahim0re:The JohnsHop. kins University Press. ・26・ 刘爱生: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的决策,而不应卷入诸如财政预算等非学术事务中,但教师则认为在所有的行政事务上都应共同治 理 。再次,学校治理的模糊性。正如伯顿・克拉克所指出,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与教学、科研方面 的学术管理之间关系复杂,很难明确辨别、截然分开 。最后,学校治理的不稳定性。面对急剧变化的 社会环境,美国高校“丧失了它可能一度具有的稳定状态”¨引,需要经常作出一些调整与变革。但在已 经习惯了传统的学术生活的教师眼里,这些调整或变革往往被认为是随意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教师 更倾向于保持现状。 (二)学术与行政文化的冲突 美国高校学术与行政文化的冲突,主要源于教师与行政人员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重心。在价值 取向上,“教师和研究人员共享一种价值观和这种价值观所决定的对学术身份的态度。行政人员,包括 专业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都不能直接分享这种学术身份体系。更糟糕的是,由于管理的官僚性,他们 有时甚至被学术人员瞧不起” 。在工作重心上,教师主要专注于个人的学术自由和研究兴趣,致力于 本领域的重大发现,而行政人员则关注学校的整体利益,并不断要作出变革以迎对外部的挑战。这种不 同,一方面导致教师与行政人员的相互隔绝,缺乏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加剧了双方观念与文化的不同。 考虑到这种对立,就会很容易理解美国高校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尽管许多行政人员是由教师序列 “升”上来的,而且往往接受过与教师相同的培训,但二者的冲突依然盛行 。 本文的研究以美国高校为例,不仅是因为它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而且它反映的是大学普遍存在的一 个问题,即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因为价值观的分野以及对权力与资源的争夺,将会长期处于一个博弈的 过程中。 在我国高校,面对行政权力的泛化,人们要求“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强烈。2010年5月6日由国 务院审议通过并于7月29日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 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以及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等制度改革要求。 从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冲突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1)“去行政化”应围绕教师的学术自 由有没有得到维护而展开;(2)“去行政化”既不意味着行政权力的削弱,也不意味着教师与行政人员的 分离,它更需要双方的合作、理解和信任;(3)“去行政化”不能仅考虑内部的阻碍因素,而且要认识到来 自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4)“去行政化”应充分注意不同类型院校和不同学科的差异,不能用同 一种方法来处理所有院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5)“去行政化”不仅仅是“去”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良好的冲突解决机制,毕竟从长远的趋势来看,行政权力将会继续扩大。 参考文献: [1]蒋洪池.美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案例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4):61—64. [2]理查德・布瑞德利.哈佛规则——捍卫大学之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90. [3]陈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抗游戏——论美国高校教师与高等院校之间的集体谈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6. [4]Campbell T I D,Slaughter S.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attitudes toward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commitment,and equity in universi— ty—industry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Hi gher Education,1999,(3),308—352. [5]姬璐璐.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研究——以内部问责制度为中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 [6]Briggs C L.Curriculum collaboration:A key to continuous program renewal[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7,(6):676・711. [7]Marietta Del Favero,Nathaniel J Bray.Herding Cats and Big Dogs:Tensions in the Faculty-Administrator Relationship.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Theory and Research[Jj.2010,(1):477—541. [8]Colbeck C L.State policies to impwve undergraduate teaching:Administrator and faculty response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2,(1):3-25. [9]Ackerman D,et a1.Peer observation reports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Who are the experts[J].The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9,(1):18-39. ①Burton R Clrk(1987).The Academiac Life:Small Worlds Diferent Worlds,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27・ 刘爱生:美国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的内容、特点与根源 [1O]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8. [11]Levin J S.Facuhy work:Tensions between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values[J].The Journal ofHiigherEducation,2006,(1):62—88. [12]赵婷婷,等.美国大学中的行政权力及其对教师学术自由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86-93, [13]Vestergaard J.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revisited:Conflic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role separation[J].Social Epistemology,2007,(1): 41.54. [14]MorphewC C,BakerB D The cost ofprestige:Do NeWresearch universitiesincurhiigher administration costs[J].TheReview ofHigherEdu- cation,2004,(3):365—384. [15]Twombly S B.Values,policies,and practices afectingthe hiirng processforfull-time arts and sciencesfacul ̄in community coBeges[J].heT Journal ofHigherEducation,2005,(4):423-447. [16]Beyer J M,Lodahl T M.A comparative study of pattensr of influence in United States and English universitie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6,(21):104—129. [17】林杰.美国大学的组织冲突及冲突管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105—113. [18]Collins D.Power dynamics between administrators and faculty on a unionized campus:A case study[J].Journal ofAcademic Ethics,2003, (1):239—266. [19]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0]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6. 。“ 。. ’ ;高教信息 ¨| . . ◆ ◆ .. 1’ 我校推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招生新举措 近日,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我校在今年招生工作中尝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根据方案,我校将 首次试行“自主测试、参加高考、综合评价、提前录取”举措,即在一定专业计划范围内把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 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成绩,以综合成绩作为依据进行招生选拔 录取。 今年,我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招生总计划数为100名,其中文科2O名,理科8O名,共1O个专业可以选择。 其中,文科招生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广播电视新闻学;理科招生专业为化学工程与材料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 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类、软件工程。每个专业各安排招生计划lo名。 我校推出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招生制度,对报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一定 的要求,具有浙江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符合以下两类条件之一的考生均可申请报考,一类是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所有科目均为A等,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均为P等以上;另一类是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6 门以上科目为A等,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均为P等以上,且在相关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以及 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学、艺术或体育特长。 申请报名的考生,需要参加我校组织的书面评审和综合测试。学校将根据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 竞赛成绩以及中学阶段综合表现情况,确定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名单,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数 的6倍。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再参加我校组织的综合测试,综合测试采用面试方式进行,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综 合测试结束后,确定入围考生名单。 入围考生须参加2011年浙江省高考一类科目组的考试,录取批次安排在第一批提前录取。学校将根据考生学业水 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学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考总分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结合考生志愿填报情况,按综合成绩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据了解,此举是深化完善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多 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学校希望,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高考招生制 度的尝试、深化和完善,能打破“一考定终身”考试制度的弊端,真正把全面、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潜质的人才选拔到学校 来。同时,作为一种尝试,招生方案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摘自浙江工业大学校园网・2011年3月1日)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