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二教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
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两种不同的切法,懂得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处理方法:
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小刀 教学时间:
一教时(2015.3.22)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悬疑,诱发创造力:
1、 揭题,引发学生思考:
(1)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 你看见过五角星吗?哪些物品上有?
(3) 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我们能发现吗? 2、 师生互动交流。 二、 再读感知,认识创造力: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 生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 指名读课文,提示长句的停顿
2、 生通读几遍课文后,鼓励提出问题,教师适时归纳、梳理,重点围绕“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理解。
三、 细读体验,启发创造力:
1、 四人小组练习切苹果
2、 用尺子量一量切的苹果,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3、 各组汇报切苹果的情况。
4、 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课件出示第5节,引导学生多读领悟)
归纳:
A.【辞典】魅力——吸引人的力量 B.【课文】魅力——创造力
(品味三个“传”字)
5、 学生自读第4节,理解: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
1
的方法。
四、 研读玩味,激活创造力:
探究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预设:
好看;体现公平;一种习惯„„ 教师归纳:
因为好看,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与发明。 五、 调动积累,链接生活:
现实生活或历史故事中,你知道哪些人的做法是有创造力的吗? (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
六、 作业:
1、 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2、 语文练习册
„„„„„„„„„„„„„„„„„„„„„„„„„„„„„„„„„„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竖切 常规
横切 换角度=新发现 创造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