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以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以

来源:华佗小知识
Value Engineering

217 •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研究

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全过程、全层次、全方位人才培养

模式为例

Reform and Research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aking the Whole Process, the All Levels and the All-round Training Mode ofTalents in

He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喇海霞 LA Hai-xia;王辉 WANG Hui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学院,石家庄050091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91 ? China )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各高校均从不同层面研究探讨转型发展问题。旦是高校转型发展想要卓有成效,关健是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及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需求,办出有特色有水平的地方高等院校。本文首先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革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 筑学专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and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transfor^n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 levels. I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ants to be very fruitful, the key is to reform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as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and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in the region, do a unique level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全过程;全层次;全方位Key words: the whole process; all levels; all directions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4311(2017)26-0217-030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 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教育部国家发展 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 转变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指示精神,各高等院校均在 从不同层面研究与探讨高校转型发展问题。从转型发展方 向来看,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以学习者为中 心重视能力的训练,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潜能,个性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 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 念的需要

高校转型发展旨在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的、能够终身学习、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高等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想建立以学生为中 心的育人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思维潜 力得以挖掘,健康人格得以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京津冀一体化

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课 题编号:2016GJJG328。

作者简介:喇海霞(1978-)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工程技术学

院建筑学院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教学改 革;王辉(198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教务处副,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必行。

1.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转型发需要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 构的调整,惟有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人才教育模式,才可 以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 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产业结构的形成或调整需 要足够的专业人才做支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实现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大有裨益。

1.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各专业特色发展的需要

高校转型发展要求毕业学生除了应该掌握的专业技 能,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平时注 意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做到随时能胜任企业的日常工作。其中,对专业 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下,大多数高校的人才教育模式一成不变。每个学校所处 地区的发展程度、对学校在资金上和上的支持力 度、学校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配备情况各有不同,这些因素 决定了各所学校都各具特色,也决定了各高校必须确立有 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 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 提出了全过程、全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导着 建筑学专业的转型发展。全过程、全层次、全方位育人理念

218 •

主要是从学校整体出发,从不同的视角,优化并审视人才 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最佳效益。为 此,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 几方面做出改革与创新。

2.1明确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价值工程

家庭、学校全方位的考评体系。更加注重理论考查与能力 考查、结果评定与过程评定、书面表达与操作展示相结合 的综全方位考评。

2.3.3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建筑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双师、双能”型师

建筑学专业授课教师中,特别是专业骨干课,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通过进行建筑行业、企 资队伍建设,

主要聘请校企合作单位有丰富工作经验 业调研,通过走访天津城建学院建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 比如设计类课程,

建筑与艺术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学院等多所京津冀 的工程师以上人员讲授,并采取“1带1”形式展开授课,即

本校专职教师1名,达到培养 地区高校,并认真研读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 同门课安排企业教师1名,

三五”规划》、《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 本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同时安排更多专职教师暑期 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重要 指导性文件,最终确定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 务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

任感,政治合格、人格健全的、具备设计创作能力、实践应 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能在城市建设领域从事建筑设计、

城乡规划设计及风景园林设计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技 术技能型人才。并且建筑学已逐步形成以校企合作为支 撑、以建筑设计为中心,辐射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与 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相融的专业特色。2.2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岗 位能力脱节、毕业生就业适应期长的问题,我院在深入分 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学 生全面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构建了 “平台+模块”的课 程架构,即建立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

拓展能力这“三个平台”,以建筑设计为主轴,设置专业方 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 块等“三个模块”。学生在打牢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 之外,还可根据个性化发展要求选择不同学习方向。实施

“多证书”培养制度,将多证书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 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采取多种措施保证 “多证多能”培养要求的实现。2.3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该校建筑学专业从14年开始设立,与其他有着雄厚

教育背景和底蕴的国办高校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是无

法媲美,所以我们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服务京津冀地 区经济与产业发展,凝练打造特色,才能长远发展。建筑学 院与河北大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弘宇建筑设计 有限公司、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校企合作关 系,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2.3.1校企协同共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与河北大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弘宇建筑设

计有限公司合作,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保证课程体系 的完整性前提下,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特别是建筑 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实验、实训和实习大 纲与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书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进度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定。2.3.2构建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考评体系 该校建筑学专业构建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 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打破 了以往单一由学校教师评价的制度,建立了由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体项目设计,提高该院专职教师的实践 能力。

2.3.4充分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该校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 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实验实习场 所搬到校外企业。

另一方面,通过引企入校,积极创建校内实验实习实

训基地。目前,引企入校2家,企业投资1600万元、兴建质 检大楼1座,

组建了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力学、建筑幕墙 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学院计划在3年内建成校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1-2 个校级工程训练中心。

该院与企业积极展开科研合作,目前,校企合作专利 3项,

校企合作自然科学课题3项,同时在校学生与专职 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设计。2.4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当前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 校要将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创 业教育育人环境。建筑学院逐步构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指导创新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

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4.1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素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 生完善智能结构,

全面成长成才。为促进学生参加素质拓 展活动,该校设立学生课外活动学分,并规定必须获得一

定课外学分才能毕业。第二课堂包括社会责任课、

养成教 育,学做合格公民,以及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志愿者 活动等。2.4.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育和发挥大学生的个性 特长,

鼓励和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 各项科技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创新中 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简单的设计创

新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高年级有 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研究项目,为课程设

计、毕业实习与设计做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各类科技竞赛、 技能大赛,

开展的重点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2.4.3 该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该校一方面将推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按照“河

Value Engineering

219 •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under the Opportunity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邓艳红® DENG Yan-hong;王金江® WANG Jin-jiang;

蒋翔宇①JIANG Xiang-yu;何永安②HE Yong-an

(①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衡阳421001;②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衡阳421008)(①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1,China;

②Nanyue College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8, China)

摘要: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 很强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较多,无法适应当前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本论文在教学内容修改、实验资源建设、考核机制完善 等方面做了实践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The state guides the transfor^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n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applied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As a practical and applied cours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physics expei士nent has many disadvantages and can't mee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id some practice research on modific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resources, consummation of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These efforts has played a good effect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大学物理实验;探索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exploration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 ( 2017 )26-0219-03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许多地方专科层 次的学校通过合并、更名升格为本科院校,这类地方本科 高校转型发展问题就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2010年6月 2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3年6 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联 盟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完善现代职业技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优秀青年项目(项目编号:

15B033);衡阳师范学院博士启动项目(项目编号: 14B40)“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中心”—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省级虚拟仿 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6] 399 号)。

作者简介:邓艳红(1985-)女,湖南永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

为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众创空间)标准,积极整合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契机下大学物理实验实践探索

0

术教育体系。联盟成员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首批

35所高校加入。2014年4月2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召开 了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 办,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首届“产教 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5月2日,印发 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 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 型,重点举职业教育。”2014年6月16日,教育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 部、扶贫办六部委联合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是《关于加快发 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细化和执行路线图,规划进一 步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 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信该校会建成一所能够服务

内部资源,争取外部资源,通过校企协同,完善园区建设, 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 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场地、人员、经 学校。

参考文献:费、制度”四到位确保每年能孵化完成推荐15-20个成熟

[1] 赵宇.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 创业企业,走向社会落户,争取用2-3年的时间将其建成

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213-216.

省内有特色的大学生孵化园区。

[2] 王瑞.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人才培养战略[J1.经营管

总之,目前我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事

理者,2014(33): 191.

业内涵发展,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

[3] 刘树友.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究[J].东方

量和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得到京津冀地区行业企业、

企业文化,2014(22): 137.

社会的高度评价。虽然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 [4] 梁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体化”机制探索一以绍兴 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主动文理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 01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