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
数字化信息服务框架分为数字校园支撑体系,信息基础平台和应用信息服务三个
层次。信息基础平台由支撑系统承载,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连接和界面,实现不同应用、不同结构、不同数据源的统一总线式结构。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和娱乐为一体的信息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案设计选型关系到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的实际效果,同时对用户产生直接影响。本文试图选用Linux操作系统,为满足应用需求,完成目前数字校园网络信息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基于web模式的流媒体服务系统。 让学生系统地学习Linux操作系统,并能够熟练操作运用以及在Linux操作系统下进行相关系统的设置。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相关网络服务器的配置。
二、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Linux的安装与初步使用; 2、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
3、系统管理的文件系统管理、用户和组管理、系统进程管理; 4、Linux网络配置基础;
5、Linux环境下Apache、Samba、DNS、E-mail、DHCP、FTP等服务器的构建; 6、数据库服务器MySQL的构建;
7、掌握Linux下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三、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数字校园的服务信息要求,正确选择服务平台;
1
2、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各种网络服务器的配置;
3、掌握流媒体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构建基于web模式的流媒体服务系 统。
4、严格按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撰写并提交毕业论文(包括打印稿、电子稿、PPT 文档);
5、能够对所配置的各种服务器进行演示;严格按照制定的进度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任 务。
2
基于Linux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
摘要: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和娱乐为一体的信息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案设计选型关系到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的实际效果,同时对用户产生直接影响,而Linux就是目前在网络服务器上最受青睐的操作系统,并且Linux操作系统的强项在于强大而安全稳定的网络功能,所以在未来网络的发展中,构建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服务平台是很重要的,在现在的各种网络中比如商业、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中简单操作的同时要求更高的系统的安全和系统的可靠性。
在各种服务全面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软件开发中源代码和价格上又在不断的追求,Linux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Linux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焦点,在现在它又从网络服务器的顶尖领域里一步步走向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在各种媒体中都不难发现Linux的影子。
关键字:校园信息服务;Linux;网络服务器
3
目 录
第1章 概论 ...................................................................... 7
1.1 信息服务平台的选择 ........................................................ 7 1.2 linux的安装及初步使用 .................................................... 9 1.3 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 ..................................................... 10
1.3.1 简单命令的使用 ..................................................... 10 1.3.2 vi编辑器的使用 .................................................... 11 1.4 linux 系统管理 ........................................................... 13
1.4.1 文件系统管理 ....................................................... 13 1.4.2 用户和组管理 ....................................................... 15 1.4.3 系统进程管理 ....................................................... 16 1.5 linux 网络的基本配置 ..................................................... 17
1.5.1 以太网的配置 ....................................................... 17 1.5.2网络命令的使用 ..................................................... 18
第2章Samba服务器 .............................................................. 19
2.1 Samba的概述 ............................................................. 19
2.1.1 SMB协议 ........................................................... 19 2.12 samba的功能 ........................................................ 20 2.2 Samba服务器的安装 ....................................................... 20 2.3 Samba服务的配置 ......................................................... 20
2.3.1 Samba服务的主配置文件 ............................................. 20 2.3.2 Samba用户帐号 ..................................................... 23 2.3.3 Linux客户端的访问 ................................................. 24 2.3.4 Windows客户端的访问 ............................................... 25
第3章DNS服务器 ................................................................ 25
3.1 DNS服务器的概述 ......................................................... 25
3.1.1 DNS域名系统的简介 ................................................. 25 3.1.2 DNS的作用 ......................................................... 25 3.1.3 DNS服务的整体结构 ................................................. 26 3.2 BIND服务器安装 .......................................................... 26
3.2.1 Bind的简介 ........................................................ 26 3.2.2 Bind软件包的安装 .................................................. 26 3.2.3 BIND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 27 3.3 DNS服务的启动与停止 ..................................................... 29 3.4 DNS服务器的测试 ......................................................... 29
3.4.1 使用host命令测试 .................................................. 29 3.4.2 使用nslookup测试 .................................................. 29
第4章Apache服务器 ............................................................. 30
4.1 Apache服务器的概述 ...................................................... 30
4.1.1 Apache的简介 ...................................................... 30 4.1.2 Apache的特点 ...................................................... 30
4
4.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 ...................................................... 30
4.2.1 安装Apache服务器 .................................................. 30 4.2.2 Apache服务的基本配置 .............................................. 31 4.3 启动和停止Web服务 ....................................................... 34 第5章DHCP服务器 ............................................................... 34
5.1 DHCP服务器的概述 ........................................................ 34
5.1.1 DHCP服务的简介 .................................................... 34 5.1.2 DHCP服务的工作原理 ................................................ 35 5.2 DHCP服务的安装 .......................................................... 35
5.2.1 DHCP软件包的安装 .................................................. 35 5.2.2 DHCP服务的配置 .................................................... 35 5.2.3 设置DHCP中继代理 .................................................. 37 5.2.4 启动和停止DHCP服务 ................................................ 37 5.3 DHCP客户端的配置 ........................................................ 38
5.3.1 Linux中DHCP客户端的配置 .......................................... 38 5.3.2 Windows 2000/XP/2003中DHCP客户端的配置 ........................... 38
第6章FTP服务器 ................................................................ 39
6.1 FTP服务的概述 ........................................................... 39
6.1.1 FTP服务的简介 ..................................................... 39 6.1.2 FTP的工作原理 ..................................................... 39 6.2 FTP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 39
6.2.1 常用FTP服务器软件 ................................................. 39 6.2.2 Vsftpd的安装及设置 ................................................ 40 6.3 启动和停止Vsftpd服务 .................................................... 42 6.4 Vsftpd的测试 ............................................................ 42 第7章 Sendmail邮件服务器 ....................................................... 43
7.1 Sendmail服务器的概述 .................................................... 43
7.1.1 电子邮件服务的概述 ................................................. 43 7.1.2 sendmail的简介 .................................................... 43 7.2 Sendmail的安装及配置 .................................................... 44
7.2.1 Sendmail的安装 .................................................... 44 7.2.2 Sendmail的配置 .................................................... 45 7.3 sendmail的启动与停止 .................................................... 46 第8章 MySQL数据库服务器 ........................................................ 47
8.1 MySQL的概述 ............................................................. 47 8.2 MySQL服务安装与配置 ..................................................... 47
8.2.1 MySQL的安装 ....................................................... 47 8.2.1 MySQL的登陆 ....................................................... 48 8.3 MySQL的几个重要目录 ..................................................... 49 8.4 MySQL的常用操作 ......................................................... 50 第9章 Helix流媒体服务器 ........................................................ 51
9.1 流媒体服务器的概述 ....................................................... 51
9.1.1 流媒体技术简介 ..................................................... 51 9.1.2 Helix流媒体服务器简介 ............................................. 51
5
9.2 Helix流媒体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 52
9.2.1 Helix的安装 ....................................................... 52 9.2.2 Helix服务的启动与停止及测试 ....................................... 53 9.2.3 Helix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 53 9.3 管理用户和许可证 ......................................................... 55
9.3.1 Helix的管理用户帐号 ............................................... 55 9.3.2 Helix的许可证文件 ................................................. 55
致谢语 .......................................................................... 56 参考文献 ........................................................................ 57
6
第1章 概论
1.1 信息服务平台的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操作系统相继推出,例如:Windows XP、Windows 2003、Vista、linux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那么正确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来作为校园信息服务平台是很重要的。
也许在一开始就会有人感到疑惑,为什么有很好用的图形界面的windows还要去使用难以着手的Linux呢?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到底Linux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先来看看它的重要性,如图 1在这样的校园网络中它所操纵了网络中进出的所有的任务和服务。
7
图1基于Linux操作系统校园网络服务的网络拓扑图
其实这样的校园网络还是比较简单的,在Internet网中就变更加错综复杂了,那么每天在网络中有那么的服务和请求,要求系统稳定、可靠和安全的提供服务,Linux正担负着这样的任务,又正因为它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基于Linux的网络就大力发展了。
一直以来,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被各界广泛使用,运行在Linux上的Apache、DNS、sendmail、vsftpd等网络服务器已经成为IT行业的宠物。
本课题之所以采用Linux操作系统来构建校园网络服务平台,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完善的内置网络是Linux的一大特点。Linux在通信和网络功能方面优于其他操作系统;第二、提供了可靠的系统安全:Linux采取了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对读、写进行权限控制、带保护的子系统、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这为网络多用户环境中的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目前在很多国家,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已经在包括政务、军事、商业等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Linux也已经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领域崭露头角。目前,如何利用自由软件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课题。显然,在今后的几年中,高水平的Linux专业人才将成为IT领域乃至整个就业市场中的新亮点,Linux人才的培训迫在眉睫。
8
近日,专业机构对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从2007年12月16日至22日近一周关于Linux、Windows以及Unix人才的招聘信息调查发现,随着国内使用Linux的单位越来越多,相关人才的需求随即产生,并且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显著高于Unix从业者,基本上与Windows从业机会持平。从诞生起,Linux就以开放源代码的模式及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吸引着全世界计算机爱好者。而随着Linux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国内Linux人才缺口逐渐凸显。 1.2 linux的安装及初步使用
虽然现在linux版本有很多,但Red Hat Linux在linux操作系统的领域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该款linux融合了windows系统下的易用性以及传统linux的稳定性,用户使用起来很轻松,特别是在其图形界面x-window下所有操作和windows系统几乎一样,所以本课题选择Red Hat Linux9.0来构建设基于linux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现在就Red Hat Linux9.0的安装做初步的介绍:
(1) 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在BIOS设置界面中将引导顺序方式设置为从光驱引导。
(2) 重新启动计算机,将第一张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启动时将出现安装模式选择,有两种安装方式:图形方式和文本方式,一般选用图形方式,直接按回车键即可。
(3) 接下来可能会检测安装介质(光盘),然后进入欢迎界面。
(4) 语言选择为简体中文,键盘、鼠标一般都采用默认选项。 (5) 安装类型为定制——完全安装,为以后的实验安装好相关软件。
(6) 系统分区采用系统自动分区方式,一般系统有三个分区:引导分区/boot、根分区/、swap分区。
(7) 引导装载程序配置、网络配置、防火墙配置,附加语言支持,时区选择等一般都采用默认设置,接下来就是设置根口令,这是系统登陆的密码,一定要保密。
9
(8) 验证配置为默认选项,选择软件包为“其他”—>“全部”,这是为了方便以后服务器的配置。
(9)接下来是正式开始安装系统,更换第二,三张光盘直至操作系统安装完成。 (10) 安装拷贝完成后,选择不创建引导盘,接下来进行图形化界面配置,一般都采用默认值,并选择采用图形方式登陆。
(11)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linux操作系统图形登陆界面(如图2所示),输入用户名:root和口令,如果正确,则正常进入linux操作系统。
图2 图形登陆界面
1.3 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 1.3.1 简单命令的使用
(1)linux命令分为:内部命令和系统命令(/bin,/sbin) (2)linux命令的格式: Conmment Option # ls -l
(3)常用命令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命令及说明 命令 reboot halt 功能说明 重启动计算机 关机 10
shutdown –h +5 五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date ls pwd cd mkdir rmdir more wc tail cp mv rm Grep cat 关机;-h,-r 示例 shutdown -h 18:18:18定时关机 显示时间与日期。修改时间:date 010112002006(月日小时分年) 列出文件和目录的属性信息 列出用户当前所处目录路径 改变用户的当前目录 建立一个新目录 删除一个目录及其中的文件 分页查看文件内容 例如:cat /etc/passwd |more 显示档案的相关信息,例如:行数,字数,byte数,档案名 查看档案或文件的后多少行的内容.tail -3 yp.conf 连续显示、查看文件内容 移动文件或目录(如果在同一目录,就是换名) 删除文件或目录 在指定对象中搜索指定文本,例如:grep this *.txt 连续显示、查看文件内容 1.3.2 vi编辑器的使用
在Linux系统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编辑器,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是vi了。所谓vi是指Visual的意思,它是所有系统中都会提供的屏幕编辑器,虽然并不是很容易学习,但鉴于其功能的强大,以及兼容于各大Linux系统,因此在刚进入系统管理前,先学习vi的使用方法,掌握其中的重点所在,方便以后Linux的相关操作。
(1)Vi四种操作模式:
命令模式、插入模式、替换模式、末行模式。 (2)模式之间的切换:
1)命令模式与输入模式的切换,如图3所示:
命令模式 a、i、o Esc 图3 命令模式与输入模式的切换
输入模式 11
2) 命令模式与末行模式的切换,如图4所示:
: 末行模式 命令模式
Esc 图4 命令模式与末行模式的切换
(3)命令模式下的使用如表2所示:
表2 vi命令模式下常用的命令 命令 0(零) $ G Ctrl+b Ctrl+f yy nyy yw dd ndd p
功能说明 将光标移到该行的最前面 将光标移到该行的最后面 将光标移到最后一行的开头 将光标向前卷动一页,相当于按page up键 将光标向文章后面移动一页,相当于按page down键 可将光标当前所在位置的整行复制 复制光标位置行开始向后n行 复制光标位置到单字结束的字符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若按3dd键,表示删除当前光标位置的1行与下面两行 可将复制的字粘贴在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复制整行文字,粘贴到光标所在位的下一行 (4)末行命令的操作如表3所示:
表3 vi末行模式下常用的命令
命令 :set nu w wq q q!
功能说明 命令(在文件内容每一行的前面加上行号) 将文章存入指定的文件名 filename 保存离开 不保存离开,如果文档已经编辑并未保存,将会提示保存 强制离开 12
1.4 linux 系统管理 1.4.1 文件系统管理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来保存和管理文件的方法,而每种操作系统支持的文件系统数量和类型都不同,因此在了解系统运行之前,必须对文件系统的结构有所了解,尤其在Linux中,任何软硬件都视为文件,所以此部分对Linux文件系统进行相关讲解。
(1)Linux的文件系统与目录结构,如图5所示:
php1 图5 linux文件系统与目录结构
bin man src … grup Lost+found bin local share … bin boot dev etc home lib procusr var …/ man1 (2)目录结构的说明 1)/root:Root的主目录。
2)/dev:目录中包含的大部分都代表实体设备的特殊文件。
3)/etc:目录中存放与主机的配置和设备有关的文件,如用户密码、组、shell等设备文件。
4)/lib:目录存放执行/bin及/sbin目录下可执行文件所需的函数。 5)/bin:存放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很多基本Linux命令都在这里。 6)/sbin:存放在root才有权使用指令程序。负责启动及恢复系统的文件。
13
7)/usr:存放很多系统指令,这些存放的文件可以被所有主机或网络上的用户读取,通常会被系统载入为只读。
8)/var:放一些系统记录、暂存数据的地方。 9)/home:通常是用户的主目录
(3)文件和目录权限
w(2,Write,写入)所谓写的权限,也就是对文件修改和删除的权限。如果目录的写权限也对你开放了,则可以创建、删除或修改该目录下的任何文件或自目录——即使该文件和子目录并不属于你。
r(4,Read,读取)对目录有只读许可的用户,不能用cd命令进入该目录;还必须同时有执行许可才可以进入该目录。必须同时拥有读和执行权限才可以使用ls这样的程序列出目录内容清单。
x(1,Execute,执行)只对目录有执行权限的用户,想访问该目录下的文件有读权限的文件,必须知道该文件名才可以访问。 对文件而言,该用户具有执行文件的权限。
文件和目录权限的修改: 1)chmod命令
chmod指令可以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权限模式。只有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用户或root能改变权限。
格式:chmod [option] [who] [opcode] [permission] [file1] 例子:chmod u+x file 对file文件增加执行权限
chmod u-rwx,g=r file 删除用户的执行,写入,只读权限,所属组为只读权限
2)chown命令
chown命令可以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用户,也可以改变所属组。可以改变数个文件或目录的所有权。只有root或文件的所属用户有权改变。
格式:chown [option] [newuser] [.newgroup] file1 [file2 file3…….] 例子:chown tom /test/yp.conf 将yp.conf文件的权限改为tom用户 chown tom.tom /test/yp.conf 将yp.conf文件的权限改为tom用户及tom组 3)chgrp命令
chgrp命令可以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且可以改变数个文件或目录的所属
14
组。它的作用和chown命令差不多多。
格式:chgrp [option] [newgroup] file1 [file2 file3 …..] 例子:chown tom /test/yp.conf 将yp.conf文件的权限改为tom组 1.4.2 用户和组管理
Linux是一个多用户的系统。用户就是指登录系统并运用系统资源工作的人,但并不一定负责管理系统的工作。管理员负责系统管理,所以在系统中的权限是被管理规范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登录,甚至主机也提供虚拟终端让用户同时登录。所以,管理员的工作就是决定哪些用户能登录系统,并给每一个分配一个登录系统的帐号,设置权限等相关的管理。
(1) 管理员账号管理
管理员的帐号管理如表4所示:
表4 管理员帐号管理
作用 设置root账号的密码 变换身份为管理员 只允许root登录
命令格式 #passwd #su –或su #touch /etc/nologin (2) 用户账号及组管理
用户帐号和组管理的使用如表5所示:
表5 用户帐号和组管理
作用 添加用户 为用户设置密码 删除用户 查封用户 建立用户组 删除用户组
15
命令格式 #useradd 用户名 #passwd 用户名 #userdel 用户名 #vi /etc/passwd 用分号注释掉用户记录 #groupadd 组名 # groupdel 组名 将用户加入到组 将用户从组中删除 查看用户属于某组 新建用户加入某组 更改用户主目录 添加用户到组
# gpasswd –a 用户名 组名 //添加用户 # gpasswd –d 用户名 组名 //删除用户 #groups 用户名 # useradd –g 某组名 用户 #useradd -d 主目录 用户 #useradd -g 用户组 用户 1.4.3 系统进程管理 (1)进程的概念
所谓进程,是指系统目前正在执行的程序,每当输入一个命令时,Shell也会同时启动一个进程,这种进程与程序分离的方式是linux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它极具弹性,所以管理员也可由此学习如何控制正在执行的进程,以及进程的输入与输出。
每个进程都可能以两种方式存在:前台与后台。所谓前台进程,就是用户目前在屏幕上进行操作的进程;而后台进程则是实际上在操作,但由屏幕上并无法看到的进程。
(2)进程的显示 1)显示目前进程
Ps命令的功能是查看目前的系统中有哪些进程正在执行,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可以直接输入ps命令名称而不加任何参数: # ps 2)显示进程的详细信息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系统数据,可以使用-l(Long)参数,它将显示出更多的进程信息:#ps -l
而另一种显示进程详细信息的参数为-u(User),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进程数据以用户的格式来显示:#ps -u 3)显示后台进程
其实,系统中目前执行的进程绝不是只有输入ps命令时的数目,事实上有为数更多的进程以后台的方式来执行,它们一般都是系统的服务,或者是用户利用&来处
16
理的进程。如果要查看这些后台进程,可以使用-x参数 :#ps -x
有经验的的linux管理员一般都习惯一次查看所有的用户执行的进程及后台进程,此时可以使用-aux参数。虽然-aux参数可以提供详尽的信息,但是有时并不是很容易找出所需的信息,因此我们可配合使用grep命令,以缩小查看的范围:#ps -aux | grep smb 该命令是找出与smb有关的进程及内容,可查看samba服务器是否启动。
(3)进程结束
如果某个进程执行到一半时中断,或消耗太多的系统资源,例如内存数量及CPU时间,此时可以考虑使用kill命令来将指定的信号传送到该进程。
虽然kill命令可以传送信号有很多种,但以SIGTERM(15)或SIGKILL(9)居多,它们都是用来结束进程执行的。因为kill命令在使用时必须通过进程ID来指定信号的接受进程,所以需先以ps命令来得知要传送的PID,之后再使用kill命令加上指定的PID来送出终止信号以结束进程。
#kill 16525 终止PID为16525的进程
因为有些进程会捕捉某些信号,所以当直接指定PID无法终止其进程时,可以用-9 参数,它代表送出SIGKILL信号。 例如:#kill -9 16525
如果使用-9参数仍无法结束进程,还可以尝试使用-15参数来送出SIGTERM信号;如果连-15参数都无法成功地删除此进程,则只有重新启动这一方法了。
通常,极难删除的进程大多与系统运行有关联,如果删除后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或执行,因此最好不要养成直接使用-9和-15参数的习惯。
Kill命令的另一个常用的时机是,当对某个服务(Daemon)进行修改或设置后,可以使用-HUP参数来重新启动该进程,这可减少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时间。 1.5 linux 网络的基本配置 1.5.1 以太网的配置
在Red Hat Linux9中可以直接编辑文件来配置网络,但通常可以使用一些命令或者工具来进行,例如:redhat-config-network图形界面网络配置工具、Webmin等,还可以使用netconfig程序配置网络,下面以netconfig程序配置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17
(1)启动netconfig程序
当用户登录到Linux系统后,在终端上使用“netconfig”命令启动该程序,单击图中对话框上的“yes”按钮,确认要进行网络配置。
(2)配置网络属性
进入“Configuer TCP/IP”窗口后,设置相应的网络属性,如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确认配置完成后单击“OK”按钮保存设置。
(3)重新启动网络服务
使用netconfig程序进行网络配置后只是修改了相应的网络配置文件,并没有使用所作的配置在当前系统中生效,需要使用“service network restart”命令重新启动网络服务,才可以使新的配置在当前系统中生效。 1.5.2网络命令的使用
(1)ifconfig:可以用来配置并检查网络接口的配置情况。 1)配置eth0的IP地址,同时激活该设备。
#ifconfig eth0 10.10.204.176 netmask 255.255.255.0 up 2) 查看指定的网络接口的配置:#ifconfig eth0 3) 查看所有的网络接口配置 : #ifconfig
(2)route:可以用来配置并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情况。 1)添加到网络的路由。
#route add -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eth0 #route add -net 192.168.2.0/24 eth1
2)添加默认网关:#route add default gw 10.10.204.1 3)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route
(3)traceroute:可以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由。 #traceroute www.sina.com
(4)ping :可以用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ping 202.103.86.3 (5)netstat:可以用来显示网络状态信息。 1)显示网络接口状态信息:#netstat -i
2)显示TCP/UDP传输协议的连接状态:#netstat -t 或者 netstat -u
18
(6)hostname:可以用来更改主机名: #hostname xiayanjun (7)arp:可以用来配置并查看ARP缓存。 1)查看ARP缓存:#arp
2)添加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记录,即绑定。 #arp -s IP地址 MAC地址
3)删除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缓存记录。 #arp -d IP地址 MAC地址
第2章Samba服务器
2.1 Samba的概述 2.1.1 SMB协议
(1)SMB协议是Microsoft和Intel在1987年开发的,该协议可以用在TCP/IP之上,也可以用在其他网络协议(如IPX和NetBEUI)之上。通过SMB协议,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读、写服务器上的文件,以及对服务器程序提出服务请求。此外通过SMB协议,应用程序还可以访问远程服务器端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 。 Linux使用一个被称为Samba的程序集来实现SMB协议。通过Samba,可以把Linux系统变成一台SMB服务器,使Windows 95以上的Windows用户能够使用Linux的共享文件和打印机,同样的Linux用户也可以通过SMB客户端使用Windows上的共享文件和打印机资源 。
(2)Samba服务器包括两个服务程序:smbd和nmbd
1)smbd服务程序为客户机提供了服务器享资源(目录和文件等)的访问 2)nmbd服务程序提供了NetBIOS主机名称的解析,为Windows网络中域或者工作组内的主机进行主机名称的解析
(3)Linux主机与Windows主机的互访方式
通过Samba服务可以实现UNIX/Linux主机与Windows主机之间的资源互访,如图12所示:
Windows服务器 Linux服务器 19 Windows客户端 Linux客户端
图6 linux与windows互访
2.12 samba的功能
Samba软件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共享Linux文件系统。(2)共享安装在Samba服务器上的打印机。 (3)支持Windows客户使用网上邻居浏览网络。 (4)使用Windows系统共享的文件和打印机。
(5)支持WINS名字服务器解析及浏览。(6)支持SSL安全套接层协议。 2.2 Samba服务器的安装
RHEL9中缺省安装了Samba相关的软件包,可以使用命令rpm -qa |grep samba 查看系统中所有安装的samba软件包,如图7所示:
图7 检测samba软件包
。
如果系统还没有安装Samba服务。如果现在要安装,可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的第2张安装盘放入光驱,加载光驱后在光盘的Server目录下找到Samba服务程序的RPM安装包文件samba-3.0.23c-2.i386.rpm,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rpm -ivh /mnt/Server/samba-3.0.23c-2.i386.rpm 2.3 Samba服务的配置
2.3.1 Samba服务的主配置文件
(1)Samba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是smb.conf,保存在目录“/etc/samba/”中,
20
文件中注释行使用“#”开始,是对配置内容的说明文字样例行使用“;”开始,是对配置内容的举例,Samba主配置文件smb.conf由两部分构成。
1)Global Settings(全局设置)
该设置都是与Samba服务整体运行环境有关的选项,它的设置项目是针对所有共享资源的。
2)Share Definitions(共享目录)
该设置针对的是共享目录个别的设置,只对当前的共享资源起作用。 (2)全局参数说明
1)设置Samba服务器所属的群组名称或Windows的域名:workgroup = workgroup
2)设置Samba服务器的主机名:netbios = xyj
3)设置Samba服务器的简要说明:server string = Samba Server 4)设置可访问Samba服务器的主机、子网或域:hosts allow = 192.168.1. 192.168.2. 127.
5)设置Samba服务启动时,将自动加载的打印机配置文件:printcap name = /etc/printcap
6)设置是否允许打印配置文件中的所有打印机开机时自动加载:load printers = yes
7)设置guest账号名:guest account = pcguest
8)指定Samba服务器使用的安全等级,缺省安全级别为“user”,表示需要经过Samba服务器的用户认证后才能够访问服务器中的资源,还提供了share、server、domain等安全等级。
security = user
9)有多个网卡的Samba服务器设置需要监听的网卡:interfaces = 网卡IP地址或网络接口
10)设置samba服务器的用户映射:username map = /etc/samba/smbusers 用户映射通常是在Windows和Linux主机之间进行。两个系统拥有不同的用户账号,用户映射的目的就是将不同的用户映射成为一个用户。做了映射后的Windows账号,在使用Samba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时,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账号进行访问。 要使用用户映射,只需将smb.conf配置文件中username map = /etc/samba/smbusers
21
前的注释符号“;”去除 。然后编辑文件/etc/samba/smbusers,将需要映射的用户添加到文件中。参数格式为:
单独的Linux账号 = 要映射的Windows账号列表 例如:redhat = tom jack (3)用户目录共享设置 1)home目录
[homes]共享目录不特指某个目录,而是表示Samba用户的宿主目录,如图8所示:
图8 设置home目录
Comment:用于设置共享的说明信息
Browseable:设置为no表示所有Samba用户的宿主目录不能被看到,只有登录用户才能看到自己的宿主目录共享;这样设置可以加强Samba服务器的安全性
Writable:设置为yes表示用户对该共享目录写入,设置用户对自己的宿主目录具有写权限是比较合理的
2)共享目录
设置共享目录public,如图9所示:
图9 共享目录的配置
path:用于设置共享目录对应的Linux系统目录
public:设置为yes表示该共享目录对于所有Samba用户可见 (4)Samba服务的打印共享
与共享打印有关的配置文件主要是在smb.conf中的[printers]配置项中。配置
22
参数与共享目录是基本相同的。
(5)启动和停止Samba服务
1)启动Samba服务: #service smb start 2)停止Samba服务: #service smb stop 3)重新启动Samba服务: #service smb restart 4)查询samba服务的状态:# service smb status 5)自动启动Samba服务
如果需要让Samba服务随系统启动而自动加载,可以执行“ntsysv”命令启动服务配置程序,找到“smb”服务,在其前面加上“*”星号,然后选择“确定”即可。 2.3.2 Samba用户帐号
(1)Samba帐号管理
Samba用户帐号使用的smbpasswd文件保存用户的帐号和加密口令信息,Samba服务器中的用户帐号应该具有与其同名的Linux系统用户帐号,因为Samba用户是使用同名的系统帐号身份访问Linux系统资源(文件和目录)的,Samba用户的口令和同名系统用户的口令是的,可以相同或不同,需要分别进行维护和更改, 当Samba用户不需要登录Linux系统时,同名的系统用户帐号可不设置口令。
(2)Samba服务器的用户帐号
Samba服务器的用户帐号文件保存在“/etc/samba/”目录中,文件名称是“smbpasswd” 初始状态“smbpasswd”文件不存在,在第一次使用smbpasswd命令创建Samba用户时将自动建立“smbpasswd”文件中同时保存有用户帐号和用户密码,因此该文件只对root用户有读写权限
(3)smbpasswd命令
smbpasswd命令用于维护Samba服务器的用户帐号。如表6所示:
表6 用户帐号和组管理
实现功能 添加Samba用户帐号 禁用Samba用户帐号 启用Samba用户帐号 命令格式 # smbpasswd -a sambauser # smbpasswd -d sambauser # smbpasswd -e sambauser 23
删除Samba用户帐号
# smbpasswd -x sambauser 2.3.3 Linux客户端的访问
(1)利用samba客户端软件smbclient访问 smbclient的访问命令格式如下:
1)列出目标主机共享资源列表,命令格式如下: smbclient -L //主机名或IP地址 -U 登录用户名 2)使用共享资源,如图10所示:
smbclient //主机名或IP地址/共享目录名 -U 登录用户名%密码
图10 linux客户端工具访问服务器
(2)利用smbmount命令挂载及访问
在Linux服务器或客户端上,可以利用smbmount命令将共享资源加载到本机,利用smbumount命令将已加载的共享资源卸载。
命令格式为:
smbmount 共享资源地址 加载点 –o 参数 smbumount 加载点 卸载挂载的目录
例如:#smbmount //10.10.204.176/beifen /tmp -o username=redhat%123 将linux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beifen挂载到本地的tmp目录下,如图11所示:
图11 挂载共享目录到本地
24
2.3.4 Windows客户端的访问
Windows的客户端不需要更改任何设置, 就可以在“网上邻居”中打开已定义的工作组查看到安装了Samba的Linux服务器,或选择菜单“开始→运行”,在打开的“运行”窗口中输入“\\\\服务器名”或“\\\\服务器IP地址”,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图12利用“网上邻居”访问samba服务器。
图12 利用windows客户段访问
第3章DNS服务器
3.1 DNS服务器的概述 3.1.1 DNS域名系统的简介
网络中为了区别各个主机,必须为每台主机分配一个惟一的地址,这个地址即称为“IP地址”。但这些数字难以记忆,所以就采用“域名”的方式来取代这些数字了。 当某台主机要与其他主机通信时,就可以利用主机名称向DNS服务器查询该主机的IP地址。整个DNS域名系统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DNS域名空间、资源记录、DNS服务器和DNS客户端。 3.1.2 DNS的作用
(1)域名的正向解析
将主机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以便网络程序能够通过主机域名访问到对应的服务器主机。
(2)域名的反向解析
25
将主机的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域名,以便网络(服务)程序能够通过IP地址查询到主机的域名。 3.1.3 DNS服务的整体结构
(1)DNS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分布式数据库,采用树型层次结构,全世界的DNS服务器具有共同的根域(.)
(2)对域名的查询是分层次进行的,对域名www.sina.com.cn域名的解析需要依次经过:
1)根(.)域的DNS服务器 ; 2)“cn.”域的DNS服务器
3)“com.cn. ”域的DNS服务器;4)“sina.com.cn.”域的DNS服务器 3.2 BIND服务器安装 3.2.1 Bind的简介
Linux下架设DNS服务器通常是使用Bind程序来实现的。Bind是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Service的简写,它是一款实现DNS服务器的开放源码软件。Bind原本是美国DARPA资助伯克里大学(Berkeley)开设的一个研究生课题,后来经过多年的变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DNS服务器软件,目前Internet上绝大多数的DNS服务器有都是用Bind来架设的。 3.2.2 Bind软件包的安装
BIND服务器软件包,系统默认安装,如果不清楚系统是否安装了bind软件包,可以使用命令查询,如图13所示:
图13 bind服务的相关软件包
26
如果检测系统没有安装bind软件包,可使用下面的命令进行安装, # rpm -ivh bind-9.2.1-16.i386.rpm
3.2.3 BIND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1)主配置文件的设置
named.conf是BIND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位于/etc/named.conf ,编辑主配置文件named.conf,相关配置如下所示:
1)named.conf中的全局设置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 }; 2)named.conf中的根区域设置 zone \".\" IN { type hint;
file \"named.ca\"; };
3)localhost正向解析 :localhost区域的作用是对主机名称“localhost”和环回地址“127.0.0.1” 进行解析
zone \"localhost\" IN { type master;
file \"localhost.zone\"; }; 4)localhost反向解析
zone \"0.0.127.in-addr.arpa\" IN { type master;
file \"named.local\"; }; 5)建立正向解析域 zone \"xyj.net\" { type master;
file \"xyj.net.zone\"; }; 6)建立反向解析域
27
zone \"204.10.10.in-addr.arpa\" { type master;
file \"10.10.204.rev\";}; (2)根区域文件设置
named.ca是根区域文件,位于“/var/named/ ”目录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该文件包含了Internet的根服务器名字和地址,Bind接到客户端主机的查询请求时,如果在Cache中找不到相应的数据,就会通过根服务器进行逐级查询。named.ca文件可以自己手工建立,步骤如下:
1)#echo “nameserver 202.103.86.3” > /etc/resolv.conf 2)#dig –t MX . > /var/named/named.ca (3)建立正向区域文件
在/var/named目录下建立正向区域文件:xyj.net.zone ,进行相关配置,它主要包括:基本设置、添加域名服务器记录、添加地址记录、添加别名记录等设置,基本内容如图14所示:
图14 正向区域文件配置
(4)建立正向区域文件
在/var/named目录下建立正向区域文件:10.10.204.rev ,反向区域文件和正向区域文件设置基本相同,如图15所示:
图15 反向区域文件配置
28
3.3 DNS服务的启动与停止
(1)启动DNS服务 : # /etc/rc.d/init.d/named start (2)停止DNS服务 : # /etc/rc.d/init.d/named start (3)重新启动DNS服务: # /etc/rc.d/init.d/named start 3.4 DNS服务器的测试 3.4.1 使用host命令测试
(1)测试前的准备:1)启动DNS服务;
2)配置/etc/resolv.conf,设置DNS客户端。 (2)测试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 用host工具测试DNS
3.4.2 使用nslookup测试
nslookup命令在Linux和Windows系统中都默认安装,是比较常用的测试工具,nslookup在linux客户端测试的结果如图17所示:
图17 用命令nslookup测试DNS
nslookup在Windows客户端测试结果如图18所示:
29
图18 在windows客户段测试DNS
第4章Apache服务器
4.1 Apache服务器的概述 4.1.1 Apache的简介
开放源代码的Apache(阿帕奇)服务器起初由Illinois大学Urbana-Champaign的国家高级计算程序中心开发,后来Apache被开放源代码团体的成员不断地发展和加强。开始时,Apache只是Netscape网页服务器(现在是Sun ONE)的之外的开放源代码选择。渐渐地,它开始在功能和速度上超越其他Web服务器。由于Apache服务器拥有牢靠可信的美誉,因此从1995年1月以来,Apache一直是Internet上最流行的Web服务器。 4.1.2 Apache的特点
Apache服务器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开放源代码;(2)跨平台应用,可运行于Windows和大多数UNIX\\Linux 系统; (3)支持Perl、PHP、Python和Java等多种网页编程语言;(4)采用模块化设计 (5)运行非常稳定 ;(6)具有相对较好的安全性 4.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 4.2.1 安装Apache服务器
(1)使用下面的命令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Apache或查看已经安装了何种版
30
本,如图19所示:
图19 检查系统是否安装了httpd软件包
如果检测系统没安装Apache软件包,可以自己手动安装,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第2张安装盘放入光驱,加载光驱后在光盘的Server目录下找到Apache的RPM安装包文件httpd-2.2.3-6.el5.i386.rpm,可使用下面命令安装Apache。
#rpm -ivh /mnt/Server/httpd-2.0.40-21.el5.i386.rpm (2)测试Apache服务器
执行“/etc/init.d/httpd start”命令,确认Web服务已经启动后,在客户端使用的Web浏览器中输入Linux服务器的IP地址进行访问 ,如果成功打开测试页面(图20所示),则说明Apache服务器安装成功。
图20 Aachea的测试页面
4.2.2 Apache服务的基本配置
(1)Apache的目录和文件
Apache服务器RPM安装后的目录和文件如下表7所示:
表7 用户帐号和组管理 目录或文件 /etc/httpd/ /etc/httpd/conf/httpd.conf /var/www/html/
描述 Apache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 Apache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 Apache服务器的文档根目录 31
/etc/init.d/httpd /var/log/httpd/access_log /var/log/httpd/error_log
Apache服务器的启动脚本文件 Apache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文件 Apache服务器的错误日志文件 (2)httpd.conf文件的格式
httpd.conf配置文件主要由全局环境(Section 1: Global Environment)、主服务器配置(Section 2: 'Main' server configuration)和虚拟主机(Section 3: Virtual Hosts)3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相应的配置语句,该文件所有配置语句的语法为“配置参数名称 参数值”的形式,配置语句可以放在文件中的任何地方,但为了增强文件的可读性,最好将配置语句放在相应的部分。
httpd.conf中每行包含一条语句,行末使用反斜杠“\\”可以换行,但是反斜杠与下一行中间不能有任何其他字符(包括空白)。httpd.conf的配置语句除了选项的参数值以外,所有选项指令均不区分大小写,可以在每一行前用“#”号表示注释。
(3)Web服务的基本配置
1)设置主目录的路径:DocumentRoot \"/var/www/html“ 2)设置默认文档:DirectoryIndex index.html index.html.var 3)设置Apache监听的IP地址和端口号:Listen 80 4)设置相对根目录的路径:ServerRoot \"/etc/httpd“ 5)设置日志文件:错误日志:ErrorLog logs/error_log; 访问日志: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bined
6)设置网络管理员的E-mail地址:***************************** 7)设置服务器主机名称:ServerName 192.168.16.177:80 8)设置默认字符集:AddDefaultCharset UTF-8
由于西欧(UTF-8)是Apache的默认字符集,因此当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中文网页时会出现乱码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将语句“AddDefaultCharset UTF-8”改为“AddDefaultCharset GB2312”,然后重新启动Apache服务,中文网页就能正常显示了 。
(4)创建虚拟目录
虚拟目录有以下优点:1)便于访问。 2)便于移动站点中的目录。 3)能灵活加大磁盘空间。 4)安全性好。
32
使用Alias选项可以创建虚拟目录,直接编辑主配置文件,添加相应的代码,如图21所示:
图21 创建虚拟目录
(5)设置目录权限
可以使用
(6)用户认证
1)建立口令文件: htpasswd -c /etc/httpd/passwd/ xyj 2)建立虚拟目录/private并配置用户认证,如图22所示
图22 设置用户认证
(7)虚拟主机的配置
利用虚拟主机技术,可以把一台真正的主机分成许多“虚拟”的主机,从而实现多用户对硬件资源、网络资源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用户的建站成本。
虚拟主机分为: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和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1)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的配置,如图23所示:
图23 设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
2)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的配置,如图24所示:
33
图24 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设置
4.3 启动和停止Web服务
(1)启动Web服务: #service httpd start (2)停止Web服务: #service httpd stop (3)重启Web: #service httpd restart (4)自动启动Web服务
如果需要让Web服务随系统启动而自动加载,可以执行“ntsysv”命令启动服务配置程序,找到“httpd”服务,在其前面加上星号(*),然后选择“确定”即可 。
第5章DHCP服务器
5.1 DHCP服务器的概述 5.1.1 DHCP服务的简介
DHCP是进行动态主机配置的网络协议,DHCP协议可以在Linux和Windows系统中实现,DHCP网络服务的结构中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两个角色,DHCP服务器用于为网络中所有的DHCP客户机提供网络配置信息,DHCP客户机向DHCP服务器发出配置请求,并按照服务器返回的信息进行网络配置。
DHCP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当DHCP客户端启动时,它会自动与DHCP服务器通信,由DHCP服务器为DHCP客户端提供自动分配IP地址的服务。安装了DHCP服务软件的服务器称为DHCP服务器,而启用了DHCP功能的客户机称为DHCP客户端。
DHCP服务器是以地址租约的方式为DHCP客户端提供服务的,它有以下两种方式: 限定租期和永久租用。
34
5.1.2 DHCP服务的工作原理
客户端向DHCP服务器索取新的IP地址需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DHCPDISCOVER(DHCP发现) (2)DHCPOFFER(DHCP提供) (3)DHCPREQUEST(DHCP请求) (4)DHCPACK(DHCP确认) 如图25所示:
DHCP
(1)DHCP发现 (2)DHCP提供 (3)DHCP请求 (4)DHCP确认 图25 DHCP的工作原理 DHCP客户端服务器 5.2 DHCP服务的安装 5.2.1 DHCP软件包的安装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9安装程序默认没有安装DHCP服务,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DHCP服务或查看已经安装了何种版本。
#rpm -q dhcp
如果系统还没有安装DHCP服务。如果现在需要安装,可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第3张安装盘放入光驱,加载光驱后在光盘的Server目录下找到DHCP服务的RPM安装包文件dhcp-3.0.5-3.el5.i386.rpm,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DHCP服务。
#rpm -ivh /mnt/Server/dhcp-3.0.5-3.el5.i386.rpm
5.2.2 DHCP服务的配置
(1)主配置文件
dhcpd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是:/etc/dhcpd.conf ,该文件默认不存在,需要手工建立,系统中提供了配置文件样例可供参考:
/usr/share/doc/dhcp-3.0.1/dhcpd.conf.sample
35
(2)dhcp.conf主配置文件的格式
dhcp.conf主配置文件的格式如图26所示:
图26 DHCP主配置文件dhcp.conf
相关的具体说明如下:
1)全局设置中一定要包括ddns-update-style设置项,dhcpd才能够正常启动。 2)subnet关键字后面设置子网的网络地址,netmask关键字后面设置子网的掩码。
3)subnet-mask选项设置子网内分配IP地址的子网掩码。 4)主机所在域的名称使用domain-name选项进行设置。
5)DNS服务器的IP地址使用domain-name-servers选项进行设置。 6)subnet中可供动态分配的IP地址范围使用range配置参数设置。 7)缺省租约时间使用default-lease-time参数设置,参数值的单位是秒,最大租约时间使用max-lease-time参数设置,参数值的单位是秒。
8)host关键字后面需要为DHCP客户端主机设置主机名称,host用于对单个主机的网络属性进行声明,通常用于为主机(服务器)分配固定使用的IP地址。
9)hardware参数在host声明中用于指定客户端主机的物理地址。
10)fixed-address参数在host声明中用于指定为客户端分配的固定使用的IP地址。
(3)多网络接口时的相关配置
主机拥有多个网络接口时需要在文件中指定提供dhcp服务的网络接口,在/etc/sysconfig/dhcpd文件中设置DHCPDARGS= 为:DHCPDARGS=eth0,eth0是提供dhcp服务的网络接口名称。
36
5.2.3 设置DHCP中继代理
如果在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物理网络中存在多个IP子网,而多个IP子网的主机都需要DHCP服务器来提供地址配置信息,那么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每一个IP子网中都安装一台DHCP服务器,让它们分别为各个子网分配IP地址。但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一般情况下都不这样做,而是采用在一个子网中安装DHCP服务器并让它来为多个子网分配IP地址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使该DHCP服务器向多个网段提供动态IP分配服务呢?这时可以考虑使用DHCP中继代理功能。DHCP中继代理(dhcrelay)允许将无DHCP服务器的子网内的DHCP客户请求转发给其他子网内的一个或多个DHCP服务器。
设置DHCP中继代理的方法如下: (1)在DHCP服务器上设置超级作用域
修改DHCP服务器(10.10.204.176)上的dhcpd.conf文件,加入如下格式 的shared-network语句。 shared-network 名称 {
subnet 子网1的网络ID netmask 子网掩码 { … } subnet 子网2的网络ID netmask 子网掩码 { … } }
(2)设置DHCP中继代理 # INTERFACES= \"eth1 eth2\" # DHCPSERVERS=\"10.10.204.176\" 5.2.4 启动和停止DHCP服务
(1)启动DHCP服务:# /etc/init.d/dhcpd start (2)停止DHCP服务:# /etc/init.d/dhcpd stop (3)重新启动DHCP服务:# /etc/init.d/dhcpd restart (4)设置自动启动DHCP服务
如果需要让DHCP服务随系统启动而自动加载,可以执行“ntsysv”命令,启动服务配置程序,找到“dhcpd”服务,在其前面加上“*”星号,然后选择“确定”即
37
可。
5.3 DHCP客户端的配置
5.3.1 Linux中DHCP客户端的配置
(1)直接编辑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找到语句“BOOTPROTO=none”,将其改为“BOOTPROTO=dhcp”即可。
(2)重新启动网卡
ifdown eth0; ifup eth0 或ifconfig eth0 down; ifconfig eth0 up 5.3.2 Windows 2000/XP/2003中DHCP客户端的配置
(1)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则系统会打开“网络连接”窗口。
(2)鼠标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则系统会打开“本地连接 属性”对话框 。
(3)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复选框,然后单击“属性”按钮,系统会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
(4)选中“自动获得IP地址”单选按钮和“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单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Windows XP下的DHCP客户端的配置。此外,在Windows XP下,DHCP客户端还可以利用ipconfig/renew命令来更新IP地址租约,或者利用ipconfig/release命令自行将IP地址释放掉。
Windows客户端的测试结果如图27所示:
图27 DHCP服务器的验证结果
38
第6章FTP服务器
6.1 FTP服务的概述 6.1.1 FTP服务的简介
(1)FTP协议就是文件传输控制协议。它可以使文件通过网络从一台主机传送到同一网络的另一台主机上,而不受计算机类型和操作系统类型的。无论是PC机、服务器、大型机,还是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只要双方都支持FTP协议,就可以方便地传送文件。
(2)FTP服务器的传输模式有两种: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FTP服务器使用21端口与客户机建立命令链路,使用20端口与客户机进行数据的传输。 6.1.2 FTP的工作原理
FTP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当FTP客户端发出请求时,系统将动态分配一个端口(如1032)。 (2)若FTP服务器在端口21侦听到该请求,则在FTP客户端的端口1032和FTP服务器的端口21之间建立起一个FTP会话连接。
(3)当需要传输数据时,FTP客户端再动态打开一个连接到FTP服务器的端口20的第2个端口(如1033),这样就可在这两个端口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当数据传输完毕后,这两个端口会自动关闭。
(4)当FTP客户端断开与FTP服务器的连接时,客户端上动态分配的端口将自动释放掉。
6.2 FTP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6.2.1 常用FTP服务器软件
Linux下的FTP服务器有以三种:
(1)Wu-ftpd出现较早,运行稳定,安全性稍差
39
(2)Proftpd在配置文件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改进
(3)vsftpd着重强调服务的安全性,运行效率也很高,所以vsftpd服务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下面就具体介绍vsftpd服务器的安装及使用。 6.2.2 Vsftpd的安装及设置
(1)Vsftpd的安装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9安装程序默认安装了Vsftpd服务,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Vsftpd服务或查看已经安装了何种版本
#rpm -q vsftpd
如果系统还没有安装Vsftpd服务。如果现在需要安装,可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第一张安装盘放入光驱,加载光驱后在光盘的Server目录下找到DHCP服务的RPM安装包文件vsftpd-2.0.1-5.i386.rpm,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vsftpd服务。
#rpm -ivh vsftpd-2.0.1-5.i386.rpm (2)Vsftpd 的基本配置
vsftpd.conf是vsftpd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位于/etc/vsftpd/目录下,配置文件中所有的配置项都有相同的格式:anonymous_enable=YES,配置文件中的注释行以“#”开始。vsftpd.conf文件中的缺省配置和说明如下所示:
1)anonymous_enable=YES
anonymous_enable设置为“YES”时FTP服务器允许匿名登录 2)local_enable=YES
local_enable设置为“YES”时允许本地用户登录 3)write_enable=YES
write_enable设置为“YES”时FTP服务器开放对本地用户的写权限 4)local_umask=022
local_umask设置项设置本地用户的文件生成掩码 5)dirmessage_enable=YES
dirmessage_enable设置为“YES”时当切换到FTP服务器中的某个目录时,将显示该目录下的.message隐含文件的内容
40
6)connect_from_port_20=YES
connect_from_port_20设置为“YES”时FTP服务器将启用FTP数据端口的连接请求
7)userlist_enable=YES
userlist_enable设置为“YES”时FTP服务器将检查userlist_file设置文件中指定的用户是否可以访问vsftpd服务器
8)listen=YES
listen设置为“YES”时FTP服务器将处于启动模式 (3)Vsftpd 的用户管理 1)匿名用户
vsftpd服务器提供匿名用户登录的功能,匿名用户使用的登录用户名:anonymous和ftp。匿名FTP用户登录的口令通常是使用用户的E-mail地址,在vsftpd中输入任何字符串或直接回车都可以登录,所有匿名用户都登录到相同的目录中:/var/ftp,FTP服务器的匿名登录可用于构建公共的文件下载服务器
2)本地用户
vsftpd服务器除了提供匿名用户登录的功能,还提供了本地用户登陆,vsftpd.user_list文件具有对vsftpd服务器更灵活的用户访问控制,该文件位于:/etc/vsftpd.user_list ,使用vsftpd.user_list文件需要在主配置文件中进行设置,设置禁止vsftpd.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登录:userlist_enable=YES;userlist_deny=YES
设置只允许vsftpd.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登录:userlist_enable=YES;userlist_deny=NO
(4)Vsftpd服务目录权限管理
本地用户登录FTP目录后可从宿主目录转换到其他目录,不是很安全,可以设置将本地用户禁锢在宿主目录中,方法是在vsftpd.conf文件中添加设置项:chroot_local_user=YES 。当本地用户登录FTP服务器后,宿主目录将作为根(/)目录。
41
6.3 启动和停止Vsftpd服务
(1)启动Vsftpd服务:# /etc/init.d/vsftpd start (2)停止Vsftpd服务:# /etc/init.d/vsftpd stop (3)重新启动Vsftpd服务:# /etc/init.d/vsftpd restart (4)设置自动启动Vsftpd服务
如果需要让Vsftpd服务随系统启动而自动加载,可以执行“ntsysv”命令,启动服务配置程序,找到“Vsftpd”服务,在其前面加上“*”星号,然后选择“确定”即可。
6.4 Vsftpd的测试
确认vsftpd服务已经启动后,可在FTP客户端命令(ftp:10.10.204.176)访问vsftpd服务器,如果能用匿名用户anonymous和本地账户登录,则表示vsftpd工作正常 ,如图28所示:
图28 FTP匿名用户的测试
还可以在客户端浏览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29所示:
图29 FTP服务在Windows客户端的测试
42
第7章 Sendmail邮件服务器
7.1 Sendmail服务器的概述 7.1.1 电子邮件服务的概述
Internet最基本的服务,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之一,就是电子邮件服务。据统计Internet上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业务量是电子邮件,仅次于WWW服务。与传统的邮政信件服务类似,电子邮件可以用来在Internet或Intranet上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但电子邮件服务还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发一份电子邮件给远在他方的一位用户,通常来说,对方几分钟之内就能收到。如果选用传统邮件,发一封特快专递也需要至少一天的时间。而且电子邮件的费用最多只需几毛钱。与实时信息交流,如电话相比,因为电子邮件是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发送邮件时,并不需要收件人处于在线状态,收件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上网从邮件服务器上收取邮件,方便了信息的交流。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邮件系统而言,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件组成。 (1)用户代理;(2)邮件服务器;
(3)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和IMAP4协议。 7.1.2 sendmail的简介
在Linux平台中,有许多邮件服务器可供选择,但目前使用较多的是Sendmail服务器、 Postfix服务器和Qmail服务器。Sendmail是一个很优秀的邮件服务软件。几乎所有Linux的缺省配置中都内置了这个软件,只需要设置好操作系统,它就能立即运转起来。
Sendmail有以下几点功能:(1)接收SMTP邮件 ;(2)为邮件选择路由;(3)传输SMTP邮件;(4)使用邮件别名,从而允许使用邮件列表;(5)错误检测以及速度和代价优化。
43
7.2 Sendmail的安装及配置 7.2.1 Sendmail的安装
(1)Sendmail 邮件服务器的运行需要相关协议的支持,例如:POP和IMAP。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9中提供imap的RPM包,该包中包含了POP3和IMAP两种协议的程序。Red Hat Enterprise Linux9安装程序默认安装sendmail服务,使用相关的命令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sendmail服务和相关软件包,如图30所示:
图30 检测系统安装的sendmail软件包
Sendmail有以下相关的软件包,并对其进行说明: 1)sendmail :Sendmail服务器程序的安装包 2)m4 :包括了配置Sendmail服务器的必要工具
3)sendmail-cf :包括了重新配置Sendmail服务器的必要配置文件 4)imap:提供sendmail邮件服务器协议
(2)除了协议的支持以外,sendmail还要相关软件的支持,例如sasl软件包,用命令检测下系统是否安装相关软件包,如图31所示:
图31 sendmail的相关软件包sasl
(3)安装完成后,要对sendmail进行测试,看是否安装成功,如果看到如图32所示界面,说明sendmail服务器安装成功。
44
图32 sendmail服务的测试
7.2.2 Sendmail的配置
(1)主机域名的要求
sendmail运行的主机需要具有完整的域名,所以先在主机上配置好DNS服务器,设置好主机域名:dns.xyj.net。参考第三章。
(2)Sendmail主要配置文件
1)Sendmail的所有配置文件都保存在配置目录中:/etc/mail
2)sendmail.cf是Sendmail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手工配置难度很大,位于: /etc/mail/sendmail.cf
3)修改sendmail.mc文件后,通过m4命令可生成新的sendmail.cf配置文件: # m4 sendmail.mc > sendmail.cf
4)数据库文件:/etc/mail/access.db,数据库文件是通过makemap文件生成 # makemap hash access.db (4)开启sendmail服务的网络接口 在sendmail.mc文件中设置服务地址:# vi sendmail.mc DAEMON_OPTIONS(`Port=smtp,Addr=127.0.0.1, Name=MTA')dnl //修改为: DAEMON_OPTIONS(`Port=smtp,Addr=0.0.0.0, Name=MTA')dnl (5)设置SMTP的用户认证 修改sendmail.mc文件中的配置:# vi /etc/mail/sendmail.mc dnl TRUST_AUTH_MECH(`EXTERNAL DIGEST-MD5 CRAM-MD5 LOGIN PLAIN')dnl dnl define(`confAUTH_MECHANISMS', `EXTERNAL GSSAPI DIGEST-MD5 CRAM-MD5 LOGIN PLAIN')dnl 45 //去除行首的注释标记“dnl”,修改为 TRUST_AUTH_MECH(`EXTERNAL DIGEST-MD5 CRAM-MD5 LOGIN PLAIN')dnl define(`confAUTH_MECHANISMS', `EXTERNAL GSSAPI DIGEST-MD5 CRAM-MD5 LOGIN PLAIN')dnl (6)建立邮件用户帐号 Sendmail服务器使用Linux系统中的用户帐号作为邮件帐号,所以在使用sendmail服务器之前,先要建立linux系统的用户帐号。 建立邮件用户组:# groupadd mailuser 建立邮件用户帐号:# adduser -g mailuser -s /sbin/nologin mike 初始化用户口令:# passwd 123 (7)设置邮件别名和邮件群发功能 邮件别名和邮件群发功能使用aliases机制实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文件:/etc/aliases 和/etc/aliases.db 。aliases文件的记录格式为 name: addr_1, addr_2, addr_3, . . . 设置邮件别名admin: mike ;设置邮件群发:testgroup: mike,john 修改aliases文件后更新aliases.db文件使用命令:# newaliases (8)访问控制的设置 access.db数据库可实现基于主机地址的访问控制,例如:允许对来自10.10.204/24网段的用户进行转发,只要在access文件中添加下面一行就行了。 # cat /etc/mail/access 10.10.204 RELAY access.db数据库默认开启了对邮件服务器本机用户的邮件投递 。 7.3 sendmail的启动与停止 (1)启动sendmail:# /etc/init.d/sendmail start (2)停止sendmail:# service sendmail stop (3)重新启动:service sendmail restart 46 第8章 MySQL数据库服务器 8.1 MySQL的概述 MySQL是当前开源数据库中最受欢迎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由MySQL AB开发、发布和支持。MySQL AB是一家基于MySQL开发人员的商业公司,它是一家使用了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来结合开源价值和方的第二代开源公司。MySQL是MySQL AB的注册商标。MySQL是一个快速的、多线程、多用户和健壮的SQL数据库服务器。MySQL服务器支持关键任务、重负载生产系统的使用,也可以将它嵌入到一个大配置(mass-deployed)的软件中去。许可费用方面,MySQL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宽松,除了略显不寻常的许可费用。MySQL的价格随平台和安装方式变化。MySQL的Windows版本(NT和9X)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免费,而任何Unix变种(包括Linux)的MySQL如果由用户自己或系统管理员而不是第三方安装则是免费的,第三方安装则必须付许可费。 8.2 MySQL服务安装与配置 8.2.1 MySQL的安装 在Red Hat中,MySQL需要Perl语言的支持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安装MySQL之前需要先安装Perl语言及其相关包。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Perl语言,如图33所示。 图33 perl软件包的检测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9安装程序默认安装MySQL服务,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MySQL服务和相关软件包,如图34所示: 47 图34 mysql软件包的检测 如果系统还没有安装MySQL服务,现在需要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的第二张安装盘提供了MySQL的RPM包,安装非常方便,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MySQL服务。 #rpm -ivh mysql-3.23.54a-11.i386.rpm #rpm -ivh mysql-server-3.23.54a-11.i386.rpm, #rpm -ivh mysql-devel-3.23.54a-11.i386.rpm 安装完成后,测试是否安装成功可以使用命令netstat -tnl查看Mysql端口是否打开,如打开表示服务已经启动,安装成功。Mysql默认的端口是3306。 8.2.1 MySQL的登陆 (1)登录MySQL的命令是mysql, mysql 的使用语法如下: mysql [-u username] [-h host] [-p[password]] [dbname] username 与 password 分别是 MySQL 的用户名与密码,mysql的初始管理帐号是root,没有密码,注意:这个root用户不是Linux的系统用户。MySQL默认用户是root,由于初始没有密码,第一次进时只需键入mysql -u root即可,如图35所示: 图35 mysql正常登陆 出现了“mysql>”提示符,恭喜你,安装登陆成功! (2)修改登录密码 MySQL默认没有密码,安装完毕增加密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命令:usr/bin/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new-password' 格式:mysqladmin -u用户名 -p旧密码 password 新密码 2)例子:给root加个密码123456。 48 # /usr/bin/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123456 3)测试是否修改成功,不使用密码登陆,如图36所示: 图36 提示错误 显示错误,说明密码已经修改。 4)修改登陆密码后的登陆方式为:# mysql -u root -p ,接着会提示你输入修改后的密码,如果密码正确,正常进入mysql,如图37所示: 图37 mysql使用密码登陆 (3)启动与停止MySQL MySQL安装完成后启动文件mysql在/etc/init.d目录下,在需要改变MySQL状态时运行下面命令即可。 1)启动:# /etc/init.d/mysql start 2)停止:#/usr/bin/mysqladmin -u root -p shutdown 8.3 MySQL的几个重要目录 MySQL安装完成后不象SQL Server默认安装在一个目录,它的数据库文件、配置文件和命令文件分别在不同的目录,了解这些目录非常重要,尤其对于Linux的初学者,因为 Linux本身的目录结构就比较复杂,如果搞不清楚MySQL的安装目录那就无从谈起深入学习,下面就介绍一下这几个目录。 (1)数据库目录: /var/lib/mysql/ (2)配置文件:/usr/share/mysql(mysql.server命令及配置文件) (3)相关命令:/usr/bin(mysqladmin mysqldump等命令) 49 (4)启动脚本:/etc/rc.d/init.d/(启动脚本文件mysql的目录) 8.4 MySQL的常用操作 Mysql的常用操作有很多,如图38所示,相关命令及说明如下: 图48 mysql的简单操作 (1)显示数据库:mysql> show databases; (2)显示数据库中的表 :mysql> use mysql; (3)显示数据表的结构:describe 表名; (4)显示表中的记录:select * from 表名; (5)建立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6)建表:use 库名;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设定列表); (7)增加记录: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相关记录); (8)修改纪录:update 表名 set 修改的记录; (9)删除纪录: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记录; (10)删库和删表: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drop table 表名; 50 第9章 Helix流媒体服务器 9.1 流媒体服务器的概述 9.1.1 流媒体技术简介 所谓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采用流式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中传输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是先下载开始部分的数据,然后在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并在播放过程中不断地下载后续数据进行处理播放。 流式传输是流媒体实现的关键,通常可以分为顺序流式传输和实时流式传输两种方式。 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来选择采用哪一种传输方式。 流媒体应用系统一般由媒体采集设备、流媒体编码、流媒体服务器和流媒体客户端4个部分组成。 9.1.2 Helix流媒体服务器简介 Helix服务器是RealNetworks公司功能强大的流媒体服务器产品,该服务器不仅可以支持其自身的“.rm”等媒体格式,更广泛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的“.wmv”、Macromedia的“.swf”等多种常用的媒体格式,是公认的优秀的媒体服务器。 Helix服务器是RealServer8的后续版本,如果按照原有的版本号,应该叫做“RealServer9”,由于它比版本8有较大的功能改进,因此使用“Helix”作为它新的名称。 Helix是多操作系统平台的服务器软件,在Linux和Windows中都有相应的版本,并且管理界面类似,在本章中我们只讨论linux中Helix服务器的管理和配置。 51 9.2 Helix流媒体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9.2.1 Helix的安装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9安装程序默认没有安装Helix服务,使用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Helix服务或查看已经安装了何种版本,如图39所示:#rpm -qa helix 图39 检测系统是否安装Helix软件包 Helix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首先从网站上下载Helix的安装包:rs1200-ga-linux-rhel4.tar.gz和用户授权文件:RNKey-Helix_Server_Unlimited-120-8058403769990037.lic (2)下载Helix Universal Server的安装程序和License文件后,进入安装程序所在的目录,利用命令“tar zxvf rs1200-ga-linux-rhel4.tar.gz”将它解压缩。解压缩后生成文件rs1200-ga-linux-rhel4.bin,它是Helix Universal Server的二进制安装文件,因此可以利用命令“./rs1200-ga-linux-rhel4.bin”运行安装程序 。 (3)然后按回车键继续进行安装。当出现下图所示的指定许可证存放路径和文件名的画面时,输入许可证存放的路径和文件名:“/var/src/RNKey-Helix_Server_Unlimited-120-8058403769990037.lic”。 (4)接着按照安装提示浏览并同意试用协议后,就进入安装参数的设置界面 ,指定安装路径“/usr/local/helix”。 (5)接着就可以设置Helix Universal Server管理员的账户名和密码。 (6)接下来设置服务器各种协议使用的端口,可采用默认设置。不过为了防止端口冲突造成Helix Universal Server服务不能正常启动。如果安装了Web服务,就需要修改HTTP协议使用的端口号,将其端口号改为8098。 (7)其他参数设置选择默认选项即可。最后是所有设置参数的列表,如果不需要修改,只需按【F】键回车后即可;如果需要重新设置则按【P】键,返回重新设置, 52 直至安装完成。 9.2.2 Helix服务的启动与停止及测试 (1)启动Helix Serve服务:进入Helix Server的主目录,运行命令“Bin/rmserver rmserver.cfg”。 (2)停止Helix Serve服务:在启动Helix Server服务的终端中按【Ctrl】+【c】组合键,即可停止Helix Server服务。 如果启动Helix Server服务的终端窗口已经被关闭,就只能利用结束进程的方式停止服务,运行“fuser -k 进程名”命令。 (3)测试Helix Serve服务 我们可以使用RealPlayer系统的播放器来测试Helix服务器,在播放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elix服务器的URL,其格式如:rstp://10.10.204.176/real9video.rm 。如播放器能够正常播放文件,界面如图40所示,则说明Helix服务器运行正常。 图40 测试Helix服务器 9.2.3 Helix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Helix服务器提供了完善的Web方式的管理界面,使用户可以摆脱传统的Unix中命令行加配置文件的管理方式。并且Helix的各种操作系统上的版本都采用统一的管理界面,是用户在跨平台使用时可以轻松过渡。Helix服务器正常启动后,使用浏览器登录其管理界面,如图9.4所示,就可以方便的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用户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此种管理方式的方便易用。 (1)服务器绑定的IP地址和端口 53 当服务器被安装在一个拥有多于一个IP地址的系统上时,需要指定服务器侦听的IP地址。 (2)加载点的配置 加载点出现在Helix Server的每一个连接中。它是一个到文件实际存放位置的访问指向,类似于Web服务器中的虚拟目录。每一个加载点都由斜线“/”作为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惟一例外的是作为根加载点的时候,仅用一个“/”表示,如图41所示: 图41 加载点的配置 (3)别名的配置 别名用于在地址中替代真实文件名和目录路径。通过使用别名,可以在发布地址时隐藏资源的真实文件名和路径。同时,也可以让发布的地址变得更为简短。 (4)最大用户连接数 当服务器的带宽有限时,可以根据需要服务器同时连接的数量,以保留一定的带宽,确保用户的连接速度或用作其他服务。如果连接的数量达到指定的最大值,以后所有的连接尝试都会返回一个错误信息,然后连接被断开。 (5)访问控制 选择Helix Server管理界面的“安全设置”菜单,在子菜单中选择“访问控制”,打开访问控制界面,就可以进行相关访问控制的设置。 (6)用户认证 认证是指识别用户身份的过程,以允许特定的用户访问特定的内容。Helix Server允许用户在其中建立账户,并控制用户访问权限。 (7)视频点播的实现 有了流媒体文件后就可以将其发布到网上供用户观看了,使用Helix Server实现视频点播的方法非常简单,在设置了加载点后,现在只需要将流媒体文件上传到该 54 加载点所对应的本地路径,用户就可通过相应的URL实现视频点播。 9.3 管理用户和许可证 9.3.1 Helix的管理用户帐号 Helix服务器的管理用户帐号存放在服务安装目录的“adm-b-db/users/”子目录下, 每一个管理用户帐号是一个文件,用于口令以明文形式存放在用户帐号文件中。当管理员忘记口令时可以到相应帐号文件中进行查找。 9.3.2 Helix的许可证文件 Helix服务器没有许可证文件是不能正常启动的,获得许可证文件后需要将其放在“License/”目录中,Helix服务器每次启动时会到该目录中查找并读取相应的许可文件。 55 致谢语 在本次实训设计中,曾遇到过不少问题,如果只靠我个人的努力,很难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虽然是只是写一篇论文和配置相关服务),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获益非浅,他严格的要求更是使我在过程中明白要扎实的学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配置方面自己在配置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找指导老师帮助的,给与我无私帮助和悉心的教导,使我的毕业设计得以顺利地按时完成。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这两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56 参考文献 [1]梁如军. Red Hat Linux9网络服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40~376 [2]杨文志. 深入LINUX建构与管理[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5~116 [3] 黄丽娜,许社村. Red Hat Linux 9.0 基础教程(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6. 1~154 [4](美)夏(Shah,S.),(美)索印卡(Soyinka,W.). Linux管理基础教程(第 4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5. 1~100 [5]李蔚泽. Fedora Core 5 Linux 系统安装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9. 14~201 [6]张辉译.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 17~81 [7]林慧琛.Red Hat Linux服务器配置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 5~276 [8](美)OLAF KIRCH TERRY DAWSON.Linux 网络管理员指南(第二版)[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8. 20~156 [9]姜中华,师鸣若,王大印.Red Hat Linux9系统管理员完全学习手册[M].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8. 1~1 [10]冯昊 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0~98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