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保障工程质量
质检部-李华健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今年公司质量月的主题是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优质品牌”。一个建筑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就是工程的质量,质量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质量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质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作为三局基建投公司的成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工程质量铭记于心中,尤其是作为一名质检员。围绕今年的主题,下面来浅谈如何才能保障工程质量。
一、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应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建立工作责任制,将施工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得施工人员都参与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从而增强管理效果;其次,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和奖励机制,根据分项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不同,确定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的重点。对于出现严重质量环节,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扣除奖金等,以警醒其他施工人员,当然对于施工质量良好的工程,也要适当地进行奖励,从而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是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针对施工的每项环节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针对施工中一些特殊或者隐患较多的环节,需要提高对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视程
度。同时在施工前要落实“样板引路”制度,通过样板段的施工结果来制定工艺标准。在工程的管理上要严格按照“三检查、二坚持、一过硬”(即自检、互检、复检;坚持按图施工,坚持按规范施工;产品过硬)的方针进行施工,做到挂牌施工,责任到人,思想到位。对质量管理采取攻通病、创优良、上水平,使产品质量优良,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的萌芽中。针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严格落实施工“四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验收制度,在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的情况下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的萌芽中。力争攻克和排除工程上的“渗、漏、壳、裂、倒、毛、糙、塞、污”等常见病,力图以管理制度来提高工程质量,以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
三、确保原料和设备的采购质量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为保证材料质量,要求物资部门严格按有关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理。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做到“四检”、“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以保证用于本工程上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施工单位要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按照相应的采购流程,对原料和设备的相关合格证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登记,从而购置合格的施工物资。针对施工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还要加强对原料和设备的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保障原料和设备的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施工部位,更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检查和鉴定,对于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建筑原料和设备做出相应的退回处理,并对供应商追究相应的贵任。
四、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一些专业技术培训,根据施工管理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训练,并培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同时,要结合科技的发展加强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施工单位之间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经验交流会,加强对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借鉴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免死金牌”,“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 才有可能不断的扩大市场的份额,创造出更好的效益,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并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