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现代文明的困惑
科技进展到23世纪,空间的距离早已被一再缩短,人们甚至开始致力于排除时刻的距离。?
一日,某研究院邀请位列”初唐四杰”首席的王勃前来现代世界一游,意在请他领会何谓真正的”天际若比邻”。王勃欣然应允,身着一袭飘逸的长衫显现在上海地铁站。即使周围没有参照物,依旧能体会到列车在飞驰着,把距离抛向身后。王勃不由感叹,想当年骑一破驴,这点距离还不知要晃悠多少生活。再四下一看,一群人正埋头收发短信,才明白现代的信息技术早已把天际海角缩短为一点,比之”飞雁传书”的艰辛,又不知幸福了多少倍。?
一路信步,不觉走入一处高档住宅,不料被一虎背熊腰的保安呵住。保安目光如炬,眼里是十二分的小心。王勃没有身份证,只得隔着住宅区外的电网远远观望,内心有几分不悦:这年头,如何有的人看谁都像贼呢?再看那住宅,也毫无温馨可言。单元楼下的金属门,窗口竖起的不锈钢铁栏,都在阳光下泛着威严的金属光泽。人们对周边的一切差不多上充满戒备的,甚至不肯开窗。难道阳光也是充满罪责的吗?在这种环境里,即使是邻居,见面也看起来陌路人。王勃禁不住随口吟道”比邻若天际”,他隐隐觉得有点心酸--古人的心差不多上不设防的,专门容易感动和受伤。? 晚间,他与该研究院的负责人一同赴一个酒席,席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几杯酒下肚,王勃已有些微醉,欲推心置腹地与众人交谈今日之感受,不料却感受其他人的心像是被层层包裹住,他几欲靠近,想触及他人的内心深处,却被一次次挡了出来。他们热衷的是不久以后的一桩大生意,丝毫不理会王勃的一腔盛情。言语间或锋芒毕露,或暗藏杀机,听得王勃不住地战栗。而那晦涩难明白的双关之词,玄妙高深的拐弯抹角之语,更让王勃不知所措。无奈之下,他拂袖离去。?
现在,他才幡然省悟,当交通工具不断提速,如箭般飞驰在大街小巷时,人们也就没有了”归心似箭”的感受;当天空被穿梭在都市上空的短信所覆盖,人们就不再逐字斟酌,将心倾注在文学中。当人们沾沾自喜,以为那个世界任何角落之间都没有距离的时候,彼此的心灵却被金钱、名利的利刃撕扯开去,越来越疏离。假如某天,所有的心灵都被人为地禁锢在囚笼中,彼此因为漂泊得太远,再也无法查找各自的身影,万般孤寂中,我们还能笑着说”现代文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点评:文章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揭示了现代文明导致的矛盾。从构思上看,作者跨过古今时空,以唐人王勃的视角,先描述现代文明中”距离被缩短”的表象,然后通过戒备森严的现代住宅与信息时代的特点,逐步推翻了先前的表象。而席间人们貌合神离的对话,则完全地表现显现代人心灵之间的疏离。文章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结尾部分阐释了造成这种矛盾的缘故,文末的反问发人深省。?
作者选择名句”天际若比邻”的作者王勃作为故事的主角,是有深意的。在王勃所处的时代,其境遇与文章中描写的现实恰恰相反--科技的落后使人们近在咫尺,如隔天际,然而真情拉近了人们心灵的距离。这种对比更深刻地凸现了主题:心灵的距离与相隔多远并无关联,关键是不要用戒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只有推心置腹地坦诚交流才能缩短心灵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