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测评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题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2.寒食东风御柳斜( ) ....3.盈盈一水间( ) 4.泣涕零如雨( ) ...5.脉脉..不得语( ) 6.纤纤濯素.手( 7.中庭..地白树栖鸦( ) 8.何当..金络脑( 9.烈火焚烧若等闲..( ) 10.粉骨碎身浑.不怕(11.任尔..东西南北风( ) 12.当春乃发生..( 13.天街..小雨润如酥( ) 14.出没..风波里( 15.游园不值..( ) 16.小扣..柴扉久不开(17.因.风飞过蔷薇( ) 18.但.爱鲈鱼美( 19.渭城朝雨浥.轻尘( ) 20.寂寞无行路...( 二、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7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 2.春城无处不飞花, 。 3. ,要留清白在人间。 4. ,任尔东西南北风。 5. ,草色遥看近却无。 6.京口瓜洲一水间, 。 7. ,唤取归来同住。 8.劝君更饮一杯酒, 。 9. ,小扣柴扉久不开。 10. ,札札弄机杼。 11.春风又绿江南岸, 。 12. ?眉眼盈盈处。 13.门前流水尚能西! 。
) ) ) ) ) ) ) )
14.青青园中葵, 。阳春布德泽, 。 三、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表示出《泊船瓜洲》诗句的朗读节奏。(8分)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五、文学常识填空。
1.《寒食》的作者是 朝的 。诗中写景的诗句 。 2.李贺在《马诗》中借马以抒情。表现自己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诗句是 。
3.《石灰吟》是一首 诗。作者以 作比喻,表达自己为 的决心。
4.郑燮的《竹石》着力表现了 的品质。是一首赞美 的题画诗,也是一首 诗。
5.《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填朝代)朝时期的 ,字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有 传世。《江上渔者》这首诗表现了 。
6.王安石,字 ,号 ,人称 。今有 、 传世。《泊船瓜洲》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 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
7.《游园不值》是 代著名诗人 写的,这首诗前两句写作者去游园,没能进到园里去,本来是件 的事,但是作者从 看到了满园的春色,心情由 ,转为 。表达了作者 之情。
六、理解诗文,选择正确的答案。(只填序号)
1.对《十五夜望月 》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
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2.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对偶句,又是比喻句,交代送别之地,从空间着眼,景中寓情。 B.三、四句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点明行人去处。此二句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又流光溢彩,摇曳多姿。
C.下片写离别之情,“才始”、“又”清晰地交代了时间顺序。此二句又为粘对句。
D.整首词善用比喻和想像,写得形象、别致、流利、深刻,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4.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七、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夜细雨》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渔者》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 ;“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 ;“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 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习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