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华佗小知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004457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2.13

(21)申请号 201721002734.9(22)申请日 2017.08.11

(73)专利权人 无锡锡钻地质装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顾山镇

工业集中区东区锡张路122号(72)发明人 徐颂贤 张世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代理人 张春合(51)Int.Cl.

E21B 21/00(2006.01)E21B 25/00(2006.01)E21B 17/04(2006.01)E21B 10/46(2006.01)E21B 7/2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CN 207004457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包括内管和套接在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金刚石钻头,所述外管上端与上驱动接头连接;所述内管底部设有卡簧座,所述卡簧座上设有卡簧;所述内管上端通过连接部件与上驱动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上设有与内管连通的冲洗通路。通过这样的设计,在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上设计冲洗通路,钻具到达孔底后(离开孔底100至250毫米)开泵冲孔,水流可直达孔底,由于流速高,压力大,孔底的残渣随水流从孔壁的空隙中被带出地面,孔底就会冲洗干净,这有利于钻进和岩芯的完整性。这样一来钻进的效率和岩芯的完整率(采取率)提高了10%至20%。

CN 20700445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套接在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金刚石钻头,所述外管上端与上驱动接头连接;所述内管底部设有卡簧座,所述卡簧座上设有卡簧;所述内管上端通过连接部件与上驱动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上设有与内管连通的冲洗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内管接头和主轴,所述内管上端与内管接头连接,所述内管接头上端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上端通过推力球轴承与上驱动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内管接头上设有与内管连通的下通水孔,所述主轴上设有与下通水孔连通的中通水孔,所述上驱动接头上设有与中通水孔连通的上通水孔;所述上通水孔、中通水孔和下通水孔贯穿连通形成冲洗通路;所述下通水孔上端还设有一个与下通水孔上端口配合使用的堵孔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水孔、中通水孔和下通水孔与内管同轴设置;所述冲洗通路内径大于堵孔球外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中部侧壁上还开设有冲洗侧孔,所述冲洗侧孔出水端口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缝隙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接头上端通过螺纹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上设有内管调节螺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端设有与推力球轴承配合卡接的挡环,以及将挡环锁紧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外部罩有螺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球轴承与冲洗侧孔之间的主轴上设有密封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罩上端和密封套下端的主轴上设有油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接头上还设有溢水孔,所述溢水孔内端口与内管连通,外端口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缝隙连通;所述溢水孔中包含有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内设有溢水端口,所述溢水端口上设有与其配合的溢水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外端的下部之间设有扶正环,所述外管的下部设有扩孔器。

2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

1/5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

背景技术

[0002]单动双管钻具由于钻头唇面窄,钻进效果好,在浅表层钻探中还在广泛使用,但缺点是在提钻和再次下钻的过程中会产生掉渣现象,导致孔底不净,需要对孔底进行冲洗,但是现有的单动双管钻具的主轴为实心,冲洗水流只能通过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缝隙流入,而卡簧座与内管是插接式连接,卡簧座是座在钻头台阶上,阻碍了水流的流出方向,使冲孔效果不很理想,不能将孔底冲洗干净。导致取芯不完整和钻井的空转,减低了钻进效率和岩芯的完整率。现有技术急需一种提高孔底冲洗效果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孔底冲洗效果的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包括内管和套接在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金刚石钻头,所述外管上端与上驱动接头连接;所述内管底部设有卡簧座,所述卡簧座上设有卡簧;所述内管上端通过连接部件与上驱动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上设有与内管连通的冲洗通路。[0005]通过这样的设计,在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上设计冲洗通路,钻具到达孔底后(离开孔底100至250毫米)开泵冲孔,水流可直达孔底,由于流速高,压力大,孔底的残渣随水流从孔壁的空隙中被带出地面,孔底就会冲洗干净,这有利于钻进和岩芯的完整性。这样一来钻进的效率和岩芯的完整率(采取率)提高了10%至20%。[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内管接头和主轴,所述内管上端与内管接头连接,所述内管接头上端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上端通过推力球轴承与上驱动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内管接头上设有与内管连通的下通水孔,所述主轴上设有与下通水孔连通的中通水孔,所述上驱动接头上设有与中通水孔连通的上通水孔;所述上通水孔、中通水孔和下通水孔贯穿连通形成冲洗通路;所述下通水孔上端还设有一个与下通水孔上端口配合使用的堵孔球。

[0007]这样的设计是对冲洗通路的细化和优化,同时,冲孔结束,在开钻时从井口把堵孔球投入钻杆中,堵孔球直达内管接头,把下通水孔上端封住,这时水流就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中直达孔底,恢复了原来的流向;内管通过主轴与上驱动接头转动连接,实现了双管单动。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上通水孔、中通水孔和下通水孔与内管同轴设置;所述冲洗通路内径大于堵孔球外径。这样的设计利于水流流动,同时保证了堵孔球能穿过冲洗通路到达下通水孔上端口。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主轴中部侧壁上还开设有冲洗侧孔,所述冲洗侧孔出水端口与

3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2/5页

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缝隙连通。这样的设计保证在钻进时,水流可以从冲洗侧孔到缝隙再到金刚石钻头进行冷却,在从外管与钻孔的缝隙回流。[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接头上端通过螺纹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上设有内管调节螺母。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内管调节螺母调节内管接头与主轴的连接深度。[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主轴上端设有与推力球轴承配合卡接的挡环,以及将挡环锁紧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外部罩有螺罩。这样的设计利于主轴和推力球轴承配合连接。[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推力球轴承与冲洗侧孔之间的主轴上设有密封套。这样的设计将主轴和外管之间密封,防止水流回流。[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螺罩上端和密封套下端的主轴上设有油封。这样的设计避免润滑油泄露。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接头上还设有溢水孔,所述溢水孔内端口与内管连通,外端口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缝隙连通;所述溢水孔中包含有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内设有溢水端口,所述溢水端口上设有与其配合的溢水球。这样的设计,当内管内有回流水时,通过溢水端口向缝隙排出,而溢水球避免缝隙中的水向内管流动,提高取芯的完整性。[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端的下部之间设有扶正环,所述外管的下部设有扩孔器。这样的设计,避免内管摆动,提高钻进的效率。[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现在的技术方案,钻具到达孔底后(离开孔底100至250毫米)开泵冲孔,水流可直达孔底,由于流速高,压力大,孔底的残渣随水流从孔壁的空隙中被带出地面,孔底冲洗干净,这有利于钻进和岩芯的完整性。冲孔结束,在开钻时从井口把堵孔球投入钻杆中,堵孔球直达内管接头,把下通水孔上端口封住,这时水流就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中直达孔底,恢复了原来的流向,这样一来钻进的效率和岩芯的完整率(采取率)提高了10%至20%。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单动双管钻具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现有的单动双管钻具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动双管钻具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动双管钻具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1、内管;2、外管;3、金刚石钻头;4、上驱动接头;5、卡簧座;6、卡簧;7、内管接头;8、主轴;9、推力球轴承;10、下通水孔;11、中通水孔;12、上通水孔;13、堵孔球;14、冲洗侧孔;15、内管调节螺母;16、挡环;17、锁紧螺母;18、螺罩;19、密封套;20、油封;21、溢水孔;22、竖直段;23、溢水球;24、扶正环;25、扩孔器;26、现有内管;27、现有外管;28、现有金刚石钻头;29、现有上驱动接头;30、现有卡簧座;31、现有卡簧;32、现有内管接头;33、现有主轴;34、现有推力球轴承。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

CN 207004457 U[0023]

说 明 书

3/5页

如图1和图2,现有的单动双管钻具结构,包括现有内管26和套接在现有内管26外

的现有外管27,所述现有外管27底部连接有现有金刚石钻头28,所述现有外管27上端与现有上驱动接头29连接;所述现有内管26底部设有现有卡簧座30,所述现有卡簧座30上设有现有卡簧31;所述现有内管26上端连接有现有内管接头32,所述现有上驱动接头29连接有现有主轴33,所述现有内管接头32与现有主轴33通过现有推力球轴承34转动连接;所述现有主轴33为实心轴;冲洗水流从现有上驱动接头29流入后直接进入现有内管26和现有外管27之间的间隙,无法进入现有内管26冲洗。

[0024]而现有卡簧座30与现有内管26是插接式连接,现有卡簧座30是座在现有钻头台阶上,阻碍了水流的流出方向,使冲孔效果不很理想,不能将孔底冲洗干净。导致取芯不完整和钻井的空转,减低了钻进效率和岩芯的完整率。[0025]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包括内管1和套接在内管1外的外管2,所述外管2底部连接有金刚石钻头3,所述外管2上端与上驱动接头4连接;所述内管1底部设有卡簧座5,所述卡簧座5上设有卡簧6;所述内管1上端通过连接部件与上驱动接头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4上设有与内管1连通的冲洗通路。[0026]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内管接头7和主轴8,所述内管1上端与内管接头7连接,所述内管接头7上端与主轴8连接,所述主轴8上端通过推力球轴承9与上驱动接头4转动连接;所述内管接头7上设有与内管1连通的下通水孔10,所述主轴8上设有与下通水孔10连通的中通水孔11,所述上驱动接头4上设有与中通水孔11连通的上通水孔12;所述上通水孔12、中通水孔11和下通水孔10贯穿连通形成冲洗通路;所述下通水孔10上端还设有一个与下通水孔10上端口配合使用的堵孔球13。[0027]所述上通水孔12、中通水孔11和下通水孔10与内管1同轴设置;所述冲洗通路内径大于堵孔球13外径。

[0028]所述主轴8中部侧壁上还开设有冲洗侧孔14,所述冲洗侧孔14出水端口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缝隙连通。

[0029]所述内管接头7上端通过螺纹与主轴8连接,所述主轴8上设有内管调节螺母15。[0030]所述主轴8上端设有与推力球轴承9配合卡接的挡环16,以及将挡环16锁紧的锁紧螺母17,所述锁紧螺母17外部罩有螺罩18。

[0031]所述推力球轴承9与冲洗侧孔14之间的主轴8上设有密封套19。[0032]所述螺罩18上端和密封套19下端的主轴8上设有油封20。[0033]所述内管接头7上还设有溢水孔21,所述溢水孔21内端口与内管1连通,外端口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缝隙连通;所述溢水孔21中包含有竖直段22,所述竖直段22内设有溢水端口,所述溢水端口上设有与其配合的溢水球23(钢球)。[0034]所述内管1和外端的下部之间设有扶正环24,所述外管2的下部设有扩孔器25。[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通孔式单动双管钻具,包括内管1和套接在内管1外的外管2,所述外管2底部连接有金刚石钻头3,所述外管2上端与上驱动接头4连接;所述内管1底部设有卡簧座5,所述卡簧座5上设有卡簧6;所述内管1上端通过连接部件与上驱动接头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和上驱动接头4上设有与内管1连通的冲洗通路。[0037]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内管接头7和主轴8,所述内管1上端与内管接头7连接,所述内

5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4/5页

管接头7上端与主轴8连接,所述主轴8上端通过推力球轴承9与上驱动接头4转动连接;所述内管接头7上设有与内管1连通的下通水孔10,所述主轴8上设有与下通水孔10连通的中通水孔11,所述上驱动接头4上设有与中通水孔11连通的上通水孔12;所述上通水孔12、中通水孔11和下通水孔10贯穿连通形成冲洗通路;所述下通水孔10上端还设有一个与下通水孔10上端口配合使用的堵孔球13。[0038]所述上通水孔12、中通水孔11和下通水孔10与内管1同轴设置;所述冲洗通路内径大于堵孔球13外径。

[0039]所述主轴8中部侧壁上还开设有冲洗侧孔14,所述冲洗侧孔14出水端口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缝隙连通。[0040]在使用时,钻进过程中,上驱动接头4带动外管2转动,外管2底部在金刚石钻头3的转进过程中,逐步下行,内管1上端与内管接头7连接,所述内管接头7上端与主轴8连接,所述主轴8上端通过推力球轴承9与上驱动接头4转动连接,在钻进过程中,内管1不随着外管2一起转动,但随着外管2一起下行,将岩芯吃进内管1,当达到预定的深度之后,上驱动接头4与外管2分离,并带内管1一起上行,内管1底部卡簧6将岩芯锁紧,将岩芯提起,在提起过程中以及再次将内管1放下过程中,内管1和外管2会有部分碎渣掉在钻孔内,这些碎渣如不去除,会产生两个不利后果,第一,聚集在钻孔底部,在下次钻进时,会导致金刚石钻头3空转,在碎渣上浪费钻进时间,而不能与岩体实现真真的钻进,降低了钻进效率;第二,在下次岩芯抱起时,最上端的部分为碎渣部分,不是所需的岩芯,降低了岩芯的完整率。[0041]所以本方案的上通水孔12、中通水孔11和下通水孔10贯穿连通形成冲洗通路,钻具到达孔底后(离开孔底100至250毫米)开泵冲孔,水流可通过冲洗通路直达钻孔底部,由于流速高,压力大,孔底的残渣随水流从孔壁的空隙中被带出地面,孔底冲洗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钻进,这样就提高了钻进的效率和岩芯提取的完整性。冲孔结束,在开钻时从冲洗通路把堵孔球13(钢球)投入上驱动接头4中,堵孔球13直达内管接头7,把下通水孔10上端口封住,这时水流就从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间隙中直达孔底,再到金刚石钻头3进行冷却,在从外管2与钻孔的缝隙回流,这样一来钻进的效率和岩芯的完整率(采取率)提高了10%至20%。

[0042]实施例2

[0043]作为对实施例1的一种优化,所述内管接头7上端通过螺纹与主轴8连接,所述主轴8上设有内管调节螺母15。

[0044]所述主轴8上端设有与推力球轴承9配合卡接的挡环16,以及将挡环16锁紧的锁紧螺母17,所述锁紧螺母17外部罩有螺罩18。

[0045]所述推力球轴承9与冲洗侧孔14之间的主轴8上设有密封套19。[0046]所述螺罩18上端和密封套19下端的主轴8上设有油封20。[0047]所述内管接头7上还设有溢水孔21,所述溢水孔21内端口与内管1连通,外端口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缝隙连通;所述溢水孔21中包含有竖直段22,所述竖直段22内设有溢水端口,所述溢水端口上设有与其配合的溢水球23。[0048]所述内管1和外端的下部之间设有扶正环24,所述外管2的下部设有扩孔器25。[0049]在钻进的过程中,冲洗水流从从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间隙中直达孔底,再到金刚石钻头3进行冷却,在从外管2与钻孔的缝隙回流,但是也有少量水流从卡簧座5与内管1的

6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5/5页

间隙流入内管1中,并淤积在内管1的上端;或者是在对钻孔冲洗时,留在内管1内的水体,可以通过溢水端口排到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间隙中,保证岩芯的完整性。[00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7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8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9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10

CN 2070044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4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